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体会

赵金华;徐建中;翟慎明

关键词:小儿, 肠系膜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 彩色多普勒, 超声图像, 药物治疗, 病情复发, 多普勒检查, 图像恢复, 治疗过程, 指导意义, 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 患者, 动态观察, 复发率, 体征, 结果, 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在278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278例患者中170例在超声图像恢复至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未见病情复发;108例在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后自行停止治疗,淋巴结超声图像仍可见淋巴结肿大表现,37例未见复发,71例在1周和14 d时病情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指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当超声图像恢复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不易复发,反之则复发率较高.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闭孔疝9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9例闭孔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3例.误诊6例,误诊率66.7%.结论:闭孔疝是临床少见疾病,多有肠梗阻和闭孔神经受压征,CT检查发现耻骨肌和闭孔外肌之间、闭孔外肌的上下束之间及闭孔内外肌之间疝影明确诊断.如系年老体弱且有多胎生育史者应高度警惕闭孔疝.早期手术是治疗闭孔疝唯一有效的方法.

    作者:匡大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PA)并发胰性脑病(P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SPA中9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PE患者,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3例,死亡4例(44.4%),存活5例(55.6%),其中治愈3例,好转2例.结论:目前胰性脑病仍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只能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排他性诊断,一旦发生,病死率高.尽早控制原发病,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唐明杰;杨金煜;郭亚民;吴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金莲花胶囊、小剂量克拉霉素片联合治疗急慢性副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金莲花胶囊、小剂量克拉霉素片联合治疗急慢性副鼻窦炎与单独常规剂量克拉霉素片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经X线平片检查确诊为急慢性副鼻窦炎的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予金莲花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克拉霉素片口服,每次1片(125mg),每日2次;对照组(40例)予克拉霉素片口服,每次2片(250mg),每日2次.一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金莲花胶囊、小剂量克拉霉素片联合治疗急慢性副鼻窦炎与单独常规剂量克拉霉素片治疗的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治疗,且联合治疗可以减少克拉霉素的用量,减少其副作用,完全可以用联合治疗代替单独治疗.

    作者:孙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226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416例符合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26例和时照组19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清肺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共治疗一周.观察患者发热、咳嗽、痰鸣、气喘、肺部湿罗音等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前后检查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好、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邹文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的预防管理措施

    手术室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手术检查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手术室提供安全保障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就手术室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肾移植术后受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状况分析

    目的:对肾移植术后受者CsA的血药浓度监测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血药浓度变化的可能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酶扩大免疫分析技术(EMIT)监测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肾移植患者术后1年的CsA血药浓度,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数值相差较大,个体差异性明显;患者各时期血药浓度呈现由低到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其血药浓度的波动较为明显.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需加强对CsA血药浓度的临床监测;性别等生理因素对CsA的体内代谢过程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小晓;陈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机煎中药汤剂利弊探讨

    方法:通过比较中药汤剂机器煎煮与传统煎煮的优劣,探讨机煎中药汤剂的合理发展.结论:随着技术的发展,煎药机设备的改进和相关管理规范的完善,机煎中药更加适应中医临床需要,提高中药煎药的临床疗效.

    作者:欧阳小方;李红磊;王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在278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278例患者中170例在超声图像恢复至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未见病情复发;108例在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后自行停止治疗,淋巴结超声图像仍可见淋巴结肿大表现,37例未见复发,71例在1周和14 d时病情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指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当超声图像恢复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不易复发,反之则复发率较高.

    作者:赵金华;徐建中;翟慎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阑尾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间我院治疗的12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明显,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

    作者:黄艳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术前应用昂丹司琼对术中及吗啡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应用吗啡进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少量使用不抑制呼吸,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影响小,成瘾性及耐受性低,但由于吗啡术后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较明显,往往影响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本临床观察选择术前给予昂丹司琼,观察其对手术中的牵拉反应引起的恶心呕吐及吗啡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的影响.

    作者:李貌勇;曹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的全胃肠道表现1例病例分析

    本文对过敏性紫癜的全胃肠道表现1例病历分析总结,过敏性紫癜胃肠粘膜病变一般发生于皮肤紫癜之后,也可能在紫癜出现之日,尤其是先有腹痛,肠粘膜损伤表现,才出现紫癜者.尽量早做内镜检查,提高诊断率.内镜医生提高警惕.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法整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6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手法整复同时配合中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6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40d~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优41例,良24例,差3例,优良率达到95.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在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周光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虽然手术是恶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术后常会发生转移现象,进一步的辅助治疗非常必要,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普遍的辅助治疗方式,但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在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同时也破坏了机体的正常免疫系统,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本文将主要对在我院化疗的恶性肿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相应护理措施.

    作者:万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洋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洋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56例随机分平均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洋托拉唑钠进行治疗;后记录与观察2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有无副作用发生等.结果:2组在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洋托拉唑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显著的副作用.结论:在对急性胰腺炎实施综合性治疗的过程,洋托拉唑钠表现不俗(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没有发现显著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军廷;冉怀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中的运用.方法:选取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2月~2009年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其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经过两组结果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结论:通过对脑出血的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证肠道菌群变化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证肠道菌群变化.方法: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证患者(简称RRTIs脾虚证,25例)粪便中常见肠道细菌(肠杆菌、双岐杆菌)的分布变化进行观察,并与健康人(25名)作对照.结果:与健康人比较,RRTIs脾虚证患者肠杆菌明显增多(P<0.01),双岐杆菌明显减少(P<0.01).结论:RRTIs脾虚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作者:杨丽霞;杨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

    目的:评估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程度,进一步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方法:采用经改进的焦虑量表(SAS),对56位不同病种的病人进行三次连续性自评,时间为入院,术前,出院前.结果:被测病人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术前一天焦虑值高.结论为解除或减轻术前手术病人的焦虑情绪,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徐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痛点注射与丹红及手法联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痛点注射及静滴丹红注射液联合手法松解肩周炎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108例患者在应用丹红条件下联合痛点注射曲安奈德(Transton,同息通注射液)及手法松解,每周1次,连续两次为1疗程,2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经过2疗程治疗,有效率达95.4%.结论:痛点注射联合丹红、手法松懈,对肩周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京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周口市患儿血清中VD含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周口市儿童VD健康状况,为合理使用VD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血清中25(OH)2D3的含量代表儿童VD的健康状况,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25(OH)2D3含量,分析周口市263名就诊儿童VD健康状况,结果:儿童VD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有78例占比为29.7%,为VD缺乏,儿童VD含量高于正常水平的儿童有57例,占比为21.7%,一岁以下儿童VD缺乏较为严重,结论: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同时,加强药店管理和VD用药指导,避免不当使用造成导致儿童VD中毒.

    作者:张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

    目的: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的成因和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0年10月采用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共173例,年龄小的1岁5个月,大的10岁,平均5.2岁,其中睾丸鞘膜积液22例,精索鞘膜积液46例,睾丸精索鞘膜积液35例,有明显交通性鞘膜积液70例,左侧78例,右侧95例,均为单侧.结果 手术在15~30分钟内完成,平均22分钟,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3~5天,平均3.5天.122例术后随访10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各型鞘膜积液操作简单、损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

    作者:廖新运;钟招兰;廖平有;廖声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