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茂;赵恒侠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为控制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以乙腈-(体积分数)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16nm,柱温:35℃,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阿魏酸在0.006 08~0.304 00 g·L-1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2.3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且具有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为不同产地当归质量的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申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文帮百刀槟榔炮制工艺的科学性.方法:采用槟榔生品粉碎成颗粒,传统换水浸泡切片法,不换水浸泡法,文帮淋闷法,文帮砂润法不同软化切片法和干燥方法对炮制品醚溶性生物碱的影响.结果:四种软化方法以文帮砂润法和文帮淋闷法生物碱含量高,损失较小,分别为4.9%和5.7%,醚溶性生物碱含量在0.3%以上,换水与不换水浸泡法损失率大,分别为22.4%和10.3%,均在0.3%以下.干燥温度增加和曝晒槟榔碱损失率由低到高依次为阴干品<烘干品(60℃)<曝晒品<烘干品(100℃).结论:文帮砂润法和文帮淋闷法工艺合理可行,切制的百刀槟榔饮片精致.
作者:张南方;程燕燕;张义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止嗽散治疗CVA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9月,收集止嗽散治疗CVA的相关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272例患者,止嗽散加减与西药组相比,显效率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 =2.75,95%CI=(1.81,4.16) (P <0.01);止嗽散联合西药与西药组相比,显效率固定模型显示合并OR=4.64,95% CI=(2.52,8.53) (P<0.01).中药组或中药联合西药组的复发率均低于西药组.结论:现有结果初步提示中药及中药联合西药治疗CVA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各试验干预、对照措施不一,且存在发表偏倚,研究结果尚不能充分肯定,以上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胡军旗;郎雅丽;张副兴;胡淦洨;王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前,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在理论和临床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多以西医建立的肺纤维化疾病模型为研究对象,不能体现中医证型特色,很难把握证候的演变规律.西医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及细胞毒药物的联用或单用,但至今仍不能表明何种疗法能提高肺纤维化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而中医药可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症状,延缓肺功能的减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可靠.尤其与小剂量激素合用,比单用激素疗效好,又能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作者:李瑶;刘新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脑宁片对D-半乳糖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胸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取体质量18 ~21 g小鼠72只,雌雄各半,其中12只为空白对照组,余60只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配成质量浓度为5%,注射量为0.025mL·g-1)制作糖代谢衰老模型,每天给药1次,连续40d.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0.02mL·g-1),脑安片组(0.53 g·kg-1,26.5 g·L-1,0.02 mL·g-1,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5倍),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心脑宁片组(2.24 g·kg-、1.12g·kg-1、0.56 g·kg-1,112 g·L-1、56 g· L-1、28 g·L-1,0.02 mL·g-1,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0倍、15倍、7.5倍).每天给药1次,连续30 d.取小鼠胸腺组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胸腺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胸腺皮质厚度、淋巴细胞数分别为(7.26±2.18)μm、(21.4±3.7)个,脑安片组分别为(23.18±9.45) μm、(36.3±12.2)个,大剂量心脑宁片组分别为(27.89±3.46) μm、(46.6±10.4)个,中剂量心脑宁片组分别为(24.36±4.19) μm、(37.5±8.60)个,小剂量心脑宁片组分别为(22.18±3.45) μm、(36.3±7.7)个,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8.62±4.35) μm、(57.3±11.4)个.各组胸腺皮质厚度、淋巴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脑宁片可显著增加D-半乳糖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胸腺组织的厚度和淋巴细胞数,有较好的抗衰老的作用.
作者:申晋昌;王灵;吕宏迪;汤寅;郝少君;张正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面膜外敷配合异维A酸胶丸口服治疗痤疮肠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予中药面膜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异维A酸胶丸与罗红霉素胶囊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有效率为7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面膜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有显著疗效.
