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夜间床边巡视单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陈洪波;洪亚辰;朱芳;陈颖;王靖;朱霞;王平;刘光菊

关键词:床边巡视单, 护理缺失, 护理安全, 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夜间床边巡视,规范薄弱时间段的护理行为,从而避免护理缺失,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将400例围术期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实验组采用夜间床边巡视单进行床边巡视,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满意度达99%,护理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夜间床边巡视单后,病人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预防了护理缺失,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安全.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双上肢训练方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介绍了脑卒中双上肢训练常用的方法、双上肢训练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邓凤;陈锦秀;谭景予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管理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1例病人随机分配给责任护士分管,每名护士分管9例或10例病人,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行1年后病人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健康教育得分的变化.[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P<0.05),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较好(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符霞;叶锡兰;陈新红;邱碧辉;温建霞;梁馨苓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病区分类研究中基于Delphi法建立护理操作共性项目与权重的研究

    [目的]应用Delphi法建立医院病区分类的评价指标之一——护理操作共性项目与权重.[方法]提取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所有可计费的护理操作项目106项,由20名专家通过4轮问卷调查进行增删,确立护理操作共性项目内容及各项目权重.[结果]共确定45项共性操作项目及其权重,其中专家的积极性系数平均为97.4%,权威系数平均为0.83,协调系数平均为0.63.[结论]咨询专家代表性强,积极性高,权威程度与协调性好;应用Delphi法建立45项护理操作共性项目与权重,从而计算各病区的共性护理操作项目工作量当量,作为进行病区分类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曾翠;贺爱兰;彭伶丽;李映兰;杨土保;龙艳芳;张莹;梅媛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静脉注射治疗盘的设计与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病人为常见的治疗途径,也是常见的护理操作项目之一.目前静脉输液工作量大,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需遵循医院感染控制标准、静脉输液操作流程、职业防护标准等多项职业规范要求.在执行各项规范时,护士须做到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物品分类放置,按照流程按序操作,垃圾分类处置,注意职业防护,预防针刺伤等.因此,护士在执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治疗盘选择是否合适关乎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

    作者:林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基于内容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模式的分析

    [目的]旨在分析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从而为提升围术期的安全及舒适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为研究目标,对23篇资料进行定性及定量的描述.[结果]文献内容所呈现的主题为“巡回护士被寄予承担手术病人全程健康需求的满足”“巡回护士原有职责与新提出的麻醉护理工作有重叠”“巡回护士应具备一定的麻醉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结论]以巡回护士职责拓展为基础的手术室责任制护理模式不仅符合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要求,同时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具体实施.

    作者:胡嘉乐;王惠芬;阮洪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市三级甲等医院医保病人住院证的改进

    病人在门诊或急诊室经医生初步诊断后,确定需要住院时,由医生签发住院证,病人或家属持住院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1].参加医保职工、城镇居民二档的病人住院时医生必须填写医保病人住院审批表,病人或家属拿着住院证和住院审批表及相关证件到不同的窗口办理审批、入院缴费手续,住院审批表填写完整后,先由医保局保管.病人出院后,医院医保科的工作人员再将住院审批表与出院病历中的发票及相关表格归类后送医保局审核结账.我院每月大约有1 000例病人出院,根据住院号查找住院审批表,由于各表格均为纸质,此流程查找信息繁琐,费时费力,为简化操作流程,我院对医保病人住院证进行了改进,经过6个月的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万珍兰;丁雅芬;黄春连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品管圈在护士情绪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情绪控制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护士自发组织成立情绪控制品管圈,运用品管圈的方法,分析负性情绪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情绪控制管理.[结果]护士能有效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实施品管圈前后半年护理投诉例数由8例降至3例,病人的满意度由97.86%升至99.67%.[结论]通过情绪控制品管圈活动,护士情绪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提升,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增加.

    作者:谭其玲;谷波;胡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病人口服用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病人服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口服药卡,卡片内容包括药物的名称、用法、注意事项等.选择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病人100例,按照分层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在病人入院时,护士按照医嘱将病人的口服药的相关情况尽可能详细而且通俗易懂易行地写在卡片上,将服药卡发给病人,让病人照着服药卡服药;同时向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每种药的作用及常见的不良反应,每种药物对其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方法,在入院时在每种药的盒子上写明用法,让病人看着盒子上的注释服药.当班护士及时考察病人的服药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病人药物多服、少服、漏服、补服、错服、不按规定时间用药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病人用药的依从性,减少各种口服药物差错的发生.

