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肺癌病入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

李小平

关键词:老年人, 肺癌, 围手术期, 呼吸道护理, lung cancer, elderly patients, Respiratory Tract, 阻塞性肺部疾病, 术后并发症, 手术成功率, 手术并发症, 物理疗法, 手术治疗, 生活习惯, 年龄增长, 家庭因素, 护理体会, 功能训练, 功能低下, 围术期
摘要:近年来,由于环境、社会、家庭因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肺癌发生率逐年增加,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大多数老年人机体脏器功能低下,肺活量降低,并且随年龄增长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导致肺功能差,给手术增加了危险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做好围术期护理,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尽早实施物理疗法,有助于提高老年肺癌病人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现将我院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化学习与护理教育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创新.数字化学习的产生对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护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21世纪的教育大变革,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以崭新的教育观念、丰富的教育内容、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推进护理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

    作者:肖坚;桂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ICU病人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

    临床上急危重症病人常合并呼吸功能衰竭,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影响各种重要脏器的功能.为了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病人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疲劳,把握抢救时机,建立人工气道就需要尽早尽快,必要时机械通气.因此,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在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关系到重要脏器功能保障及救治能否取得顺利转归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桂梅;高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少年儿童眼外伤相关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眼外伤是眼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在眼科急诊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单眼失明的首要原因[1].近年来眼外伤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尤以少年儿童为多.对少年儿童而言眼外伤可以造成其人生轨迹的转折而影响其一生,应该引起全社会对眼外伤的重视和关注.故对我院眼科2002年4月-2004年11月共收治的101例少年儿童眼外伤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望从中找出预防少年儿童眼外伤的措施和方向.

    作者:吕晓玲;李允利;张惠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实习带教模式初探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护理工作的领域延伸,社区和家庭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但要有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方面的理论和能力,同时必须具备参与社区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因此护理教育的实习阶段安排了社区护理实习内容,着重培养护理人才.这对于社区护士自身来讲也是参与护理教育的新课题.自2003年9月,我科先后接收护生共68人,均为大专,实习时间均为2周,现将实习模式介绍如下.

    作者:胡风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管应用于顽固性腹水病人腹腔引流

    中晚期肝硬化、肝癌常见的并发症是顽固性腹水,大量腹水会使病人腹部高度膨隆,腹胀难忍,甚至引起呼吸困难,使病人不能平卧以至影响睡眠.为了减轻腹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腹腔穿刺术放腹水.由于病人处于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且腹水履抽履长,反复穿刺使病人局部伤口不宜愈合;大量放腹水后腹腔压力骤降,全身体液会很快又回到腹腔,使血容量急剧下降,导致病人低血容量性休克或昏迷.在病人全身抵抗力低的情况下,极易引起感染.近来我科将锁骨下静脉穿刺管(锁穿管)置于病人腹腔内进行放腹水.锁穿管可在腹腔内停留10 d~20d,可根据情况随时放腹水,减轻了病人多次穿刺的恐惧感并缓解腹胀.

    作者:杨金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后囟采血的护理

    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是儿科临床常用护理操作技术,但是新生儿常因各种原因致使静脉采集血液标本难以成功,直接影响患儿诊断和治疗,为及时采集血液标本,协助诊断和治疗,从1997年以来,我科护理人员对16例新生儿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失败后,采用后囟穿刺采集血液标本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聪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鼻饲误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总结分析了造成鼻饲误吸的危险因素有意识障碍、鼻饲管位置与固定不当、鼻饲体位不当、鼻饲管过粗、胃内残留量多、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输注速度与注入量不当,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常红;帅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放射治疗的护理

    恶性肿瘤在整个患儿病死原因中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成为威胁患儿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上海市区正规的肿瘤登记显示,1岁~4岁年龄组儿童中恶性肿瘤在病死原因中的排行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第6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3位,而5岁~14岁年龄组则到了第2位,其他城市和农村的统计也成相似的变化[1].在儿童肿瘤中,中枢神经的肿瘤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更新,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及肿瘤学的研究发展,放射治疗学也是患儿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手术后再进行放射治疗,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患儿的生存期,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但是放射治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正常组织引起放射性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对放疗患儿做好各种护理工作,可以帮助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现将我院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儿放疗期间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钟月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化疗病人消化系统症状的观察及饮食护理

    化疗是以抗癌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这些抗癌药物在细胞生长繁殖的不同环节上起到了抑制或杀死癌细胞的作用,同时也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带来了副反应.临床研究资料显示,病人在良好的营养状况和饮食方式下较能承受肿瘤或其治疗对身体所产生的种种压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黄文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同理心促进护士与老年病人沟通的思考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使病人感受到支持,促进相互理解,减少医疗纠纷,有利于病人的康复,还可避免护士的耗竭.与老年病人有效交流可以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和内心体验,理解他们的需要和内心情感.同理心是护士与老年病人沟通的精髓,如果护士正确运用则能在与老年病人的沟通中起到良好的推动和协助作用[1].

