学术投稿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状况分析

闫晶晶;牟绍玉;张慧;牟绍兰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系统疾病病人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对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胃肠外科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记录病人住院期间实际接受营养支持的量和天数.[结果]共筛查2 570例病人,其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43.0%,13.1%.消化内科病人营养受损较严重,胃肠外科病人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较高.有营养风险病人营养支持率较低且方式单一,以肠外营养为主,不规范的营养支持现象较普遍.[结论]消化系统疾病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营养支持应用不合理,应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按照肠外肠内营养指南规范营养支持.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专职临床研究护士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作用

    药物临床试验是药物开发研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临床试验不同于医疗服务,研究者通过Ⅰ期~Ⅳ期严格的临床试验,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掌握相关的研究数据,客观、准确地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1].护理人员参加临床试验的同时又承担病区医疗服务,想要扮演双重角色按要求完成临床试验工作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必须建立完善的专业研究团队,在专业研究团队中专职研究护士起着不可缺少的中心与协调作用,专职研究护士的参与是临床试验成败的关键[2].

    作者:闫欣;刘中国;闫宏;刘翠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上海市某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上海市某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等测量工具对养老机构内160名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养老院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为36.25%.经单因素分析,无子女老人、经济收入低、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低者,其抑郁评分高(P<0.05).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评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评价.相关性分析发现,养老院老年人抑郁分值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影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因素较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陶琼英;马修强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预算管理在我院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预算管理是在医院战略目标的引导下,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化的一种管理手段.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过程,应该包括从事前管理,到日常管理过程的事中控制,后到一个周期的经营活动结束后的事后分析和事后控制的整个管理过程.

    作者:潘春晖;岳春芬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首发抑郁症病人健康教育的研究

    临床路径是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专业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以后,针对疾病制订的具有科学性和时间顺序性的病人照顾计划.它是已经制订好的计划,使病人在接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大限度地节约医疗资源[1].为此,我院将临床路径应用于首发抑郁症病人治疗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晓霞;王玲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呼唤式护理干预在唇腭裂病人全身麻醉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对唇腭裂全身麻醉术后患儿的促醒作用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80例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执行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干预组在全身麻醉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增加语言呼唤、音乐呼唤、皮肤呼唤等干预方法.[结果]干预组惠儿全身麻醉术后完全清醒的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对唇腭裂全身麻醉术后患儿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杜春荣;张红闯;丁艳梅;吴建芳;唐云侠;张阳;张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跨文化理论指导下的2例外籍精神病病人的护理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深入,跨文化护理理论在我国的护理发展中日益重要[1].跨文化护理实践不仅影响着精神病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而且还体现着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2],然而我国以跨文化护理理论指导外籍精神病病人护理的文献极少[3].现基于Leininger跨文化护理理论对我科收治的两例外籍精神病病人进行护理,通过评估病人健康系统观念,识别文化护理关怀的共性与差异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胜茂;罗添云;张社卿;周英;魏福银;林建葵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调查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人的50%左右[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目标已不再是控制症状,而是要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2-4].本研究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开展个案管理的护理模式提高理论依据.

    作者:袁勤;陆红英;朱雪梅;陶丽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应用疮灵液换药的疗效观察

    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属中医学“漏疮”“穿肠瘘”等范畴.肛瘘的治疗方式目前仍然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对低位单纯性肛瘘临床多作瘘管切开术,术后创面开放,让其逐渐愈合.我院肛肠科2011年12月-2013年4月采用疮灵液和黄芩油膏换药,比较两种药物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翠云;周青;周燕;胡巍巍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卧立位试验预防跌倒的护理安全管理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之一,常见的分型包括肾上腺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APA病人手术能够治愈,而IHA病人往往手术疗效不佳,多考虑药物治疗,因此进行术前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卧立位试验由于其无创性、敏感性高,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试验的特殊要求,病人在立位试验中存在跌倒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跌倒,会影响试验的顺利完成,因此积极有效预防病人跌倒的发生对整个试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尹建红;张绍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以睡眠时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闭塞为特征,表现为反复打鼾和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并常伴有白天过度嗜睡,是一种常见的涉及多器官多学科的综合病症,人群患病率高达2%~4%.SAS病人因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器官功能损害[1].目前SAS病人对治疗的接受性和依从性往往低于预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1].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们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开展了健康教育干预,并进行了干预前后的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蔚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居家病人抑郁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髋部骨折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意外事件,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1].由于住院时间的缩短及住院费用高等,病人通常选择居家康复.有报道指出,在以老年抑郁量表作评定的结果中,老年出院后1个月抑郁率达47.0%[2],高于张玲等[3]报道的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22.6%,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康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3个月是功能锻炼和肢体功能恢复的佳时期[4],也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抑郁状况较为严重的阶段[5].本研究旨在探索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居家病人抑郁的原因,为制定系统的康复指导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朱慧芳;颜美琼;金福妹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癌痛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式.它是根据不同病种,参照现有本国和国际疾病护理常规和标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以取得佳护理效果为基本准则[1].我院肿瘤科开放床位98张,癌痛病人占病人总数的10%~15%.2012年我院肿瘤科创建“无痛示范病区”,护理部成立疼痛护理小组,以探索建立疼痛病人安全管理标准,率先在肿瘤科设计并启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癌痛病人.通过对两组癌痛病人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并从初次癌痛评估、癌痛缓解程度、癌痛病人的满意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个方面进行评价,验证了护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瞿明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个体化摄食训练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病人中,10%~30%可出现吞咽障碍,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常见症状[1].吞咽障碍长期得不到改善,则易导致病人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如果喉部不能及时清理被吸入的食物,严重者可继发肺部感染甚至因窒息而死亡[2,3].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病人发生吞咽障碍后,不知道如何避免食物或水误吸入肺,由于害怕进食引起呛咳而减少食物摄入,出现营养不良.因此,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个体化吞咽功能锻炼的指导,尽早实施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近年来对住院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吞咽障碍病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摄食训练,对于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有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湘玫;李杨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规范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病人肩痛的后期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肩痛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在我国,其发生率在患侧上肢弛缓期时占60%~80%,多数出现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1].肩痛在偏瘫病人中的发病率高达84%[2],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6%~72%[3].肩痛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影响其情绪,更加延缓和阻碍了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4],加大医疗开支.所以对于脑卒中肩痛的治疗和预防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脑卒中肩痛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的研究较多,但长期疗效观察意见不统一.近来,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治疗中应用的报道日益增多,且以正性报道为主,如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促进病人肢体康复,提高满意度等[5].笔者针对这类病人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吕慧颐;周卫红;杨萍;武俊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群体互惠团体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

