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士健;嘉雁苓;何继原;罗斌;雷行华;廖剑坤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标准化与泛化、中西医结合与纯中医这3个论点是20年来中医学基础理论学术争鸣的主要方面.继承和创新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继承和创新的辨证关系和侧重点上;中医学理论的标准化和泛化之争则是以“阴阳”为主要代表的“泛化”理论和中医术语、理论、诊疗体系“标准化”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中西医结合与纯中医观点的争鸣则集中在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以及中西医结合要遵循的原则和实现的途径等.
作者:张世茂;赵恒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脾气虚弱、湿浊中阻型糖尿病常用方剂为七味白术散、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常用药物为藿香、佩兰、葛根、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木香、厚朴、薏苡仁、木通、滑石等.湿热蕴结型糖尿病常用方剂为黄连温胆汤、涤痰汤;常用药物为黄连、清半夏、橘红、茯苓、枳实、竹茹、胆南星、郁金、石菖蒲等.脾肾阳气虚衰型糖尿病常用方剂为附子泻心汤;常用药物为藿香、佩兰、黄芩、黄连、半夏、橘红、竹茹、制附片、肉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大黄等.湿邪内生兼瘀血阻滞型糖尿病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常用药物为茺蔚子、槐米、牡丹皮、三七、黄芪、丹参、鸡血藤、桑枝、丝瓜络、地龙、水蛭、蒲黄等.
作者: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髌股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膝.其中治疗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20 mL(质量浓度30 mgL-1)的医用O3,1周后重复,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 mL,每周1次,5次为1疗程.随访观察5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评分要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O3治疗单纯性髌股关节炎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能够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
作者:杨俊锋;华臻;顾晓林;王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及脉冲射频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组21例采用中药结合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及1 a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简式疼痛问卷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病变皮肤麻木评分、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QOL评分及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相比,VAS评分、SF-MPQ评分及QOL评分治疗组在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 a随访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在给予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 a时的疼痛缓解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麻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射频可能是通过激活疼痛感受抑制系统及调节三叉神经功能而起到止痛效果,中药长期服用可能是缓解患者动脉痉挛和神经的敏感性而起到治疗作用,所以二者结合治疗效果更明显.
作者:肖林;谢克;徐澄;黄亮;张忠贵;王娴默;向孝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脑宁片对D-半乳糖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胸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取体质量18 ~21 g小鼠72只,雌雄各半,其中12只为空白对照组,余60只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配成质量浓度为5%,注射量为0.025mL·g-1)制作糖代谢衰老模型,每天给药1次,连续40d.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0.02mL·g-1),脑安片组(0.53 g·kg-1,26.5 g·L-1,0.02 mL·g-1,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5倍),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心脑宁片组(2.24 g·kg-、1.12g·kg-1、0.56 g·kg-1,112 g·L-1、56 g· L-1、28 g·L-1,0.02 mL·g-1,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0倍、15倍、7.5倍).每天给药1次,连续30 d.取小鼠胸腺组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胸腺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胸腺皮质厚度、淋巴细胞数分别为(7.26±2.18)μm、(21.4±3.7)个,脑安片组分别为(23.18±9.45) μm、(36.3±12.2)个,大剂量心脑宁片组分别为(27.89±3.46) μm、(46.6±10.4)个,中剂量心脑宁片组分别为(24.36±4.19) μm、(37.5±8.60)个,小剂量心脑宁片组分别为(22.18±3.45) μm、(36.3±7.7)个,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8.62±4.35) μm、(57.3±11.4)个.各组胸腺皮质厚度、淋巴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脑宁片可显著增加D-半乳糖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胸腺组织的厚度和淋巴细胞数,有较好的抗衰老的作用.
作者:申晋昌;王灵;吕宏迪;汤寅;郝少君;张正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在防治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腹壁切口有红肿、硬结、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预防使用抗生素24 ~48 h.观察组以大黄芒硝按1:3比例配伍,术后48 h予外敷,隔日换药1次,对照组为术后48 h红外线照灯,隔日换药1次,观察切口红肿、硬结及伤口渗液消退情况.结果: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剖宫产切口红肿、硬结、脂肪液化等不良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红外线照射治疗(P<0.05),两组不良情况消退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芒硝散外敷可防治切口愈合不良.
