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莉;吴永琴;高歌心
介绍了新生儿黄疸的研究现状,主要阐述了琼脂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的效果以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张惠英;马艳平;彭文涛;王晓靖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3种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方法的差异性[方法]对32例入住ICU的机械通气病人分别采用常规手指捏感法、小闭合容量法、专用套囊测压表法各测气管导管囊内压1次,进行注气量及囊内压关系的比较.[结果]手指捏感法测压值较压力表法及小闭合容量法明显偏高(P均<0.05),专用套囊测压表与小闭合容量测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捏感法所测压力值偏高,专用套囊测压表法与小闭合容量法可以相互取代,测压表法操作简便,测压准确可靠.
作者:彭雅君;郑碧霞;李文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16世纪初期,随着德国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新旧教派之间的激烈争斗使得多数修道院被毁,修女们为躲避迫害也纷纷逃出了修道院,原有教会的慈善事业因此中断.为了满足人们对医疗的需求,许多公私立医院逐渐建立起来,同时也招募了一些新护士.而新招募的护士多为谋生而来,缺乏文化教养和专门的训练,根本不懂得护理知识,加上其中不乏妓女、酒鬼、释放的罪犯,她们酗酒、虐待病人,做的也就是所有女工能做的工作.可想而知,由这些人充当护士对病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所以当时病人的病死率很高,很多病人宁愿呆在家中也不敢接受她们的护理.
作者:王斌全;赵晓云 刊期: 2006年第16期
预防和制止住院病人自杀是医护人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综述了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了防范自杀行为的护理措施.
作者:马玉芬;宋春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冬季,天气冷甘露醇容易结晶,影响输液.以前,甘露醇结晶,用热水烫,需反复冲泡很长时间,甘露醇才能溶化,费时费力.我科采用暖气煲甘露醇,以防结晶,效果很好.2004年至今,已输甘露醇约200瓶,无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潘庆华;吴洪霞;张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为了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从病人的合法权益、护理记录、护理操作、急救物品、医嘱执行、病区环境、健康教育和医疗费用8个方面提出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并从加强护理风险教育、专科业务培训、护理风险监控、护理书写指导、护患交流、急救物品管理、病房管理、收费管理8个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以降低护理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唐玉平;熊爱民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近期预后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3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11例病人发生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及行气管插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相关因素研究.[结果]AMI并发AF的病人年龄大、气管插管率高、病死率高,与非AF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AMI并发AF病人气管插管率高、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应做好预见性护理.
作者:邢攸红;李海燕;杨小泉;张小倩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介绍了Orlando以满足病人需求为中心的互动程序理论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论述了这一护理理论的主要应用情况及对我国护理学发展的启示.
作者:乐燕;刘晓虹;谢文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护理教育也从单一层次的中专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中职护理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及对中职护理教育的理性分析,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指导思想,重点从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探讨中职护理教育的新模式.
作者:符秀华;苏克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在我院所有的眼科手术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占90%以上.这些病人中大多数患有糖尿病、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进行眼科手术时(如白内障、青光眼等)4层无菌单盖住病人的口鼻,很多病人不仅难以适应而且由于透气不畅、憋闷出现呼吸困难,吸氧也不能改善状况,往往导致病情加重或者难以配合手术顺利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眼科手术透气支架,经临床360例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海荣;王飞飞;王庆涛 刊期: 2006年第16期
1病例介绍病人,35岁,孕8产0.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周37周余,阵发性腹痛伴见红4 h,急诊入院,因孕妇高龄初产以及珍贵儿,家属及孕妇要求,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后,入院当天下午决定进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完成各项必须化验检查后,进手术室,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在腰麻下行急诊剖宫产术,腰麻镇痛,吗啡0.2 mg,穿刺腰3~腰4间隙顺利,试验剂量1 mL,麻醉平面为手术开始胸6、术中胸8,术中麻醉平稳.剖宫产一女婴,Apgar评分10分.术后清醒,安返病房,测血压17.3/9.3 kPa,心率80/min,呼吸22/min,体温36.8℃.
作者:汤志蓉;张忠英;施谊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医院编制护理人员数量的不断减少,聘用护士大量增加,护士岗位由士官担任,护理队伍人员结构由单一的军人护士变为军人护士、聘用护士和士官护士并存,护理队伍人员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现就多元化护理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刘景红;韩冰;刘艳红;胡海兰;李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介绍了南丁格尔、南丁格尔奖、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得者学术影响力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学术影响力对我国护理学科发展、护理学术水平提高和护理精英培养的积极意义,提出对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将促进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王倩;段志光;孙娜;孙玉芳;马玉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股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为需补充大量高热量、高营养液及电解质,输入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外周静脉难以维持长时间输液者而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行股静脉置管病人在经此通道静脉给药,以及行导管的管理时,须反复穿脱裤子,使髋部、大腿部过多裸露,冬季易受凉,夏季不雅,甚至可致导管脱落、移位、污染等.对于肢体活动不便者更显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科于2003年9月以来经临床实践制作了拉链裤,经股静脉置管病人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英;杨智蓉;程娜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索骨科硬膜外麻醉手术后使用硬膜外持续镇痛病人拔除导尿管的佳时机,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降低再次导尿率,减少院内感染,增加病人舒适度.[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符合要求的142例骨科下肢择期手术病人分为4组.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后均行间歇性引流夹管,甲组术后12 h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乙组术后24 h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丙组术后48 h结束镇痛同时拔除导尿管;丁组术后48 h结束镇痛后当病人膀胱充盈时拔除导尿管.[结果]乙组、丙组、丁组排尿评分分值均高于甲组,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丙组、丁组之间排尿评分分值相差不大,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硬膜外麻醉手术后使用硬膜外持续镇痛病人术后应夹住尿管,2 h开放1次,并于术后24 h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而无需在停止镇痛后才拔除尿管.
作者:杨坚娥;郑倩卿;潘佩婵;董丽娟;严洁敏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索护患沟通技巧教学中运用情境模拟的授课方法,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在情境模拟授课结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6%的护生认为情境模拟改革了传统教学法,93%的护生认为情境模拟激发了学习兴趣.[结论]在护患沟通技巧教学中运用情境模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作者:杨章玲;王虹;肖继荣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人本取向心理护理对颅内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颅内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采用人本取向护理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SCL-90结果.[结果]手术前,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恐怖、敌对和焦虑因子方面得分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抑郁、敌对和其他因子得分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本取向心理护理比常规的心理护理更能有效缓解颅内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心理问题.
作者:敖兵;胡连新;梁琼;陈兵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综述了抗肿瘤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评估标准以及国内外防护研究进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宋向阳;李武平;孙惠英;代艳然 刊期: 2006年第16期
英语学习中的4个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在很多文章中都被探讨过.对于阅读能力,以往的文章大多讨论的是语言习得中阅读行为的终结果.而阅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过程往往被忽略.本文试图从学习者阅读的心理过程出发,分析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从而提出一些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高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压疮缺血再灌注时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氧化亚氮(NO)、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1 h组、再灌注2 h组、再灌注4 h组、再灌注6 h组,建立大鼠压疮缺血以及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对照研究,分别测定6组大鼠血浆中SOD、LDH的活性以及NO、MDA、ET-1的含量.[结果]再灌注组各组较对照组和缺血组SOD活性和NO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MDA、ET-1含量和LDH活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缺血组较对照组LDH活性和ET-1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皮肤压疮缺血再灌注时存在损伤,该损伤与氧自由基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蔡福满;姜丽萍;杨晔琴;韦泾云;吴永琴 刊期: 200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