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神药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李美珍

关键词:安神药, 配伍应用
摘要:从中医理论并结合临床及现代药理研究,对安神药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安神药除了治疗心悸、失眠等病证外,还可用于肝阳上亢、口舌生疮、咳喘、淋证、便秘、汗证、阴血亏虚及多种疼痛类疾病等的组方配伍中.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正畸粘结剂在儿童前牙外伤松动、脱位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非调和型口腔正畸粘结剂粘结松动、脱位的前牙,以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方法:搜集近两年我院儿童门诊病例48 例,均为前牙外伤松动或者脱位.复位后用成都古京科技有限公司非调和型口腔正畸粘结剂加用0.3mm 结扎丝双股唇面切牙、尖牙或双尖牙之间固定4 周后拆除.结果非调和型口腔正畸粘结剂加用0.3mm 结扎丝双股固定后,松牙恢复稳固.结论:非调和型口腔正畸粘结剂在前牙外伤松动脱位的固定作用较结扎丝单纯固定或其他方法方便快捷、疼痛小、创伤小,而固定效果好.

    作者:李先林;余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注射用局部覆聚四氟乙烯膜氯化丁基橡胶塞头孢类产品中的应用

    四氟乙烯隔膜胶塞在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由美国西氏公司首先研制开发成功,并批量投放市场,主要应用于解决活性较强的一些特殊药品(如头孢替胺、头孢曲松、碳酸氢钠注射液等)的澄清度问题和配伍性问题.随着我国药用胶塞丁基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普通丁基胶塞(包括国外进口的普通胶塞)不能满足人们的用药安全.

    作者:邹月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干预

    科学地评估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封丽秀;徐晓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止痛栓塞肛用于剖宫产术后止痛100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止痛栓(双氯芬酸钠栓)在剖宫产术后止痛中的效果.方法:将2010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在我院产科剖宫产术的产妇20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0 例对照组1000 例.观察组术后出现轻微疼痛或术后4-5 小时(麻醉苏醒时间)给予止痛栓(双氯芬酸钠栓)50mg 塞肛止痛,对照组不用止痛栓,疼痛剧烈时给予杜冷丁25mg 肌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止痛效果、术后早期活动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泌乳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止痛栓(双氯芬酸钠栓)用于剖宫产术后止痛效果好.

    作者:代洪波;肖冰;樊秦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心血管病的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病是一种典型的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病人常患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多种药物,给药方案复杂,各脏器功能减退,导致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增加.本文结合我处心血管病临床药物的用药情况,分析了目前心血管病治疗中成药用药特点和趋势.

    作者:李肃茂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梅花针火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7%,对照组为8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梅花针火罐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海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抗体及补体的检测分析

    目的:为揭示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儿细菌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婴幼儿为对照组,入院后送检痰培养,并测定两组患者静脉血清抗体IgA、IgG、IgM 及补体C3、C4 的水平.结果:47 例细菌性肺炎患者培养出细菌50 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 株,革兰阳性球菌16 株,其他细菌5 株.血清抗体IgA、IgG、IgM 及补体C3、C4 的水平,肺炎组分别为(0.39±0.38)g/L、(7.46±4.97)g/L、(0.86±0.54)g/L、(0.83±0.24)g/L、(0.54±2.45)g/L;对照组分别为(0.57±0.45)g/L、(7.65±4.75)g/L、(1.05±0.54)g/L、(0.97±0.37)g/L、(0.23±0.09)g/L.其中,肺炎组IgA 及C3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gG、IgM 补体C4 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及补体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武卫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

    大部分人出生都是在医院,因此对于医院院内感染研究不断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管理也因而越来越受重视.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之一.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发展,病死率高.

    作者:王亚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复方缬沙坦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0 例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复方缬沙坦结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患者降压药物单用卡托普利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 周后各组SSBP(收缩压)和SDBP(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05).而治疗后6 周,治疗组SSBP 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SDBP 下降亦超过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可更显著地降低收缩压,并可有效降低舒张压,且有较良好的降压稳定性,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作者:徐静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C 反应蛋白(CR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脑梗死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40 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 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RP 水平、IMT 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RP 水平与IMT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 反应蛋白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主要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脑梗死的发病.