作者:张焕灵;刘晓慧;张慧;门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冬凌草含有二萜类、黄酮类、氨基酸类、挥发油类及多糖等成分.对肝癌、胆囊癌、肺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食管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可以抗脑缺血,抗炎、抗菌.在食疗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冬凌草在治疗脑缺血方面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郭琳;程永现;白明;苗艳艳;苗明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砭石结合耳压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中度近视患者100例18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治以眼保健操,治疗组加用砭石及耳压疗法.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裸眼远视力、近视屈光度及疗效.结果:治疗组裸眼远视力和近视屈光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耳穴压丸和砭石疗法结合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杨蓉;曾流芝;茅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分析中医学术流派的沿革,探讨传统中医药技术、学术流派形成和中医药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讨论中医药继续教育、学术流派研究、未来中医药人才培养,以及中医学术流派与学术思想如何贯穿于院校教育、继续教育、高层次教育等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论述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传承模式,探讨如何通过导入现代化教学教育的理念、技术、方法,推动新形势下中医药“学术流派”和继续教育的发展,以期使学术流派传承与中医药文化、继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当前社会团队、群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顾国龙;张梓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肿瘤的产生与寒邪内侵、阳气受损有关.阳气亏虚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凝毒邪胶结积聚成肿决,日久成瘤.温阳和扶阳是治疗肿瘤的两大理论基础.温阳是用温热的药物进补人体,阳药和阴药共补,阴中求阳,使阳气恢复.扶阳建立在温阳基础上,用温热药来扶助人体的阳气,其核心思想是重视阳气、力倡扶阳、用阳化阴,大胆应用干姜、附子、肉桂等温热药直接进补人体的元阳.因此,重视阳气的思想是防病治病的大法,也是治疗肿瘤的大法.但目前肿瘤治疗方面温阳、扶阳治法的应用却不多见,究其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对阴寒致积的肿瘤发病机理不明,临床辨识阴寒之证的技巧不够.
作者:王亚坤;谢长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黄三仙汤预防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5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服用利血生、鳖肝醇等升白细胞药物,观察组服用三黄三仙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改善程度、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变化情况以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程度,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1.49%、中医症候有效率95.74%,治疗15 d、30 d后,观察组患者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1.42±0.06)×10 7个、(2.05±0.03)×107个,血清GM-CSF水平分别为(68.53±8.12) ng·L-1、(88.05±8.96)ng·L-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三黄三仙汤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增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血清细胞因子GM-CSF及白细胞计数,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景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加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研究,以期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型.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依靠文献研究、专家意见以及信息收集整合等方法,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为鉴别标准,以胃镜、病理检验等为辅助手段来设计问卷的理论结构和具体内容.结果:通过系统的分析整理,确定了由15个模块和230余条症状组成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除包含封面信、指导语、《慢性萎缩性胃炎门诊中医病历表格》外,还增加了一份慢性萎缩性胃炎健康教育处方,在重视临床诊疗的同时加强日常护理的相关推广.结论:本调查问卷所涵盖的内容既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方便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关证候信息,又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增强患者依从性.
作者:刘晶晶;代二庆;朱姣;安娜;蔡宗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埋线与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埋线组60例,针刺组60例,依据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的原则观察治疗效果,两组用相同的穴位,埋线组埋线1次,针刺组每天针刺1次,共10次,两组10 d后判断疗效,30 d后随访,按等级资料判断疗效结果.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96.7%、针刺组有效率为90.0%;30d远期疗效埋线组有效率为100.0%、针刺组有效率为86.7%.结论:针刺和埋线均能对颈型颈椎病产生很好的疗效,埋线疗效优于针刺,特别是远期疗效,埋线省时省事,能够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昭;赵喜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舌象特点及影响舌象的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07例,在自然光下观察患者舌色、舌形、舌苔(苔质和苔色)及舌下络脉.结果:(①舌色:暗舌类(淡暗舌、暗红色、紫暗舌)所占比例平均为77.7%,暗舌数量与年龄成正比(P<0.01).化疗组紫暗舌比例明显高于非化疗组(P<0.05).②舌形:齿痕舌(55.2%),胖大舌(50.9%),化疗组胖大舌比例较非化疗组多(P =0.046 <0.05).