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的HRCT诊断

张宇;余媛媛;易宜杰;黎凌成

关键词: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fGGO)的HRCT诊断意义,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的HRCT表现,均行多排螺旋CT扫描和病灶部位的薄层CT(HRCT)重建.结果:20例fGGO中,恶性肿瘤16例(BAC 9例、腺癌7例)、AAH 3例、FIF 1例,恶性肿瘤比例约80%.结论:肺部fGGO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150例患者使用西药和中药汤剂的为治疗1组、使用西药和中药针剂的为治疗2组与单纯使用西药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1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亦优于治疗2组(P<0.05);治疗2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时,西药结合中药辨证论治可明显提高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心电图的改善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赫灵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头孢他啶致新生儿消化道出血1例

    头孢他啶为广谱抗生素,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我科在近两年使用中,发现1例新生儿下消化道出血,现报道如下:患儿,男,4天,以”皮肤”红斑脓疱疹2天由妇产科转入我科.

    作者:张辉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鼻置肠内营养管在胃癌中的应用及护理

    营养支持对维持术后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以其符合生理状态、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费用低廉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是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60例胃癌患者,术前经鼻留置肠内营养管,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取得很好的促进康复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的全胃肠道表现1例病例分析

    本文对过敏性紫癜的全胃肠道表现1例病历分析总结,过敏性紫癜胃肠粘膜病变一般发生于皮肤紫癜之后,也可能在紫癜出现之日,尤其是先有腹痛,肠粘膜损伤表现,才出现紫癜者.尽量早做内镜检查,提高诊断率.内镜医生提高警惕.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士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如何针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方法:通过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等措施,了解手术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的心理状况,缓解患者的心理不适,从而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手术,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焦虑、恐惧和紧张心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术后康复.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梁翠明;李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影响中药材质量因素的探讨

    探讨中药药材品种、生态环境、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作者:林金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70例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缓解,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复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胡振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展望

    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肿瘤化疗与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而化疗是综合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就其总体来说,其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的疗效发挥.如何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抗肿瘤药物,既减轻病人医药费用负担,又提高化疗效果,是医药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作者:冯广丽;高淑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蒺藜皂苷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蒺藜皂苷是中药蒺藜中所有的一类主要化学成分,本文就蒺藜皂苷对心肌缺血、脑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谢海龙;臧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26例早期脑梗死的CT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CT扫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CT强扫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区改变86例;局限性低密度改变67例次;豆状核境界不清59例次;死亡12例,均为颈内动脉主干闭塞患者,余114例24 h后复查CT均获证实.结论:CT诊断早期脑梗死,符合率较高,检查方便、操作简单、无创伤、价格较低,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有明;潘字轩;周兆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老年人健康体检血脂检验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的血脂现状和健康状况,并对如何预防血脂异常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年1~8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血脂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水平呈升高趋势.结论: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定期做血脂检测,可促进中老年人保持健康状态.

    作者:曹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中的运用.方法:选取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2月~2009年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其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经过两组结果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结论:通过对脑出血的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普立地诺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普立地诺是一种具有骨骼肌松弛作用的中枢性抗胆碱药,现对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制剂研究等作一综述.

    作者:田朋鑫;罗永煌;刘艳玲;聂延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70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们收集整理近十五年来门诊治疗的带状疱疹病例,共计120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其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7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50例,分组办法符合随机原则.

    作者:李明保;刘相德;王振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钢丝捆扎致锁骨骨折不愈合一例

    通过对一例因钢丝捆扎锁骨游离骨块致骨折不愈合的分析,对锁骨骨折复位的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武军;张东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痛昏迷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8例,存活11例,死亡率42%.结论:早期诊断、大量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春雷;牟为民;周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PA)并发胰性脑病(P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SPA中9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PE患者,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3例,死亡4例(44.4%),存活5例(55.6%),其中治愈3例,好转2例.结论:目前胰性脑病仍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只能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排他性诊断,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尽早控制原发病,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唐明杰;杨金煜;郭亚民;吴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痛点注射与丹红及手法联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痛点注射及静滴丹红注射液联合手法松解肩周炎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108例患者在应用丹红条件下联合痛点注射曲安奈德(Transton,同息通注射液)及手法松解,每周1次,连续两次为1疗程,2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经过2疗程治疗,有效率达95.4%.结论:痛点注射联合丹红、手法松懈,对肩周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京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0例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医治效果.方法:总结分析本院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防3个月至2年,无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2例,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无甲状旁腺损伤及再出血,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佳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甲状腺外科经验及一定的手术技巧,掌握适当的残留腺体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道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药注射剂在急诊中的应用浅析

    中药注射剂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中药新剂型,在临床治疗中以疗效确切,药效迅速,作用可靠的特点,更适于抢救危重病症之用,是中医急症治疗必不可少的剂型.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就急诊应用中药注射剂谈几点心得体会,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中药注射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杨发俊;谭填英;董知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