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素萍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近几年来新开展的普查项目,是对出生后72 h、哺乳6次以上的新生儿进行足底采血检查[1].为了提高采血成功率,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了新生儿温水泡足法,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春芳;任廷琪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随着医学发展及新药的不断出现,药物不合理配伍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静脉输注5%葡萄糖+复方甘草酸单胺(甘畅)后输注5%葡萄糖+奥美拉唑,输液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为此做了临床实验.
作者:吴莉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加替沙星(商品名利欧针),是近年国家批准的一种喹诺酮类抗菌新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及恶性肿瘤合并的肺部感染.痰热清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等功效.我科在救治1例88岁高血压合并肺部感染病人时,发现利欧针与痰热清混合后立即出现混浊,更换一次性输液器后液体输注正常,说明两者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申利萍;张雁雁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胃肠减压与进食活动对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病人分为实验组(肛门排气后继续胃肠减压2 d或3 d、禁食)和对照组(肛门排气后即拔除胃管并进流质饮食),观察腹胀及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梗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道排气后适当延长胃肠减压及进食时间可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作者:丛冰;周玉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青霉素抗菌谱广、毒副反应少且经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上有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判断结果.我院门诊2004年3月-2005年5月随机从使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的病人中抽取320例病人,试用5%葡萄糖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并且与药典规定的用生理盐水做青霉素皮试溶剂作对照试验.结果发现,用5%葡萄糖做青霉素皮试溶剂能够明显降低皮内注射时的疼痛,青霉素皮试阴性率优于传统使用生理盐水.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维持血液透析病人个体化血液透析管理的方法.[方法]通过对42例老年DN维持血透病人实施1年的个体化透析方案管理,比较实施个体化血液透析管理前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血浆清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42例病人透析中出现高血压、低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糖、低血糖等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透析期间高血钾、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5);ALB、Hb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老年DN病人实施个体化血液透析管理,能使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明显减少,透析较充分,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志兰;曾蕾;莫志宁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青光跟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则可改善其预后.视野检查是对眼底、视路疾患以及青光眼早期诊断,对视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及随访疗效观察等方面常用的、精确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自动视野计是一种标准的定量的检查方法,比传统的手工操作视野检查更为精确,且可提高早期青光眼视野缺损的检出率.2003年11月-2005年8月,我院将OCTOPUS 101全自动视野计应用于临床,对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及颅内占位、弱视、夜盲症、外伤性疾病等1 560余例病人进行中心视野测定.现将资料完整的300例青光眼、230例疑似青光眼及240例正常人的视野改变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陈洁秀;蔡敏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目前主要是开放手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开放手术适用于前列腺严重增生者,手术病人术后伤口疼痛及膀胱痉挛性收缩痛比较剧烈,一般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部分前列腺摘除术病人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缩短了病人术手住院天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英慧;郭新荣;李风玲;闫风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护生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获取护理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只注重对护生进行较为刻板的护理知识的讲授和基础操作的示范,而忽视了对护生进行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分析判断等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模式也随之而转变,故对护生的带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于2002年起对400余名护生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朱晓萍;龚美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临床路径是由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医护服务程序,该程序对特定的疾病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和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加速病人的康复、减少资源的浪费,使病人及家属得到佳的满意度.现将我科对哮喘病人行临床路径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韩群英;刘凤芝;赵树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工作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缩短了医护患之间距离,对医疗知识普及,提高病人出院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有着重要意义[1].我科于2005年1月-2005年12月对出院后需继续治疗和护理病人进行电话回访式教育,收到良好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林菊;姚秋爱;陈舒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3例高血压颅内血肿行微创清除术的病人在结合临床治疗的同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及时预防与处理并发症.[结果]23例病人存活20例,死亡3例.[结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病人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周取英;赖丽萍;王桂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属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性状为微黄绿色的澄明液体;氟罗沙星注射液,属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性状为无色的澄明液体;注射用头孢匹胺钠,性状为白色粉末;以上3种药物是我科术后病人常用药物.临床实践发现:①生理盐水250 mL+头孢匹胺钠1.0 g静脉输入,加替沙星注射液100mL静脉输入,当输完头孢匹胺钠更换加替沙星注射液注射液时,输液管内即出现乳白色絮状浑浊,重新更换输液管后,液体澄清透明,病人无不适感.②生理盐水250 mL+头孢匹胺钠1.0 g静脉输入,邦来立欣100mL静脉输入,而当输完头孢匹胺钠更换氟罗沙星注射液时,输液管内也出现乳白色絮状浑浊,重新更换输液管后,液体澄清透明,病人无不适感.经查加替沙星注射液、头孢匹胺钠注射液、氟罗沙星注射液说明书均没有指出药物之间出现配伍禁忌.因此建议在临床联合应用头孢匹胺钠与喹诺酮类抗生素时,应在两种药物之间输入少量生理盐水,以免药物配伍禁忌反应的发生.
作者:金瑶;侯春颖;许娜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近年来,介入性诊断及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了介入治疗的整体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介入性手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易致术后并发症发生.因为长时间禁食水使病人出现口渴、焦虑、脱水、低血糖、低血容量的发生率增加,不利于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和康复[1].
作者:郭丽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甘露醇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为高渗溶液,易发生药液外渗,引起静脉损伤,反复穿刺会导致患儿的不配合、哭闹,甚至拒绝治疗.我科2003年8月-2005年8月对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116例,在应用甘露醇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静娴;邵艳丽;袁欣可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肌肉注射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肌肉注射后硬结的形成往往影响其治疗效果,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也是造成中断治疗的原因之一.为此,通过分析肌肉注射后硬结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我科护理人员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培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护理部管理中常需统计或上报一些资料,如各科室护理人员情况,护理人员职称比例、学历分布等,每年还须统计护士鞋尺寸与数量、护士服型号与数量等,倘若用手工方法统计,将增加伏案时间,影响其他管理工作.利用Excel软件建立护理人员简况数据库,利用Excel的筛选和排序功能[1],可以按各种需要,逐个统计.统计工作变得省时、省力、方便、轻松且准确.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肺结核是糖尿病病人常见的继发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以每年24.75%的速度递增[1].以病程进展快、疗效差耐药率高、预后凶险为特征.因此,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住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34例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作者:赵翠娥;李国先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糖耐量低减病人的调查,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在老年糖耐量低减病人中聚集提供依据,同时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131例老年病人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耐量低减(IGT)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性及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结果]IGT组与NGT组相比,三酰甘油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IGT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均值亦较NGT组明显增高,(P<0.01);纤维蛋白原比较(P>0.05).IGT组合并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各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及≥两个危险因素(2RFs)的比例均明显高于NGT组(P<0.01).≥2RFs的IGT病人其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NGT组(P<0.05).[结论]IGT病人已存在明显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该阶段已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现象,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应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IGT病人给予积极干预.
作者:刘永兵;代亚丽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探讨体外与非体外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115例70岁以上CABG病人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33例,对其术后情况比较,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OPCAB组护理较CCABG组更容易.[结论]对本组70岁以上病人的护理,OPCAB组由于不受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恢复较快,护理更容易.
作者:刘喜梅;王丽娟;吴美琴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