    作者:杨晓莉;倪英;赵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人的护理

    近年国内外广泛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行肺活检(TBLB),以进一步确诊肺部疾病的病因,肺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诊断的标准,对临床疾病的确诊、鉴别诊断和病变预后的评估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肺结核的治疗、癌症分类等.但如标本取材不当或取时用力过大,对活检组织处理不当及纤维支气管镜和附件消毒不彻底等,则可降低病理诊断准确性.为了提高纤维支气管镜行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我科自2003年6月-2004年6月对80例行肺活检病人实施护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玉莲;夏学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与冬眠疗法治疗胸外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胸外伤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直接危及病人生命.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月收治32例胸部创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治疗上采取了机械通气与冬眠疗法联合治疗,经积极合理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治疗效果好,现将胸外伤后ARDS的治疗策略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锡珍;万景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临床教学中注重护生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

    为保证护士职业安全,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做好护士的职业防护已成为当今护理界关注的问题[1].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受到损伤,但其自我防护意识并不强,而且防护知识缺乏[2].因而,要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在护生临床实习中就要注重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为此,将护生在临床教学过程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的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丽;翟丽;刘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滑动性支撑架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滑动性支撑架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肢体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滑动性支撑架,B组未使用滑动性支撑架;观察两组病人膝屈曲、足下垂、足外翻、足内翻的发生情况及下地行走时间、出院时间.[结果]A组病人膝屈曲、足下垂、足外翻、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且下地行走时间、出院时间较B组提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滑动性支撑架有利于大面积烧伤病人肢体功能的康复.

    作者:罗培寿;郑爱林;罗香宁;黄芬;黄白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减轻患儿静脉输注时疼痛的应用

    外周静脉输注是儿科临床中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患儿害怕的一种护理操作.害怕原因主要是穿刺时引起的疼痛.而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是在实际上或潜在造成组织损伤引发的情感经历[1],因此,疼痛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为减轻患儿的疼痛,我科护理人员运用循证理论查证了当前一些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生理、心理两方面的护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英;王冉;张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目前已成为AMI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静脉溶栓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可使已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室功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病人近期和远期病死率,改善预后.现将我院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对3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尿激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均在发病6 h内)的病人的护理及观察重点介绍如下.

    作者:张智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侵入性护理操作中的应用

    告知行为是反映护士职业情感以及对病人的尊重[1].在侵入性护理操作的告知过程中,如果告知内容不详细,解释工作不到位,不仅影响操作成功率,给病人带来痛苦,还为护患纠纷埋下了隐患.2005年1月我科组织全体护士讨论并制订了各项侵入性护理操作的告知内容和程序,使护理告知行为规范化、制度化.2005年3月-2005年8月我科对102例需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的病人,实施了规范化的护理告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梅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监护流程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哮喘病人中的应用

    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重度哮喘约占哮喘病人的20%,其中危重型哮喘急性或致死性大发作是增加哮喘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和探讨危重型哮喘病人的监护模式,提高危重型哮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对在2001年1月-2005年7月综合治疗效果不明显收入ICU机械通气救治的19例危重型哮喘病人实施监护的过程中,制定了监护流程并使其不断优化,用来指导实践,收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绍敏;姜洁;张俊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在三腔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评价

    近年来,尽管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5年病死率仍高达50%,同时伴随生活质量状况低下及15%的年住院率[1,2].对于伴有心室内传导阻滞的病人,三腔双心室再同步起搏能纠正衰竭心脏的激动传导延迟和机械活动失同步,改善心脏整体舒缩功能,提高心脏做功效率[3,4].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已深刻认识到了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因此,在本研究中应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对心力衰竭病人实施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定量反映该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璐;周秋凤;万永慧;孙小红;杨欣;张馨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市场的开放,医院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推动着我国医院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护理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服务、管理运作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通过学习成立科室内二级质量控制小组,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华;朱卉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