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流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何康玲;赵汉成;赵敏

关键词:情感交流,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senile people, cognitive function, communication, 老龄化社会, 城市化进程, 空巢老人, 患病率, 国内外, 现象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内外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越来越重视[1].国内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1.31%~11.36%[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老年人身居高楼,孤独、缺乏情感交流的现象也日益突出.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的疗效.[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病灶内注入抗结核凝胶加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32例,与单纯化疗34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介入治疗组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81.3%,空洞闭合率4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加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空洞疗效显著.

    作者:姜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自体角膜置换移植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对6例自体角膜置换移植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病人术前给予健康宣教、预防感染,术后给予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及严密的病情观察,结果5例视力明显提高,1例病人视力提高不明显.术前预防感染、术后细心护理可加快病人康复.

    作者:朱小丽;肖思瑜;钟顺兰;伍小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1例输入性脑型疟疾并发肺炎病人的护理

    脑型疟疾是指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凶险型疟疾,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寒战、高热、头痛、昏迷、抽搐等,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我院2008年4月收治1例输入型脑型疟疾合并肺炎病人,经过15 d诊治和护理治愈出院.

    作者:任勇;夏静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致皮肤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厄洛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I),其分别在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和2007年3月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FDA)、欧洲药品评价局(EMEA)及中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SFDA)批准用于既往至少一种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的治疗.

    作者:杨剑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10%盐水冰块用于物理降温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10%盐水冰袋用于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按住院顺序将高热病人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10%盐水冰袋降温,对照组采用清水冰袋降温,两组病人均在冰敷后1 h、2 h、3 h、4 h测量直肠温度,观察记录病人体温下降情况;将两种冰袋置于室温24 ℃环境中4 h,观察两种冰袋温度和形态变化.[结果]观察组降温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种冰袋在同等室温下放置3 h,10%盐水冰袋呈霜水状,温度为-5.0 ℃,而清水冰袋已融化成水,温度为2.5 ℃.[结论]10%盐水冰袋用于物理降温疗效优于清水冰袋.

    作者:郭素忠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护士职业形象影响护患沟通的质性研究

    护理沟通过程是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面对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范围的拓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扩大,迫切需要卫生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了解、支持与帮助,而沟通是双方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涌静;兰赛玉;孙建萍;李玲军;杨支兰;赵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急救室管理模式的改进

    急救室管理工作的好坏是抢救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我院自2004年以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急救室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高效、节约、安全、便捷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使我院的抢救药品、物品、器械的完好率持续保持在100%,为抢救工作赢得了时机.

    作者:刘佩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麦普宁与长春西丁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长春西丁用于扩张脑血管,麦普宁用于改善心脑供血,临床上经常将这两种药物连续静脉输注用于脑动脉供血不足病人.

    作者:赵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肾双腔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2003年6月-12月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肾双腔导管护理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婴幼儿泪囊炎不同治疗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婴幼儿泪囊炎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泪囊挤压按摩、泪道加压冲洗与泪道探通治疗方法,对出生后2个月~3个月88例患儿91眼先以泪囊挤压按摩并滴抗生素眼液治疗,后给予加压冲洗泪道法,对以上治疗无效者进行泪道探通术.[结果]泪道挤压按摩治愈2眼,加压冲洗泪道治愈11眼,泪道探通术治愈72眼.[结论]婴幼儿泪囊炎应采取综合性治疗,同时做好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作者:蓝琼好;李敏红;黄莉兵;陈敏花;熊敏;李宝娣;慕容列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1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沙门氏菌共有2 000种血清型,我国已发现61个血清型,仅少数几种对人致病.其中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及猪霍乱沙门氏菌为常见.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经粪口途径传播,细菌通过粪便污染饮水、食物、餐具以及蛋制品等,人进食后造成感染.人食入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后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急性胃肠炎症状.我院于2008年2月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的病人,临床症状不典型,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临床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处理一起医疗纠纷的启示

    护士是治疗护理计划的具体执行者,若在护理的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可能给病人带来不安全和医疗纠纷的风险,使护理过程的风险增加[1].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出现死亡事件,如果家属坚持认为医方存在问题,但又拒绝尸检,要求医院赔偿损失,根据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医院就要承担举证责任.

    作者:林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中医穴位按摩用于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房护理

    初产妇缺乏有关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分娩后若不能尽早做好乳房护理,或者分娩后婴儿由于各种原因而转入新生儿病区,使母婴分离,极易造成乳房胀痛、乳汁淤积,甚至发生乳腺炎,从而影响母乳喂养和产妇的生理、心理健康.在护理工作中发现,利用中医穴位按摩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乳房护理,方法简便,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绣华;赵克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经鼻与经口留置胃管对危重新生儿通气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鼻与经口留置胃管对危重新生儿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2月-2008年5月转入我科经胃管喂养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经鼻留置胃管组和经口留置胃管组,对比分析两组置胃管前后1 h血气分析结果及留置胃管期间呼吸暂停、发绀、窒息情况.[结果]经鼻置胃管1 h后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经口置胃管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经口置胃管组(P<0.05);经口置胃管组呼吸暂停、发绀、窒息发生次数少于经鼻留置胃管组(P<0.05).[结论]经口置胃管对危重新生儿通气功能影响小,适用于需胃管喂养的危重新生儿.

    作者:黄萍;许静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两种动脉血气采血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提高动脉血气采集的成功率.[方法] 对采用传统动脉采血针(一次性5 mL注射器)与新型动脉采血针(一次性动脉血气采血针)穿刺成功率及采血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新型动脉采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动脉采血针,误入静脉、凝血发生率低于传统动脉采血针.[结论]新型动脉采血针可提高动脉血气采集成功率.

    作者:彭德珍;刘雪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重度丙烯醛吸入中毒病人的护理

    丙烯醛是一种用于有机合成与药物合成的常用工业原料[1],对皮肤、眼睛和黏膜具有直接刺激作用,引起头痛、支气管损伤,降低肺的抗菌能力.吸入高浓度丙烯醛能引起眩晕、腹痛、恶心、手足发绀,甚至引起肺炎、肺水肿,严重时出现休克等[2].我科先后诊治了8例急性重度丙烯醛吸入中毒病人,均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及意识障碍.本文就重度丙烯醛吸入中毒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朱金兰;余银凤;徐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持续风险管理对构建主动护理平台的作用

    [目的]提高护理风险管理实施的有效性,提倡在工作实践中强化风险细节管理.[方法]通过确立风险控制标准、强化培训、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等管理举措,使护士认清工作中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从而积极规避职业风险.[结果]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持续风险管理的跟进,使防范措施落实到工作细节中,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结论]持续风险管理对构建主动护理平台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何启杰;郑守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的护理观察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1].中药熏洗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我院选用自配中草药熏洗治疗跟痛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群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1例克雅氏病病人的终末期护理

    克雅氏病(CJD)即急性海绵状脑病,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是一种人畜共患可传播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由朊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大脑皮层、基底节、小脑和脊髓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和胶质细胞海绵状增生为主的朊病毒病[1].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共济失调、肌阵挛等,可伴有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症状,多在数月至1年内死亡,发病率百万分之一.我院曾临床诊断1例CJD,现就其临床特点、终末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骆文敏;陈新萍;李海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围术期护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所致,压迫颈髓神经或椎动脉引起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以致行走困难,胸腰有束带感,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给病人的工作、生活、心理以及社交等方面带来困扰.我科自2006年5月以来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0例,总有效率100%.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晶亮;尹娅红;李梦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