    作者:姚英;王巧红;孙玉梅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进食时间探讨

    [目的]在确保病人安全的情况下,缩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的禁食时间,尽早进食,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饥饿、口渴、头晕、低血糖、烦躁不安等,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方法]将20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h进食,对照组按传统术后2h进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进食时不适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饥饿、口渴、头晕、低血糖、烦躁不安等不适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1h进食安全可行,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侯妹冬;廖孟娟;梁月新;覃秀娥;周梅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夜间床边巡视单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加强夜间床边巡视,规范薄弱时间段的护理行为,从而避免护理缺失,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将400例围术期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实验组采用夜间床边巡视单进行床边巡视,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满意度达99%,护理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夜间床边巡视单后,病人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预防了护理缺失,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安全.

    作者:陈洪波;洪亚辰;朱芳;陈颖;王靖;朱霞;王平;刘光菊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足浴加穴位按摩对老年高血压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足浴加穴位按摩对老年高血压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改善环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合理用药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热水足浴加足底穴位按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病人睡眠质量.[结果]出院时干预组及对照组PSQI评分比入院时均有下降(P<0.01),干预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足浴加穴位按摩比常规护理更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住院病人的睡眠障碍.

    作者:梁桂根;郭桂芬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一次性无菌手套内层包装纸在植皮手术中的巧用

    在烧伤植皮手术中,取皮的面积大小外科医生一般很难把握好,如何在供皮区取得合适面积的皮是每个烧伤手术者的一个难题.一般靠眼睛估计总有一些差距,我院烧伤科医生将一次性无菌手套内层包装纸用于测量取皮面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洪涛;姚萍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解析我国现行护理专业课程评价的弊端

    课程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社会宏观、学校中观、课堂微观3个视角多个层面剖析了我国现行护理专业课程评价存在的种种弊端,对于完善护理专业的课程评价机制和促进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汉锋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多媒体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中的运用

    [目的]探寻适用、高效、病人满意度高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将乳腺癌病人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多媒体光盘进行功能锻炼,专科护士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功能锻炼;评价两组病人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对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度、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度、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健康教育较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效果好.

    作者:黄为君;黄敏;许睿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乳腺癌病人术后化疗期情绪状况与生命质量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化疗期情绪状况、生命质量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简明心境问卷和中文版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对术后化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人201例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期病人FACT-B各维度中以功能状况得分低;病人的POMS-SF总分和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正性情绪精力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病人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和POMS-SF总分与生命质量各维度和FACT-B总分呈负相关,正性情绪维度精力与生命质量各维度和FACT-B总分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化疗期的情绪状况与生命质量密切相关,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应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李红丽;马莉;赵海平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留置双J管病人院外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网络即时聊天工具(QQ或者MSN)、E-mail、电话等方式对留置双J管病人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397例留置双J管病人分为4组,4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前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由专人对网络即时聊天工具(QQ或者MSN)、E-mail、电话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3组观察组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加强院外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支持、积极的行为干预,对减少留置双J管并发症十分重要.

    作者:陆素青;经霁;唐艳梅;唐冬媛;何新禧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方便抽样法抽取在重庆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理本科实习生223人进行临床沟通能力测量,分析影响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因素.[结果]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为85.38分±10.20分;得分率较高的是敏锐倾听与建立和谐关系,较低的是验证感受和传递有效信息;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实习带教因素与临床沟通能力之间大多呈正相关.[结论]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水平不高,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

    作者:吴英;任辉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丝袜在小儿四肢伤口换药中的应用

    临床上常用胶布来固定各类伤口敷料,成年人一般不宜脱落,但小儿由于配合性较差,伤口换药时易哭闹、躁动、伤口出汗,致敷料不易粘贴,单用胶布难以牢靠固定,而且容易导致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增加住院费用.我科在对患儿四肢换药后加行丝袜固定,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绍霞;刘瑞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自制肢体护套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中的应用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又称循环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气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并达到促进血液和淋巴液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即周期性充气压力是一种序贯的从踝部、小腿至大腿加压的装置,是物理性治疗仪[1].该治疗仪通过在设定的治疗压力下,治疗仪气囊从远心端到近心端有序充盈,可对肢体反复加压后再减压,从而产生如同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作用,有一定的按摩效果,因此病人感觉较为舒适.由于其挤压方向与人体血液流动方向保持一致而产生有效的生理性机械引流效应,可以加快肢体血液流速,渐进性地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回流,加强动脉灌注,加速组织水肿消退,使局部代谢和炎性物质得以清除.

    作者:杜娟;官玉兰 刊期: 2012年第34期

  • 静脉输注预温液体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术中低体温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预先加温的液体预防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术中体温降低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液体加温仪对需要输注的液体加温,腹腔灌洗液体于37℃恒温箱中加温.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加强方式.术中持续监测病人的鼻咽部温度变化,记录病人入室时、入室后30 min、60 min、90 min、120min、15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结果]实验组病人入室后各时间点体温始终高于对照组,并在入室后60 min、90 min、120 min3个时间点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注预先加温的液体可保持病人体温,可预防术中病人体温下降,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刘雅静;黄静;孙育红 刊期: 2012年第3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