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定量自动静脉采血与注射器静脉采血的比较

王新华;张咏梅

关键词:定量自动静脉采血法, 注射器, 采血
摘要:将96例需静脉采血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采血,另一组用注射器静脉采血.结果表明:定量自动静脉采血优于注射器静脉采血.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控温输液对甲襞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为观察输入不同温度液体对机体微循环状态的影响,对50例青年健康志愿者采取了自身对照实验.首先观察志愿者甲襞微循环的血流速度及红细胞聚集情况,再先后输入15℃、29℃的液体,并观察以上指标.结果显示:输液前与输入15℃液体后,甲襞微循环有明显改变(P<0.005);输入15℃液体后与输入29℃液体后,红细胞聚集状态差异显著(P<0.01),血流速度差异显著(P<0.005).输液前与输入29℃液体后微循环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输液温度与人体微循环状态有相关性,控温输液对改善人体微循环有利.

    作者:杜凌云;李朝晖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自制颈垫在甲状腺手术体位中的应用

    合适的手术体位可使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操作顺利.传统的甲状腺手术体位由于常需病人采取头颈部较大幅度的后仰,致颈项部处于悬空状态.故在术中及术后常有病人自述颈部明显酸痛等不适感.为此,自制一种颈垫,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锡英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真丝灰油治疗烧伤病人20例

    烧伤、烫伤后局部组织坏死,释放出组织胺类等血管活性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出现红肿、水疱.自1980年-1996年,作者采用真丝灰油治疗烧伤病人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20例病人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罗子伟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乳房自查对早期发现乳腺癌的作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增高的趋势[1,2].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乳腺癌者达30万人之多,乳腺癌已成为35岁~65岁女性肿瘤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3].

    作者:王世萍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新加坡中央医院注重抗二甲氧基苯青霉素金葡菌感染的控制

    抗二甲氧基苯青霉素金葡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 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现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一大难题.国内外调查资料显示:MRSA感染率近年来有所增加,主要有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褥疮感染、皮肤感染、败血症及手术后感染等.MRSA菌株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难于治疗.因此,预防成为佳的对策.作者于1995年6月-1997年5月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普通内科接受护理培训,期间观察到该院特别重视对MRSA感染的预防,并制定有具体的管理办法.现将该院在MRSA感染病人的隔离和阻断MRSA传播等方面采取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李蓉琼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大液体瓶配药盒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品种类的繁多,治疗方案也由过去的单一用药向联合用药发展.护士在准备液体及加入药物时,一般采取摆放在液体前或放在小布袋挂在瓶口上,查对、取放均不方便.我们经过1a的时间,研制出一种方便、实用、易消毒的大液体瓶配药盒,现已在多家医院使用,并于1998年3月19日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 96 2 28772.5.

    作者:吕兆彩;邵月娥;路春兰;张弘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通路再循环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为了解血液透析再循环的影响因素,对50例次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再循环率(R)测定.结果:股静脉插管组与内瘘穿刺组无差异(P>0.05).而内瘘穿刺组中,在动静脉压力相近时,R与动静脉穿刺针距无关(P>0.05);动脉压≥-13.3kPa和<-13.3kPa组比较,R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直线回归检验呈密切正相关(r=0.732 8);静脉压≥13.3kPa和<13.3kPa组R值亦有差异(P<0.05),直线回归检验呈密切正相关(r=0.728 1).可见,股静脉插管和内瘘方式及穿刺针距不是影响R的主要因素,但在透析过程中,要避免使静脉压力升高或动脉负压值增大的因素.

    作者:陈悦霞;张红梅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后纵隔化学感受器瘤侵入椎管1例

    化学感受器瘤是良性瘤,具有恶性生物学倾向,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复发率高,属罕见病例[1,2].我院于1997年5月12日收治1例右后纵隔化学感受器瘤的病人,肿物侵入椎管造成双下肢瘫痪,于1997年6月19日行胸3、胸4椎板椎弓切除、椎管内肿物切除及后纵隔肿物切除术,手术顺利.

