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明;潘字轩;周兆海
目的:了解宜春市辖区内药品产、供、用单位的药品质量状况.方法:根据近两年我所在辖区内药品产、供、用单位抽验的所有药品的检验数据,分析我市辖区内药品的质量状况.结果:药品产、供、用单位药品的检验合格率顺序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使用单位>药品经营单位;化学药品>中成药.结论: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单位的监督抽验力度.
作者:彭彩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在孩子生命中是一个好的开端.据估计每年约有100万以上的孩子由没有适当的母乳喂养而死于腹泻,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更多的孩子由于没有母乳喂养而患有不应有的疾病.
作者:马让珍;王福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52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再辅以药物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半年,46例痊愈(88.6%),4例好转(7.7%),2例无效(3.7%).结论:对合并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鼻内窥镜下用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尤其是远疗效.
作者:胡永成;关永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我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检测研究来分析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先进的目标研究方法,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情况来观察,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来了解手术切口的恢复情况;结果:在1000例手术患者当中,有100名患者的手术部位被感染,感染的概率约为10%;在相同危险指数的不同手术当中,结肠手术以及剖腹探查手术的感染率高,有40例患者出现了感染情况,占总感染数的40%;经过分析,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值异常、失血、切口类型、急诊类手术以及引流是手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手术越危险,切口受感染就会越严重,手术部位感染率就会越高,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有助于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有很多危险因素,只有进行目标性的检测,才能够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成小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药注射剂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中药新剂型,在临床治疗中以疗效确切,药效迅速,作用可靠的特点,更适于抢救危重病症之用,是中医急症治疗必不可少的剂型.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就急诊应用中药注射剂谈几点心得体会,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中药注射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杨发俊;谭填英;董知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占全课程的50%以上,学生刚刚接触护理专业,实训指导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会受到实训教师的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护理技能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历行为模仿和语言模仿的过程.实训教师的示范操作和讲解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了初步而深刻的印象,因此实训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
作者:孙青;韩素卿;宋立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高血压脑出血(HICH)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施术者必须通过病例分析,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微创与开颅清除血肿各优点,或二者结合运用以达佳治疗效果.
作者:孙晓杰;李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在278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278例患者中170例在超声图像恢复至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未见病情复发;108例在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后自行停止治疗,淋巴结超声图像仍可见淋巴结肿大表现,37例未见复发,71例在1周和14 d时病情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指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当超声图像恢复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不易复发,反之则复发率较高.
作者:赵金华;徐建中;翟慎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使患者在无痛下终止妊娠.方法:对门诊150例早期终止孕娠患者采用静脉缓推芬太尼1.5-2μg/k9、丙泊酚1.5-2mg/kg,病人入睡,患者在不知晓中完成人工流产手术.术中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HR、RR、BP、SPo2:、ECG,观察术中术后循环、呼吸系统的变化及不良反应.体会: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妇科门诊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患者苏醒快而安全.
作者:王丽萍;王吉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小肠不完全性梗阻患者的诊治情况,提高对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30例经手术证实因小肠病变所致不完全性梗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结果 30例小肠梗阻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9例.结论 对小肠病变所致不完全性梗阻,钡餐及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直接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育新;戚秀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0年5月确诊为AMI的患者1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临床治愈165例,死亡39例,总治愈率为88.7%.其中,死于心力衰竭19例、肺部染性休克2例、心脏骤停8例、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9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治愈率低的主要是因为患者就医晚,确诊晚,于是错过了溶栓治疗的好阶段,耽误了治疗时机.所以,要加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认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才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高远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和益阳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12月收治的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后壁厚度(LVW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2)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体位性低血压2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体位性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改善心衰症状,并且可以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冷立军;吴先明;蒋庆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我院近5年来32例卵巢黄体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10例保守治疗痊愈,18例开腹手术,4例腹腔镜技术治愈.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贾瑞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和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感染,轻者给病人造成痛苦,重者可导致手术失败并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与管理十分重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的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正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作者:徐秀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原因是血液凝块部分或者全部阻塞了冠状动脉.如果动脉中的斑块破裂,就可能会形成医学血液凝块.这些凝块会造成很严重的循环阻塞.有时候一些较大的血液凝块甚至完全可能阻塞冠状动脉,从而引起心脏病发作.血液凝块可能会重新形成、部分溶解,再形成…一直循环下去.每一次血液凝块阻塞冠状动脉时,都会导致胸部疼痛发作,曲美他嗪可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的临床选择.
作者:刘汉青;张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祛湿止痒汤内服兼外洗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兼外洗;对照组给予扑尔敏片0.35mg/(kg·d),日3次口服,再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搽.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皮损面积明显减少.结论:中药祛湿止痒汤内服兼外洗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显著.
作者:田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待产妇能够选择的分娩方式越来越多,据临床统计,我国的剖腹产比率通常在40%-60%,部分医院甚至高达70%,此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剖腹产的比率.然而剖腹产手术对产妇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针对剖腹产对产妇的不良影响及待产妇如何科学的选择分娩方式展开论述.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人体解剖学是典型的形态学科,知识点及名词繁多,需要大量的记忆.为此,改进解剖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设计的创新入手,结合PBL教学法在我校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提出了对其应用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作者:沈军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超声诊断胰腺癌方便、无创伤,可重复检查,能直接显示胰腺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但对于肥胖、透声条件差的患者检查胰腺存在一定的困难,需结合CT、MRI、ERCP及肿瘤标志物CA19-9、CA50、CEA等检查结果,仔细询问病史,综合各种资料加以分析,才能提高超声诊断胰腺癌的符合率.
作者:李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爱母功能性宫内节育器是近年的新型宫内节育器,随着临床的使用其优缺点也在逐渐显现,本站于2008年~2009年共收治3例爱母环异位患者,现报告如下:1 案例例1:28岁,G2P2,停经46天要求流产并同时行输卵管结扎术.
作者:王绪兰;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