    作者:费敏;柴常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高校保健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就如何在高校保健工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做好护患沟通作了一些探讨.指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工作中善用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尊重、体贴就诊的大学生,可以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陈跃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中成药佐治小儿手足口病63例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现阶段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 年5 月至8 月本科住院的63 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2008 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30 例伴发热,1 例重症,没有复发病例,所有患儿经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组患儿均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及时正确诊断本病并给予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场所要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流行传播.

    作者:易天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麻醉措施.方法:对120 例老年患者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行LC 手术,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出现循环、呼吸的不稳定,本组120 例患者经过恰当处置后,各项生命指标平稳,均安全度过了麻醉期.结论:老年患者行LC 手术,在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不稳定,尤其在气腹前后,麻醉师正确而及时的处置是保证患者顺利通过手术的保证.

    作者: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1995 年1 月-1996年12 月(第1 组)与2008 年1 月-2009 年12 月(第2 组)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血培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检出构成比由25.7%上升至61.5%,肠球菌由2%上升到6.4%;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大肠埃希菌由28.9%、21.6%下降至5.1%、9.6%;金葡菌和CNS 对苯唑青霉素、氨基糖苷类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均明显升高(P<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明显增高(P<0.05),对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尚未发现耐药性.结论:当前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CNS 为主,且其耐药性在增加;而金葡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明显减少.

    作者:文茂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胆道结石复发的预防与治疗

    胆道手术是外科极为常见的手术方式,胆道手术后胆管再生结石而行胆道再次手术是外科较常见的难题,因而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至今尚无鉴别残余结石与复发结石的统一标准,加上两种结石的处理方法相同,以致临床医生常不重视两者间的鉴别,但应正视复发结石的存在而降低再手术率.文献中香港玛丽医院曾报告复发结石率为16%1,以下就复发结石的预防与治疗谈谈个人的体会,请批评指正.

    作者:蒋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浅谈晚期肺癌病人的皮肤护理

    目的:保证病人的舒适,安全,预防褥疮的发生.方法:通过适时的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调节等,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期待能对延缓生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结论:通过认真,细致的护理,患者能对疾病的认可率提高,心理负担减轻,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作者:熊慧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芪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芪血颗粒治疗贫血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466 例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6 例,口服芪血颗粒,1 包/ 次,3 次/ 天,共4 周.对照组230 例,口服富马酸亚铁片,0.2-0.4g/ 次,3 次/ 日.用药前后,查血常规.结果芪血颗粒治疗贫血的有效率是99%,富马酸亚铁片的有效率是94%.芪血颗粒能显著缓解贫血症状.结论芪血颗粒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田金荷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快速补液和升压药纠正血压下降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快速补液和升压药纠正血压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 年8 月~2009年7 月收治的80 例蛛网膜下腔(穿刺腰1-4)麻醉下行剖宫产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快速补液组(40 例)和升压药组(40 例),针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进行快速补液治疗和应用升压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变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结果::升压药组患者血压升高比快速补液组时间短,两组患者血压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恢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应用升压药升压的速度快于快速补液,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辨证施治于艾滋病

    本文本着从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法则入手,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凭借望、闻、问、切四诊,施以八法,对艾滋病的治疗,从分型治疗,进而发展到以不变应万变,在一地、以一方、一原则的方针指导下,成功治愈艾滋病的临床症候群.

    作者:张怡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温针治疗腰腿痛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腰腿疼痛的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北方寒冷的冬季,更是为腰腿疼痛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本文通过对温针治疗腰腿痛的方法和临床研究进展,总结出温针对于腰腿痛病症的治疗效果较好,今后应加强研究深度,更好的发挥温针治疗腰腿痛的优势与潜能.

    作者:李静;郭爱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