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目的:总结分析现阶段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 年5 月至8 月本科住院的63 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2008 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30 例伴发热,1 例重症,没有复发病例,所有患儿经积极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流行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本组患儿均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及时正确诊断本病并给予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童集中场所要及时隔离患儿,防止疾病流行传播.
作者:易天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对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对预防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 年1 月-2008 年12 月收治70 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褥疮的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褥疮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提高护理效果及满意度,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 例患者通过温针灸治疗1 个疗程.结果:痊愈14 例,好转6 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温针灸对寒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杨丽君;孙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复方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0 例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复方缬沙坦结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患者降压药物单用卡托普利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 周后各组SSBP(收缩压)和SDBP(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05).而治疗后6 周,治疗组SSBP 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SDBP 下降亦超过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可更显著地降低收缩压,并可有效降低舒张压,且有较良好的降压稳定性,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作者:徐静茹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了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发热临床疗效.方法 两组在抗菌、抗病毒、补充液体、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照组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退热情况.结果:治疗组60例中显效49 例,有效10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 例中显效33 例,有效15 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洛芬具有较对乙酰氨基酚栓更长的退热持续时间和更强的退热作用.
作者:杨庆宇;郜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本文本着从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法则入手,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凭借望、闻、问、切四诊,施以八法,对艾滋病的治疗,从分型治疗,进而发展到以不变应万变,在一地、以一方、一原则的方针指导下,成功治愈艾滋病的临床症候群.
作者:张怡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 年~2010 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26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 例患者中,21 例病情好转或减轻出院,3 例病情恶化死亡,2 例合并心肌梗死,有1 例死亡.该组患者中短住院天数14d,长者3 个月,平均30.5d.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故明确诊断、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彭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讨论介入诊断与栓塞治疗肾创伤性出血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 技术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肾动脉造影诊断和超选择性对出血动脉支进行栓塞治疗.结果:肾动脉造影能明确出血部位、病变性质及血管解剖情况,对出血支进行介入栓塞治疗达到迅速止血,且能大限度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结论:介入诊断与栓塞治疗是肾创伤性出血可靠的诊断及止血方法,其创伤小、疗程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显著,并对保留伤肾泌尿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先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婴幼儿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进行重点护理,父母进行心理支持,严格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重症患者行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喂养指导及出院指导.结果:经过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继发感染,精心护理,治愈11 例.结论:隔离传染源治疗过程中的皮肤护理,严密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合理喂养是保证手足口病患儿治愈的关键.
作者:李玲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了解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40 例ⅢB-Ⅳ期NSCLC 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40 例患者均可评价,获得CR1 例,PR16 例,有效率42.5%(17/40).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但均可耐受.生存质量较前改善.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NSCLC 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毒副反应轻,易于耐受.
作者:孙静平;陆海林;蔡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治36 例锁骨中段骨折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均获随访,随访2-18 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根据Edward 疗效评定标准:优32 例,良4 例.结论 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固定牢固,疗效满意.
作者:戴军;王甫刚;王道刚;李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临床护理带教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途径,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做好护理带教工作,是临床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互动式带教方法的含义,探讨互动式带教方法在临床实习医生中的应用.它极大地激发了实习生的学识热情,增强了临床带教工作的实效,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宋志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浅析中风病诊断与治则
作者:孙秀梅;郭璐瑾;陈晨;孟爱国;孙道泉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手足口患者病原检测中的效果对比分析,为该病的病原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标本为2010年1 月-10 月在我院所采集的手足口患者及幼儿园健康幼儿的粪便标本共164 份.采用RT-PCR 和荧光探针PCR 方法检测病人和正常人群粪便标本,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eal-PCR 方法检出86 例阳性,阳性率为52.44%,RT-PCR 检出64份阳性,阳性率为39.02%.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PCR 技术,能大大减少扩增产物污染的机会,与RT-PCR 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作者:喻群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猪胆粉抗皮肤Ι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Ι型超敏反应的实验动物模型.将实验小鼠按体重平均分为5 组,即空白对照组、扑尔敏组及猪胆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动物实验.结果猪胆粉可抑制组胺及5- 羟色胺致小鼠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且其对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抑制率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组与扑尔敏组的作用相当.结论猪胆粉具有缓解皮肤Ι型超敏反应的作用.
作者:王乃姣;李建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我院临床使用抗生素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减轻患者负担,杜绝滥用抗生素.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计算方法,对我院2008 年1 月-6 月抗生素使用频度(DDDs)和费用.结果:头孢菌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为主要使用抗生素,剂型与注射剂为主.结论:我院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作者:杨孟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三种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方法的比较.
作者:刘郅红;杨旭东;金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对莫沙比利和吗丁啉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本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选取60 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采用莫沙比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吗丁啉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不良反应率为15%,两组对照,在总有效率上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率上没有明显差异.讨论: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服用莫沙比利的患者整体有效率高于服用吗丁啉的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想药物.
作者:谢为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当前,艾滋病在全世界流行广泛,1985 年起,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人后,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中,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本文将从我国流动人口现状、流动人口的特点、艾滋病对我国流动人口的威胁及其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张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目的:应用非调和型口腔正畸粘结剂粘结松动、脱位的前牙,以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方法:搜集近两年我院儿童门诊病例48 例,均为前牙外伤松动或者脱位.复位后用成都古京科技有限公司非调和型口腔正畸粘结剂加用0.3mm 结扎丝双股唇面切牙、尖牙或双尖牙之间固定4 周后拆除.结果非调和型口腔正畸粘结剂加用0.3mm 结扎丝双股固定后,松牙恢复稳固.结论:非调和型口腔正畸粘结剂在前牙外伤松动脱位的固定作用较结扎丝单纯固定或其他方法方便快捷、疼痛小、创伤小,而固定效果好.
作者:李先林;余佳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