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儿股静脉小角度穿刺法与直刺法的对比观察

范爱英;刘志红;董洪美

关键词:早产儿发育, 股静脉穿刺采血, 小角度, 穿刺法, 直刺法, 对比观察, 静脉采血, 一次成功率, 临床观察报告, 角度和方向, 穿刺成功率, 护理人员, 采血方式, 采血方法, 并发症, 距离, 患儿
摘要: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常采用的静脉采血方法之一.由于早产儿发育较差,传统的直刺股静脉采血方式一次成功率较低且易造成并发症.为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护理人员对股静脉进针距离、角度和方向进行了改进,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两种穿刺法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1例老年肝病病人伴严重低血钾的护理

    1病例介绍病人,男,72岁,于1985年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2004年3月22日因转氨酶升高住院治疗,病人一般情况可,无发热、鼻出血、牙龈出血、无恶心呕吐、睡眠及大小便无异常.病人于1987年查体发现高血压,自服吲达帕胺(寿比山)17年,每日5 mg,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服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入院第2天电解质化验结果报告:血钾2.0 mmol/L(经两次复查),明显偏低,但无低钾性麻痹等不适,查体无明显异常.考虑血钾偏低与病人院外长期服用吲达帕胺有关,立即停药.改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伲福达)20 mg,每天2次,并给予氯化钾缓释片及静脉补钾,经积极补钾,7 d后血钾升至3.9mmol/L,达到正常值范围.第8天血钾上升至4.3 mmol/L,生命体征平稳,低血钾期间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肝功能恢复良好,于2004年3月31日出院.

    作者:储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法固定胃管

    采用有效的方法固定胃管可减少因再次插管而增加病人的痛苦,也是疾病治疗的需要.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采用新方法为78例病人固定胃管,无一例病人因固定不当而引起胃管脱落.

    作者:张绍花;刘振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无创四肢约束带的制作与应用

    在ICU接受治疗的病人常带有各种管道,且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非计划性拔管较常见[1],严重影响救治效果,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临床上常采用物理约束与药物镇静相结合的方法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但是,如果约束不当,可引起局部损伤和血液循环障碍.我科应用自制无创四肢约束带,经600例病人使用,效果安全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莫美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两种无菌敷料换药对中心静脉置管处皮肤的影响

    中心静脉置管术已广泛用于临床[1],尤其是患血液病的病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静脉化疗给药,造成外周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导致药液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6.0%[2],影响了治疗效果又增加了机体的创伤.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通常在进行大剂量化疗及持续静脉高营养给药时,采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根据病情,留置时间为1周~4周,长可达1年[3].在穿刺成功3 d后,于穿刺处选用无菌贴膜或无菌方纱常规换药,在3年的临床观察中,护理人员发现当置管超过7 d后,使用贴膜的病人皮肤破损程度明显高于使用方纱换药的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丽;张趁;杨金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综合治疗溃疡期褥疮病人的护理

    [目的]观察碘酊、氧疗、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综合治疗溃疡期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7例38处溃疡期褥疮病人的溃疡创面按常规外科清创后,先予2%碘酊涂搽创面,后予密闭式氧疗20 min,再予TDP照射30 min,每日治疗2次或3次.[结果]27例38处溃疡期褥疮中,浅度溃疡12处全部治愈,坏死溃疡26处治愈25处,好转1处,有效率100%;治愈时间短10 d,长28d.[结论]碘酊、氧疗、TDP综合治疗溃疡期褥疮方法简单、效果较好.

    作者:成联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例猫抓病病人的护理

    猫抓病(CSD)是一种世界性以散发为主的传染病.美国每年约有24 000例猫抓病发生,发生率为3.7/10万.我国猫抓病的散发情况仍有待于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我院传染科收治1例CSD病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相关症状的护理,病人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培风;万炜;李能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门诊病人的家庭护理

    我院2001年7月-2004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259例275眼,现就超声乳化术后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介绍如下.

    作者:张跃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影响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及对策

    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由于体外循环的应用,肺淤血、肺不张,肺动脉高压等导致肺顺应性下降,术后伴随呼吸运动的氧气消耗量是术前的5倍~10倍,呼吸工作量增加[1].人工机械通气可以减少呼吸做功,维持氧气供需及酸碱平衡,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但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可能出现诸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ed associated pneumonia,VAP)[2],肺不张、脱机困难、气道损伤、费用增加等不利影响.因而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管理,创造条件早期脱机,以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3,4].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因素的控制、比较、分析影响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及早期脱机,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可行性.

    作者:王伏生;侯冉;马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新法治疗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题.病人一旦发生褥疮,伤口愈合慢,会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也会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多年来我科自创了一种方法,可有效治疗褥疮.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经头皮针处注射药物避免空气进入体内的方法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根据病人病情随时需要静脉注入各种药物,以达到消炎、止血、抢救等目的.静脉注射是直接、有效的给药途径,往往在注射药物以后,头皮针与输液导管衔接处容易产生气泡,如果处理不当,气泡会随液体注入体内.现介绍两种方法可避免空气经头皮针处进入体内.

    作者:霍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宫腔镜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宫腔镜手术因无切口,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而被病人所接受[1].我院自2003年2月开始共行宫腔镜治疗59例,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韩相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胃肠肿瘤持续化疗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氟尿嘧啶属时间依赖性药物,需通过持续高浓度静脉缓慢输注,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而增强抗癌活性,从而获得佳疗效[1].本组病人采用一次性输液泵48 h持续化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心血管内科常规体温测定次数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病人入院后常规体温测定的合适次数.[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省级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病人200例,观察其入院后的前3日,常规每日测4次体温(06:00、10:00、16:00、20:00)与每目测1次体温(16:00),体温阳性率变化情况.[结果]每日测4次体温与每日测1次体温,体温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非传染性疾病新入院病人入院后前3日常规每日测4次体温,简化为每日测1次体温,可节省护理人力资源.

    作者:王丽霞;姜小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规范和简化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救护中的应用

    急诊严重创伤伤员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创伤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和/或心脏压塞而导致病人迅速死亡.快速输血、补液、合理应用升压药可使80%~90%病人获救[1,2].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我院急诊科2001年6月在多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强化了院前急救和院内程序化抢救、重症监护、中心静脉压测定、动脉断裂出血介入治疗、手术等,抢救成功率显著升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力;侯云生;张新亚;刘占河;杨光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凝血酶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标本凝血的原因及对策

    为避免围手术期异常出血,手术病人术前常规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但常出现标本凝血.现将标本凝血的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金芬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增强老年人心理免疫力的影响

    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免疫力就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运用适宜的心理干预方法,引起积极、愉快、舒畅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有关神经中枢对免疫系统发生积极的影响,以加强其功能活动,从而起到延缓免疫系统老化,延年益寿的目的.现就几种心理干预方法对增强老年人心理免疫力的影响,探讨如下.

    作者:王文艳;刘守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建设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的依据

    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校园网的广泛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手段得到广泛的应用,Internet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已迫在眉睫.Internet学习网站的建设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视点,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切入点.乳腺癌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对专题内容开展深入地学习、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引导、管理和帮助.

    作者:杨丽全;王惠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外用治疗褥疮33例

    褥疮是对卧床病人威胁较大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我院采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爱维治)注射液对溃疡期褥疮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逯文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性副反应的预见性护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眼底病诊断检查的重要方法,在眼科临床中广泛使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我们对812例行FFA检查过程中发生副反应的316例病人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护理对策,为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郭九玲;刘文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观察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占绝大多数.由于病理机制不明确,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1].我们自2002年6月-2003年12月对7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症型)病人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薇;刘象鹏;牛运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