    作者:柳莉;张娅茹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烧伤小儿四肢与头皮浅静脉输血速度的观察

    随机将81例烧伤小儿(无头面部或四肢烧伤者)分为3组.分别观察头皮颞浅静脉、上肢手背静脉及下肢足背静脉输血速度.结果:头皮静脉输血速度快于上、下肢静脉(P<0.001),上肢静脉输血速度快于下肢静脉(P<0.05).提示:无头面部烧伤的小儿输血时应首选头皮静脉,以利抢救及治疗.

    作者:李培荣;刘建中;柴玉兰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蛇皮灯照射穿刺部位加快静脉输注速度

    快速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的基本措施之一.临床一般采用加压法来加快输液速度.我科自1993年以来,采用蛇皮灯照射穿刺部位,以加快输液速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环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胃复安、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化疗病人常见的药物副反应之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顺利完成化疗全过程、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采用胃复安、地塞米松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4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同荣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上颌窦穿刺术引起晕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晕厥是上颌窦穿刺术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高达6.7%[1].我科自1994年4月-1995年12月行上颌窦穿刺520例,发生晕厥18例,占3.4%.现将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许荷英;贾燕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整体护理与中央医疗运输

    护理人员缺编是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严重影响整体护理的质量.以我院1997年设立的中央医疗运输干线为例,论述了运输干线的工作范围、运行方式、经济效益等,阐明了中央医疗运输干线的成立,大大节省了护士从事非护理、非技术性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保证了整体护理中以病人为中心的各种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

    作者:李木兰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定量自动静脉采血与注射器静脉采血的比较

    将96例需静脉采血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采血,另一组用注射器静脉采血.结果表明:定量自动静脉采血优于注射器静脉采血.

    作者:王新华;张咏梅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计算机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1994年3月开始,我院将计算机用于急诊分诊工作.根据急诊的特点,采用了模块式多层次结构,完成了输入数据、查询信息、统计工作、打印结果、修改数据、数据库索引六大功能.实现了输入速度快、查询方便灵活的目的,促进了急诊分诊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提高了急诊分诊的工作效率.

    作者:贾辉;李学荣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一种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护理教学方法--实践反思讨论法的研究及应用

    介绍了实践反思讨论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阐述了该法对于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使学生分享彼此的临床经验,增加实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提高护士自信和环境适应能力;(3)养成对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活动过程自觉反思、调控的能力和习惯;(4)了解病人的情感和需要,反省自己的情感和态度,逐步确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

    作者:姜安丽;石琴;陈保荣;叶旭春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新加坡中央医院夜班护士长职责

    新加坡中央医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缩写为SGH)是新加坡的三级医院之一,也是通过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简称ISO)的唯一一家医院.在竞争激烈的新加坡,SGH能赢得如此高的荣誉,与其严格的管理密不可分,其中各级工作人员都有其明确职责.在此仅将夜班护士长职责介绍如下:

    作者:何凤英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硬膜外麻导管用于婴儿导尿的临床观察

    儿科经常遇到男性婴儿尿潴留病人,选用小儿普通导尿管,因婴儿尿道狭窄易致插管困难和尿道损伤.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科自1990年以来采用一次性硬膜外麻导管代替小儿普通导尿管为男性尿潴留婴儿导尿,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蒋小剑;屈智藩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150例临终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在病人临终期,家属往往比病人本身更难以接受死亡的事实[1],尤其对其配偶来说,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针对其心理反应,对临终病人的配偶提供帮助.为了解临终病人配偶的心理状态,对150例临终病人的配偶进行了心理状态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改;武玲娥;任晓光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手掌面静脉穿刺输液临床观察

    临床静脉给药见效快、效果好,为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而长期输液病人,四肢末梢浅表静脉因反复穿刺致静脉受损,造成穿刺输液极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进行了手掌面静脉穿刺输液,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仙卿;左嫦娥;魏秀兰 刊期: 1998年第03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