作者:沈胡刚;彭志坚;陆明明;金丽燕;顾芳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时开始出汗时间对外感发热患儿体温变化的影响,为采取药浴降温者提供操作上的时间依据.方法:对94例患儿用(39±1)℃的中药液进行浸浴及相应的经络刺激,浴前、浴后30 min各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在药浴过程中的出汗开始时间,分为5~10 min出汗组、11~ 15 min出汗组、16~ 20 min出汗组等32组.结果:5~ 10 main出汗组48例,体温下降47例,下降率为97.91%,体温上升1例;11~ 15 min出汗组30例,体温下降25例,下降率为83.33%,体温无变化1例,体温上升4例;16~ 20 main出汗组16例,体温下降13例,有效率为81.25%,体温无变化1例,体温上升2例.结论:药浴时在10 min以内出汗的患儿,浴后体温下降率明显高于在10 min以外出汗的患儿,而体温上升率明显低于10 min以外出汗的患儿.
作者:秦凤华;王雅丽;周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砭石结合耳压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中度近视患者100例18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治以眼保健操,治疗组加用砭石及耳压疗法.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裸眼远视力、近视屈光度及疗效.结果:治疗组裸眼远视力和近视屈光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耳穴压丸和砭石疗法结合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杨蓉;曾流芝;茅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标准化与泛化、中西医结合与纯中医这3个论点是20年来中医学基础理论学术争鸣的主要方面.继承和创新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继承和创新的辨证关系和侧重点上;中医学理论的标准化和泛化之争则是以“阴阳”为主要代表的“泛化”理论和中医术语、理论、诊疗体系“标准化”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中西医结合与纯中医观点的争鸣则集中在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以及中西医结合要遵循的原则和实现的途径等.
作者:张世茂;赵恒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新五行学说“相生”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资生、助长、延续等含义,且特别强调“延续”这种关系;相生顺序是木、土、火、金、水五种物质的递次相生,即木生土、土生火、火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五行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克制、制约、监视等作用,新增了“监视”属“克”的范畴;相克的顺序是木克金、金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木.
作者:肖文冲;简燕进;冯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①按照寒热从化对少阴病进行分类,可分为寒化证和热化证2大类.在寒化证中,尽管都是寒证,但有实寒证和虚寒证之分,其中四逆汤类证即属于实寒证,而其他寒化证则属于虚寒证;在热化证中,尽管都是热证,但有实热证与虚热证之分,其中少阴三急下证、伤津动血证、甘草及桔梗汤证等属于实热证,而黄连阿胶汤证和猪苓汤证则属于虚热证.②少阴三急下证即是少阴邪从热化,热势鸱张,恐有阴竭之虞,故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属于少阴病实热证,而并非少阴兼有阳明,不能因用大承气汤就断为阳明病,即不能以方定病,而是因病遣方.③少阴病实寒证,从方剂中附子的炮制和配伍,即可见其端倪.凡用生附子,配伍干姜的四逆类方剂,是以祛寒为主,温养为辅,主治寒邪偏盛的实寒证.而凡用熟附子,配伍人参、桂枝等药物的,是以温养为主,祛寒为辅,主治阳虚为主的虚寒证.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温热性疾病阴液耗伤程度与病情轻重和预后良恶密切相关,故养阴法是温病治疗中的重要大法之一.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可谓运用护阴之法的典范,纵观四大家医案,养阴法的运用已经不仅局限在外感温病的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叶天士、薛生白治疗妇产科疾病多以奇经理论为基础,以调补肝肾为法,重视养阴;吴鞠通提出知柏地黄丸之类,不可久服,防止苦寒伤胃,对现在的时医仍然有指导和启迪作用;而王孟英食疗养阴的方法,对现代妇科肿瘤放化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很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苗裕;杨进;蒋士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口服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是否通过核因子-κB途径抑制COPD的气道炎症及调节其免疫功能.方法:将65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健脾益肺口服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用香烟烟熏加脂多糖复制“肺气虚证”模型;接着用大黄液灌胃,复制“脾气虚证”;造模时间共为28 d,在第14天开始给药,造模后取大鼠肺组织,用试剂盒提取组织蛋白质,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I-κB及核因子-κB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模型组大鼠核因子-κB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I-κB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②健脾益肺口服液各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核因子-κB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健脾益肺口服液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I-κB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剂量的增加,疗效亦增加,但健脾益肺口服液各组与地塞米松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口服液可增强I-κB活性,抑制COPD“肺脾气虚证”太鼠核因子-κB,从而推断其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改善COPD免疫功能,抑制其气道炎症.
