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番泻叶加和爽在肠道准备中的疗效观察

杨四萍;郑席志;许秋霞

关键词:肠道准备, 肠镜检查, 和爽, 番泻叶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和爽和口服番泻叶加和爽两组不同肠道准备的效果差异.方法:将700 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口服和爽和口服番泻叶加和爽的患者各350 例.结果:两组肠道清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泻叶加和爽口服用于结肠镜检肠道准备,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使病人在几乎无痛苦中,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 年9 月一2010 年12 月间我科近年收治的100 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医院感染率明显比同期普通病房高,本组100 例中发生医院感染24 例,感染率为24%,例次感染32 例,感染率为32%.结论:相应的护理可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及护理质量,去除易感因素,加强了心理护理,控制和减少了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郭琳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5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TL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自2009 年5 月至2010 年11 月行TLH 的患者500 例,另选取2000 年5 月至2 至2007 年5 月在我院行传统腹式子宫全切术(TAH)500 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LH 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TAH 组,P<0.05.结论 TLH 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较为安全可靠.

    作者:吕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香砂养胃丸配合西药规范治疗慢性胃炎8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香砂养胃丸中西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1 月至2009 年12 月间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8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例,治疗组采用香砂养胃丸和阿莫西林、硫糖铝片和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硫糖铝片和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应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较高.结论:香砂养胃丸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沈柿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防治

    目的:预防和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方法:根据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产生的原因和机理,采取手术中注意手术技巧,操作轻柔,术后生肌玉红膏纱条加压包扎和及早应用中药坐浴熏洗等多种方法给予相应的预防.结果: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有显著的预防作用.结论:采取多种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

    作者: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温针灸治疗寒性关节炎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 例患者通过温针灸治疗1 个疗程.结果:痊愈14 例,好转6 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温针灸对寒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杨丽君;孙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病经验总结(之一)

    本文作者应用经方治疗阳虚漏汗证、上热下寒证、少阳阳明同病等症,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点滴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与广大同仁交流.

    作者:郑振芳;郑英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本文介绍了全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以及本院今年的相关病例,并以实际的案例作为基础,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护理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医疗效果,希望对实际的医疗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作者:林雅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产后康复按摩2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按摩对促进产褥复旧、治疗产后腹痛、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18 例自然分娩的健康产妇随机分观察组260 例、对照组258 例,观察组产妇采用产后常规饮食管理,并给予每天一次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则给予常规饮食管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子宫收缩、排泄、产后不适等方面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产后康复按摩可预防和治疗产妇腰背酸痛、乳房胀痛、缺乳、尿潴留、便秘、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并且安全可靠,是促进产后康复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兰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1995 年1 月-1996年12 月(第1 组)与2008 年1 月-2009 年12 月(第2 组)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血培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检出构成比由25.7%上升至61.5%,肠球菌由2%上升到6.4%;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大肠埃希菌由28.9%、21.6%下降至5.1%、9.6%;金葡菌和CNS 对苯唑青霉素、氨基糖苷类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均明显升高(P<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明显增高(P<0.05),对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尚未发现耐药性.结论:当前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CNS 为主,且其耐药性在增加;而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明显减少.

    作者:文茂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经皮治疗仪佐治小儿肺炎的护理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经皮治疗仪佐治小儿肺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520 例小儿肺炎随机分两组.两组均采用相同处理治疗组520 例仔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4%和64%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燕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比较2 种治疗胃溃疡的三联疗法的治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探讨较为理想的胃溃疡治疗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方法:选取120 例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每组60 例,分别接受硫糖铝、洛赛克和阿莫西林2 周三联疗法和硫糖铝、甲硝唑和克拉霉素2 周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4 周应用胃镜和活检染色对溃疡治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组患者溃疡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7%vs 81.67%,p>0.05),但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要高于对照组(95.00%vs81.67%,P<0.05).结论硫糖铝、洛赛克和阿莫西林2 周三联疗法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胃溃疡治疗方案.

    作者:王启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疑似肛周脓肿1例

    患者女,31 岁,因肛门肿痛2 月余,于2010 年9 月9日收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于两个月前出现肛周肿胀,自诉可触及皮下肿物约黄豆粒大小,无触痛,未予诊治,后肿物逐渐增大,近一个月生长迅速,自诉约鸡蛋大小,久坐后伴肛周麻木胀痛感.由门诊以肛周脓肿收入院.入院查体: T36.7℃, P 78 次/ min , R 18 次/ min , BP 120/ 80 mmHg.肛门专科检查:胸膝位视诊见8 时位距肛缘约2cm 处可见皮肤稍隆起,皮肤颜色正常,指诊可扪及皮下约3cm ×3cm×6cm 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度良好,触动(+).肛管通畅,未及肿物,指套无染脓染血.

    作者:孙福刚;郭纯艳;崔雅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当前,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广泛,1985 年起,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人后,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中,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本文将从我国流动人口现状、流动人口的特点、艾滋病对我国流动人口的威胁及其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张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和临床护理

    目的 通过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提出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86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估,根据营养评估将患者分为三组;本研究护理干预主要指饮食指导.结果:根据SGAN 分级,86 例患者44 例为营养良好,27 例为轻至中度营养不良,15 例为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8.84%;透析患者三组之间Alb、Pre-Alb、TRF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充分重视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针对各相关因素全面落实护理措施.

    作者:罗海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梅花针火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7%,对照组为8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海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胆道结石复发的预防与治疗

    胆道手术是外科极为常见的手术方式,胆道手术后胆管再生结石而行胆道再次手术是外科较常见的难题,因而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至今尚无鉴别残余结石与复发结石的统一标准,加上两种结石的处理方法相同,以致临床医生常不重视两者间的鉴别,但应正视复发结石的存在而降低再手术率.文献中香港玛丽医院曾报告复发结石率为16%1,以下就复发结石的预防与治疗谈谈个人的体会,请批评指正.

    作者:蒋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临床观察

    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继心脏病和肿瘤之后人群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与否、严重程度、进展情况、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是否容易脱落成栓子等,在脑梗塞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非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云卿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568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568 例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7 种治疗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结果: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优良率达到92%.结论: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仍是临床上的治疗胫腓骨骨折可取的治疗方法.

    作者:甘振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剖宫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及预防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41 例剖宫产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41 例患者中,肥胖26 例、营养不良8 例、妊娠期高血压4 例、糖尿病2 例和医生缝合技术不当1 例;经5~13d 的治疗,患者切口均愈合出院.结论:对于剖宫产者存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尤其是肥胖时,要积极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质量.

    作者:魏志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心血管病的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病是一种典型的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病人常患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多种药物,给药方案复杂,各脏器功能减退,导致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增加.本文结合我处心血管病临床药物的用药情况,分析了目前心血管病治疗中成药用药特点和趋势.

    作者:李肃茂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