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截式骨盆兜在骨盆骨折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丁凤玲;秦霞;杨霞

关键词:两截式骨盆兜, 骨盆骨折,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两截式骨盆兜在骨盆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方法:试验组试验组31例,用两截式骨盆兜;对照组29例,用传统骨盆兜.结果:两截式骨盆兜在骨盆骨折病人中应用无一例出现褥疮、便秘、泌尿系结石等并发症.结论:用两截式骨盆兜对骨盆骨折病人进行悬吊牵引,各项操作简便易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适用于长期卧床又不能翻身的其他病人.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腹泻病中志菌属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研究周口市腹泻病中志贺氏菌菌群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方法:采集2009年医院报告为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对不同职业人群志贺菌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共采集粪便标本894份,阳性率3.58%.农民和商业人员检出率高,B群为优势菌株,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四环紊、链霉素、奈啶酸药耐药率达88.6%以上,福氏4C型茼株耐药尤其严重.但对头孢类药敏感.结论:加强农民和商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加强医药管理,杜绝抗生素的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张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

    任何一种药物都具有两重性,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抗生素在抗感染药物中发展较快,在防止各种感染性疾病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用药合理,可收到预期效果,如果用药未合理,就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合理正确的使用抗生素,是摆在人闪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笔者建议应注意如下几点.

    作者:贺婧;杨春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下腹横切口子宫切除术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与资料: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对照组40例行下腹纵切口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早,术后伤口愈合好,恢复快,住院天数短.

    作者:邬国英;苏芳;吴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阑尾术后引起下消化道出血一例

    阑尾切除术在普通外科是常见的手术之一.阑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以切口感染、肠梗阻多见.延迟的盲肠出血是阑尾切除术后的一种晚期并发症,通常出血源自内翻的阑尾残端粘膜下血管.偶遇一例,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原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儿泪道疾病的西医分型与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泪道疾病的西医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小儿泪道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泪道疾病的西医分型可按照部位分为泪点疾病、功能性泪溢、泪道阻塞疾病、先天性泪道狭窄、双侧先天性泪腺、泪小点缺如等.结论:根据不同的疾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钱国宏;陈志伟;许惠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设立专人巡视班,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提高儿童输液区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设置专职巡视班护士,通过定时,随时巡视,主动监测,主动指导.结果:设置专职巡视班护士后,输液重复穿刺率、液体渗透率、患儿家长喊护士次数、护患冲突,均显著降低,护患关系变得融洽,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值均<0.01.结论:设置专职巡视班护士能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牛凤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提高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方法:对经头颅cT、MRI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28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据Gos判断预后标准,恢复良好1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及早对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作出诊断和治疗及早期预防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于学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怡生汤对小鼠肠道菌群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怡生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怡生汤低、中、高剂量组,口服给予14d.观察怡生汤对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等6种菌群数目的变化结果:在连续给予怡生汤14d后,与给药前相比较,怡生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的数目明显增多(p<0.05或P<0.01),肠球菌、肠杆菌和气荚膜梭菌的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怡生汤促进小鼠肠道中益生菌的生长增殖,同时抑制有害致病菌的生长,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承;周长华;郭键;曾参;田甜;陈婷婷;陈健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于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PG、Ins、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76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仅予改善生活方式;二甲双胍组38例,予改善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1.0/日,治疗48周,测空腹及负荷后PG、Ins.结果:48周后时照组空腹及负荷后PG及Ins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空腹及负荷后PG及Ins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体重及BMI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对于合并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的IGT患者,二甲双胍可以明显减轻高胰岛素血症.

    作者:王锁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医院医疗质量

    目的:对我院2005~2009年五年来的医疗质量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医院管理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从2005~2009年统计报表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医疗工作质量10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教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5年至2008年,医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数逐年上升,我院的医疗综合质量佳为2()08年.2009年比2008年医疗质量综合指数略有下降.结论:综合指数法计算直观、应用方便、实用性强,在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上具有综合性和可行性.

    作者:张蓉;赵文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慢性感染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感染性髋关节炎的人工全髋关节直接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本组8例已经经XP线片确诊的慢性感染性髋关节炎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做彻底清创处理,去除破坏侵蚀的股骨头颈,使用抗生素材料做间隔器,一期修复后做抗感染治疗,待观察3-6个月后做二期重建,使用全生物人工关节进行置换.结果: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愈合,随访时间18~32个月,平均25个月,没有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感染.结论:在确诊慢性感染性髋关节炎,及时行清创术,去除腐坏物,然后经一期、二期重建做人工全髋置换,是目前比较多用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复发率,缩短病程,提高髋关节重建质量.