作者:郭建辉;梁栋;宋德胤;何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与小肠相表里”,作为脏腑表里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思维方法与模式,成为辨证论治、临床诊疗的基础.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病理上可相互影响,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检验,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浅释“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的中医学基础、相反认识及现代研究,以期进一步揭示其学术价值,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刘声;杨国旺;王笑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医药周期疗法结合卵巢周期变化用药,从整体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环境及代谢异常,在调经助孕方面有肯定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中西医结合促排卵,可减轻西药所致的药物抵抗或卵巢过度刺激等症状.然而,目前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仅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发病机制研究不够,且大多研究仍停留于方剂水平,对单味药研究很少,而在药物作用途径和药理作用环节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深入.在临床研究观察方面,疗效标准尚不统一,且缺乏严格的科学设计,仅少数采用随机分组和双盲法对照.
作者:赵乐;于喜乐;任杏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加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研究,以期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型.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依靠文献研究、专家意见以及信息收集整合等方法,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为鉴别标准,以胃镜、病理检验等为辅助手段来设计问卷的理论结构和具体内容.结果:通过系统的分析整理,确定了由15个模块和230余条症状组成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除包含封面信、指导语、《慢性萎缩性胃炎门诊中医病历表格》外,还增加了一份慢性萎缩性胃炎健康教育处方,在重视临床诊疗的同时加强日常护理的相关推广.结论:本调查问卷所涵盖的内容既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方便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关证候信息,又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增强患者依从性.
作者:刘晶晶;代二庆;朱姣;安娜;蔡宗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DNMT1蛋白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50只、空白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后剩余的33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1只,维酶素组11只,消痞颗粒组11只.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维酶素组给予维酶素悬浊液,消痞颗粒组给予消痞颗粒中药制备药液,1次·d-1.连续治疗12周后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DNMT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DNMT1蛋白表达量(0.293±0.036)较空白组(0.133±0.025)显著升高(P<0.01);消痞颗粒组(0.173±0.044)较模型组(0.293±0.036)及维酶素组(0.229±0.032)降低(P<0.05);消痞颗粒组蛋白表达量(0.173±0.044)与空白组(0.133±0.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化瘀解毒法可以逆转胃黏膜异型增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DNMT1而实现的.
作者:贺梅娟;杨晋翔;安静;赵晨;刘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方治疗气阴两虚挟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气阴两虚挟血瘀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心通脉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的发作次数(P<0.05);观察组缓解心绞痛有效率为89.7%,对照组缓解心绞痛有效率为76.9%;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治疗气阴两虚挟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覃裕旺;朱智德;卢健棋;王庆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从中医单方、中医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经验4个方面介绍了胰腺癌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的现状.从目前发表的文献来看,胰腺癌在中医药的治疗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①因对胰腺癌辨证论治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尚缺乏标准的治疗准则及方法,且对治法的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②中药制剂无明显突破性研究,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新型有效的中药制剂或中药单体较少,尚无突破性进展;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中医药仍居辅助地位.
作者:方靖;阮善明;沈敏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健脾扶正汤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于化疗前2 d加用健脾扶正汤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从中医临床证候改善程度、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SF-36调查问卷评价及不良反应3方面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中医临床证候方面改善率升高(P<0.05);在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SF-36调查问卷评价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物理症状及整体状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同时配合健脾扶正汤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张丽娜;袁颖;黄智芬;黎汉忠;桂海涛;卢旭全;许瑞琪;向立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