裂纹者(40.0%),男性组裂纹(49.1%)多于女性(33.4%)(P<0.01).裂纹舌比例与年龄成正比(P=0.006<0.05).化疗组瘀斑舌较非化疗组增多(P =0.004 <0.05).女性点刺舌概率高于男性(P=0.03 <0.05).③舌下静脉:舌下静脉迂曲者(61.9%),年龄越大,舌下静脉迂曲所占比例越大(P =0.005).④舌苔:薄白苔占比例平均为35.1%;白腻苔占33.5%;剥脱兼腻苔以胃癌多见(21.1%).结论:暗舌、白腻苔、齿痕、胖大舌及舌下脉络迂曲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表明脾虚湿盛、痰凝血瘀为肿瘤患者的基本病机.提示临床用药应注重温补脾肾、祛湿化痰及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作者:谌玉佳;胡凯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中医药治疗AIDS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缺乏统一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②治疗AIDS的中药复方制剂质量难以保证;③中医药治疗AIDS要明确一些概念问题.所以,如何创建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系统的防治AIDS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及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医药疾病研究模式,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者:黄荣师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伤科止痛膏外敷对四肢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疼痛、肿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予以外敷伤科止痛膏,对照组25例予以外敷体积分数75%医用酒精,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皱褶出现时间、肿胀程度、疼痛情况、血液流变学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①首次出现皮肤皱褶时间:治疗组为(4.34±0.77)d,对照组为(5.42±1.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肿胀程度:治疗组治疗后的24 h、48 h、72 h,改善肿胀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③疼痛评分:治疗后两组第1天、第2天、第3天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④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⑤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伤科止痛膏在改善骨折围手术期肿胀、疼痛等方面疗效确切,对骨折早期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显著.
作者:姚平;王强;顾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前,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在理论和临床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多以西医建立的肺纤维化疾病模型为研究对象,不能体现中医证型特色,很难把握证候的演变规律.西医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及细胞毒药物的联用或单用,但至今仍不能表明何种疗法能提高肺纤维化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而中医药可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症状,延缓肺功能的减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可靠.尤其与小剂量激素合用,比单用激素疗效好,又能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作者:李瑶;刘新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曾斌芳教授认为“湿热入血”是黄疸病机的主旨,以“辨阴阳、辨表里、辨湿热、辨卫气营血”为辨证要点,临证采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辨治黄疸.汗法:适于邪郁肌表之证,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黄芪汤;吐法:适于邪蕴上焦之证,方选瓜蒂散;下法:适于湿热蕴腑之证,方选硝石矾石散;和法:适于少阳枢机不利之证,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温法:适于寒湿困脾之证,方选茵陈术附汤;清法:湿热并重证(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合当归拈痛汤、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证(栀子柏皮汤),少阳阳明合并证(大柴胡汤),疫毒蕴阻证(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合犀角地黄汤);消法:适于瘀血阻络之证,方选血府逐瘀汤;补法:适于脾虚湿盛之证,方选黄芪建中汤.
作者:郭峰;孙洁;马燕;郭红梅;王晓忠;伊凡;王先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心脑宁片对小鼠是否有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取40只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9 ~22 g,随机分为心脑宁片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心脑宁片组按小鼠大可给药浓度(0.045 g·L-1),按大可灌服体积(0.04 mL·g-1)灌服心脑宁片浓缩液;空白对照组按大可灌服体积(0.04 mL·g-1)灌服生理盐水.并于24h之内连续给药3次,每次间隔8h.观察14 d内小鼠饮食、毛色、二便、自主活动等一般情况,记录小鼠第7天、第14天小鼠体质量.然后处死小鼠,解剖,观察心、肝、脾、肺、肾、胃、肠、脑等脏器.结果:观察期间小鼠未出现死亡;心脑宁片组仅见小鼠初给药后活动稍有减少,一般给药2h后小鼠活动恢复正常,第1天可见小鼠小便稍有发黄,饮食和饮水减少,第2天恢复正常;实验第7天、第14天,两组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肉眼未见心、肝、脾、肺、肾、胃、肠、脑等脏器明显异常;小鼠每日积累大耐受量相当于54g·kg-,该量为临床用量的600倍.结论:心脑宁片毒性很小,临床用药安全无毒.
作者:王俊琼;李文俊;范莉莉;张正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与小肠相表里”,作为脏腑表里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思维方法与模式,成为辨证论治、临床诊疗的基础.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病理上可相互影响,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浅释“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中医学基础、相反认识及现代研究,以期进一步揭示其学术价值,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刘声;杨国旺;王笑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