    作者:周兆海;潘字轩;李有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10 mg,3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心电图、心绞痛、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住为65.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对照组为7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贾宝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西结合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0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周期疗法加西药治疗,西药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21例,治愈率52.5%,显效12,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7.5%;西药组治愈12例,治愈率为30.0%.显效1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80.0%.经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失调疗效明显,而辨证施治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云华;胡杨珊;彭忠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系统萎缩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治疗体会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0岁_60岁发病,男性稍多,起病隐匿,发病较缓慢.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种亚型:自主神经受累(MSA-A既往称SDS)、小脑机能障碍(MSA-C以往称OPCA)、帕金森综合征(MSA-P以往称SND).无论哪种类型,都不同程度地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李国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西瓜霜润喉片致腹痛3例

    1临床资料患者,成年男性,均因咽痛、声嘶l天来门诊就诊.查体:体温:36.2-36.9.C;咽峡充血,未见滤泡增生,未见双侧扁桃体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正常、律齐;腹软无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均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咽炎拟予西瓜霜润喉片、头孢拉定胶囊治疗.患者均于取药后即含服西瓜霜润喉片2片(桂林三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约3一lO分钟内均主诉上腹持续性胀痛.查体见3例患者唯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即予胃舒平4片、雷尼替丁胶囊l粒口服治疗.2例患者腹痛于30m内好转;l例腹痛加重,予654-2针10mg肌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西米替丁针0.4g静滴治疗,约2小时后病症好转.

    作者:卢月云;孙桂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七种果实类中药镇静催眠作用比较

    目的:研究对比蛇床子、女贞子、栀子、胡椒、佛手、五味子、蔓荆子七种果实类中药催眠作用.方法:观察七种果实类中药对自主活动以及协同戊巴比妥钠催眠剂量对小鼠睡眠潜伏期与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水平活动比较各组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各组之间与地西泮阳性对照组(以下简称地西泮组)无差异,试验药物之间两两比较:蛇床子、蔓荆子高于胡椒组,其余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垂直活动比较各组均比空白组活动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五味子、女贞子、佛手、栀子、蔓荆子、蛇床子组均高于地西沣组,胡椒组与地西泮组比较无显著差别,试验药物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地西泮、蛇床子、女贞子、栀子、胡椒组睡眠潜伏期均显著短于空白对照组,女贞子组睡眠潜伏期明显短于地西泮组,佛手、蔓荆子组睡眠潜伏期较地西泮组明显延长.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地西泮、蛇床子、女贞子、栀子组睡眠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空白时照组,蛇床子持续睡眠时间与地西泮无显著性差别,五味子、女贞子、佛手、栀子、胡椒、蔓荆子组睡眠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地西泮组;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女贞子睡眠持续时间长于佛手组.结论蛇床子镇静作用不明显但是其能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且提高睡眠持续时间;胡椒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且能够缩短睡眠潜伏期,但是不能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女贞子、栀子能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且能显著延长睡眠持续时间.

    作者:白灵;冯玛莉;宋美卿;贾力莉;武玉鹏;牛艳艳;仝立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时振声论治泄泻经验

    泄泻,又称腹泻.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基本治法为健脾祛湿.作为临床妁常见症状,是因多种疾病所引起的.一般泄泻均被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为腹泻成急性发病症状、病期暂短;后者腹泻通常超过2个月以上,病期延长.时振生教授在临症过程中,总结了消补同用,温涩合施及寒热并调之法.应用于临床,常获良效.

    作者:杨尚东;杨世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多维乳酸菌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主症食量减少、面色萎黄,次症腹胀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优于多维乳酸茼.

    作者:姚虹;张邓莉;李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现状,为手术室护士这个群体的积极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对河南省5所医院的322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施测.结果:约60%~80%的手术室护士被试报告了明显的职业倦怠,约24%手术室护士报告工作压力强度大.结论:关注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对手术室护士队伍稳定、病人满意程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延峰;苏月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

    目的:探讨C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65例(68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臂引导下.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丙烯酸树脂骨水泥Ⅲ,术后x线片观察骨水泥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有无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2h~48h疼痛明显减轻.68个椎体内平均每个椎体内注入骨水泥2.5m1,X线片显示骨水泥充填良好,骨折复位良好,其中3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1个椎体有椎管内少量渗漏,2个椎体有椎体旁少量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65例患者进行了为期12~36个月的随访,治疗部位疼痛无明显加重,椎体外形无明显改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短时间隔少量多次注入骨水泥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关键.

    作者:姜志圣;丁敬沛;齐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