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章晓幸;周爱君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用药方法简单,无化疗药物的细胞毒副作用,可使85%以上的APL病人获完全缓解(CR),成为当今治疗APL的常规首选药[1].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2],如维甲酸综合征(RAR-S),皮肤、口唇干燥,头痛头晕,骨关节痛等.现将我院使用ATRA治疗APL过程中发生的1例疏松结缔级织炎报道如下.
作者:郑莉;郭飞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经皮肾穿刺活检对于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成功率高、对肾脏损害轻、并发症少等特点[1].针对肾穿刺活检病人的特点,我科建立了肾穿刺活检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应用该路径对55例肾活检病人实施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策;郭美宜;于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占绝大多数.由于病理机制不明确,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1].我们自2002年6月-2003年12月对7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症型)病人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薇;刘象鹏;牛运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鼻腔肿瘤病人手术后拔除鼻腔纱条时出现昏厥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1998年5月-2003年12月行鼻腔手术的65例病人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例病人在拔除纱条时出现昏厥,经过及时治疗,症状缓解,均无后遗症.[结论]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差是发生昏厥的基础,疼痛不适等不良刺激是发生昏厥的诱因.适时的心理疏导、拔纱条前充分润滑、分次拔除是预防昏厥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秀杰;郑美春;林咏琴;胡创英;宋凤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采用有效的方法固定胃管可减少因再次插管而增加病人的痛苦,也是疾病治疗的需要.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采用新方法为78例病人固定胃管,无一例病人因固定不当而引起胃管脱落.
作者:张绍花;刘振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褥疮是对卧床病人威胁较大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我院采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爱维治)注射液对溃疡期褥疮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逯文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病人病情随时需要静脉注入各种药物,以达到消炎、止血、抢救等目的.静脉注射是直接、有效的给药途径,往往在注射药物以后,头皮针与输液导管衔接处容易产生气泡,如果处理不当,气泡会随液体注入体内.现介绍两种方法可避免空气经头皮针处进入体内.
作者:霍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由于体外循环的应用,肺淤血、肺不张,肺动脉高压等导致肺顺应性下降,术后伴随呼吸运动的氧气消耗量是术前的5倍~10倍,呼吸工作量增加[1].人工机械通气可以减少呼吸做功,维持氧气供需及酸碱平衡,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但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可能出现诸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ed associated pneumonia,VAP)[2],肺不张、脱机困难、气道损伤、费用增加等不利影响.因而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管理,创造条件早期脱机,以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3,4].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因素的控制、比较、分析影响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及早期脱机,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可行性.
作者:王伏生;侯冉;马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猫抓病(CSD)是一种世界性以散发为主的传染病.美国每年约有24 000例猫抓病发生,发生率为3.7/10万.我国猫抓病的散发情况仍有待于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我院传染科收治1例CSD病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相关症状的护理,病人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培风;万炜;李能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用于临床[1],尤其是患血液病的病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静脉化疗给药,造成外周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导致药液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6.0%[2],影响了治疗效果又增加了机体的创伤.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通常在进行大剂量化疗及持续静脉高营养给药时,采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根据病情,留置时间为1周~4周,长可达1年[3].在穿刺成功3 d后,于穿刺处选用无菌贴膜或无菌方纱常规换药,在3年的临床观察中,护理人员发现当置管超过7 d后,使用贴膜的病人皮肤破损程度明显高于使用方纱换药的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丽;张趁;杨金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对结膜囊异物的病人,常规用洗眼壶或输液管洗眼器冲洗,冲洗时常因冲力较弱,不易将附着在结膜囊内的异物冲洗干净,采用加压冲洗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彩萍;尹爱良;贺传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又称1型糖尿病,是一种渐进性慢性疾病,它产生和分泌胰岛素过少,由此影响血糖代谢.胰岛素是由胰腺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在1型糖尿病病人中因自身抗体的免疫反应破坏了胰岛细胞,使胰岛素合成减少.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由先天遗传得来或由毒性化合物、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引发所致.我们对80例可疑1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淑红;肖凌凤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避免围手术期异常出血,手术病人术前常规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但常出现标本凝血.现将标本凝血的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金芬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1病例介绍病人,男,72岁,于1985年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2004年3月22日因转氨酶升高住院治疗,病人一般情况可,无发热、鼻出血、牙龈出血、无恶心呕吐、睡眠及大小便无异常.病人于1987年查体发现高血压,自服吲达帕胺(寿比山)17年,每日5 mg,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服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入院第2天电解质化验结果报告:血钾2.0 mmol/L(经两次复查),明显偏低,但无低钾性麻痹等不适,查体无明显异常.考虑血钾偏低与病人院外长期服用吲达帕胺有关,立即停药.改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伲福达)20 mg,每天2次,并给予氯化钾缓释片及静脉补钾,经积极补钾,7 d后血钾升至3.9mmol/L,达到正常值范围.第8天血钾上升至4.3 mmol/L,生命体征平稳,低血钾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肝功能恢复良好,于2004年3月31日出院.
作者:储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适时进行体位干预并使用改进后的体位垫,对减轻或避免病人术后头痛、腰背痛、呕吐的作用.[方法]将42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分成两组,A组220例,采用普通体位垫及常规手术体位;B组200例,术中进行体位干预并使用改进后的体位垫,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头痛、腰背痛、呕吐发生率.[结果]B组头痛、腰背痛、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进行体位干预并使用改进后的体位垫,可避免或减轻病人术后的头痛、腰背痛、呕吐的发生.
作者:庄春柳;黄步英;陈燕珠;张翠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在ICU接受治疗的病人常带有各种管道,且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非计划性拔管较常见[1],严重影响救治效果,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临床上常采用物理约束与药物镇静相结合的方法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但是,如果约束不当,可引起局部损伤和血液循环障碍.我科应用自制无创四肢约束带,经600例病人使用,效果安全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莫美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简称鼾症,是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表现为睡眠中出现反复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1].近年来推出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装置,利用射频能量以非热驱动的过程控制性切除组织以达到组织减容的目的[2],是治疗OSAS的新方法,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陈莉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因此如何做好临床药物治疗的执行和监护工作,并协同医生搞好有效、合理、安全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素兰;伍晓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血液磁极化疗法(简称血磁疗法)是一种物理学疗法,它是应用血磁治疗机通过调节核磁共振场和电子自旋共振场,结合离子活化氧,通过法拉第旋转效应,克尔磁光效应,配伍分子激活剂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质代谢,增加胆固醇的移出,同时降低血黏度,溶解附壁血栓,防止血栓形成,改变血液流变学.我院于1996年7月开始用血磁疗法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凤仙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护理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家庭幸福及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04年2月以来,我科根据护理工作中易发生的差错和事故的薄弱环节,制订了护理应急预案.肿瘤科护理应急预案的建立在肿瘤科的护理工作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婷;孙春梅;陈鹏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