    慢性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阳性症状得到控制后,很多病人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社会功能下降、精神逐渐衰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由于目前我国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系统及设施尚不完善,大量精神病人需长期住院.有报道称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总数的60%以上,其中慢性精神分裂症占80%以上[1].因此提高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延缓精神衰退、降低致残率,是慢性分裂症病人康复的重点.

    作者:葛网平;殷志萍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眼周汗管瘤的术后护理

    汗管瘤(syringoma)又称汗管囊瘤(syringocystoma)或汗管囊肿腺瘤,是表皮内小汗腺导管的一种腺瘤,呈淡黄色或褐黄色,半球形或扁平丘疹,直径<3 mm,皮肤损伤密集而不融合,常对称分布于下眼睑亦见于前额、两颊、颈部、腹部和女阴,很少自行消退,常无自觉症状.汗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对人体健康无影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面部美观.2012年11月-2013年5月,我科治疗眼周汗管瘤病人4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郭雁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4种不同护理方法在Ⅱ期压疮护理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的中药散剂碧雪散与碘伏、康惠尔、碘酒在治疗Ⅱ期压疮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压疮病人随机分4组,各30例.4组均按常规消毒之后分别外涂碧雪散、2%碘伏、康惠尔贴和2%碘酒,比较病人压疮治疗的效果、疼痛感受、治愈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碧雪散组有效率为93.3%,疼痛评分为0.52分,治愈时间为13.03d±6.27d,高于其他3组(P=0.022,P<0.001,P=0.01);碘伏组所花费的治疗费用少为3.30元±0.92元,低于其他3组.[结论]自制中药散剂碧雪散治疗Ⅱ期压疮的疗效明显;碘伏可在经济条件不佳的病人中酌情应用.

    作者:蒋文珍;沙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我国心血管疾病病人延续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延续护理”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1],是指病人在不同机构和同一机构不同照护组织间转移时,为确保健康照护协调和照护连续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2].近20年来,延续护理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实施,研究证明该模式在改善心血管疾病出院病人满意度、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效果[3,4].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的同时,也结合国情进行了相关探索,对心血管疾病病人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实践越来越多.

    作者:屈模英;曹晓翼;任玉英;蒋晓莲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两种CVC补救方法在PICC失败后的应用效果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病人,即能减轻疼痛,又可避免化疗药物导致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坏死的风险,且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有利于病人的治疗顺利进行.但无论是采用直视、盲穿或超声引导下置管[1-2],都有可能由于病人自身和医护人员操作原因导致置管失败.2009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PICC专科小组对82例PICC置管失败且双上肢又无其他合适的目标血管的病人分别采用彩超引导下、盲穿下的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方式进行补救.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丽萍;熊邦琴;王虹;胡君娥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面积与负压值对急性创伤伤口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负压值对急性创伤伤口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效果的影响,寻求有效、适合的负压值,达到佳的引流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256例急性创伤伤口病人,根据伤口面积大小分为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3小组,分别使用高、中、低负压值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观察病人疼痛、伤口引流量、创面清洁时间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6例病人负压引流均有效,创伤伤口面积与所需负压值成正比,负压值的大小与创面渗出液量及病人伤口疼痛程度成正比.[结论]在保证有效负压引流情况下,要结合病人伤口面积、深度、渗出液的性质和量及病人的疼痛情况选用合适的负压值,以尽快促进创面清洁、愈合,同时降低病人疼痛,稳定病人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陈润芳;萧佩多;王丽嫦;徐连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