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研究进展

赵乐;于喜乐;任杏杏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中医药治疗
摘要:中医药周期疗法结合卵巢周期变化用药,从整体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环境及代谢异常,在调经助孕方面有肯定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中西医结合促排卵,可减轻西药所致的药物抵抗或卵巢过度刺激等症状.然而,目前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仅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发病机制研究不够,且大多研究仍停留于方剂水平,对单味药研究很少,而在药物作用途径和药理作用环节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深入.在临床研究观察方面,疗效标准尚不统一,且缺乏严格的科学设计,仅少数采用随机分组和双盲法对照.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治疗晚期肿瘤应重视温阳

    肿瘤的产生与寒邪内侵、阳气受损有关.阳气亏虚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凝毒邪胶结积聚成肿决,日久成瘤.温阳和扶阳是治疗肿瘤的两大理论基础.温阳是用温热的药物进补人体,阳药和阴药共补,阴中求阳,使阳气恢复.扶阳建立在温阳基础上,用温热药来扶助人体的阳气,其核心思想是重视阳气、力倡扶阳、用阳化阴,大胆应用干姜、附子、肉桂等温热药直接进补人体的元阳.因此,重视阳气的思想是防病治病的大法,也是治疗肿瘤的大法.但目前肿瘤治疗方面温阳、扶阳治法的应用却不多见,究其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对阴寒致积的肿瘤发病机理不明,临床辨识阴寒之证的技巧不够.

    作者:王亚坤;谢长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浴开始出汗时间与体温下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时开始出汗时间对外感发热患儿体温变化的影响,为采取药浴降温者提供操作上的时间依据.方法:对94例患儿用(39±1)℃的中药液进行浸浴及相应的经络刺激,浴前、浴后30 min各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在药浴过程中的出汗开始时间,分为5~10 min出汗组、11~ 15 min出汗组、16~ 20 min出汗组等32组.结果:5~ 10 main出汗组48例,体温下降47例,下降率为97.91%,体温上升1例;11~ 15 min出汗组30例,体温下降25例,下降率为83.33%,体温无变化1例,体温上升4例;16~ 20 main出汗组16例,体温下降13例,有效率为81.25%,体温无变化1例,体温上升2例.结论:药浴时在10 min以内出汗的患儿,浴后体温下降率明显高于在10 min以外出汗的患儿,而体温上升率明显低于10 min以外出汗的患儿.

    作者:秦凤华;王雅丽;周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结合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及脉冲射频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组21例采用中药结合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及1 a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简式疼痛问卷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病变皮肤麻木评分、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QOL评分及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相比,VAS评分、SF-MPQ评分及QOL评分治疗组在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 a随访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在给予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 a时的疼痛缓解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麻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射频可能是通过激活疼痛感受抑制系统及调节三叉神经功能而起到止痛效果,中药长期服用可能是缓解患者动脉痉挛和神经的敏感性而起到治疗作用,所以二者结合治疗效果更明显.

    作者:肖林;谢克;徐澄;黄亮;张忠贵;王娴默;向孝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温病四大家运用养阴法治疗妇产科疾病探讨

    温热性疾病阴液耗伤程度与病情轻重和预后良恶密切相关,故养阴法是温病治疗中的重要大法之一.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可谓运用护阴之法的典范,纵观四大家医案,养阴法的运用已经不仅局限在外感温病的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叶天士、薛生白治疗妇产科疾病多以奇经理论为基础,以调补肝肾为法,重视养阴;吴鞠通提出知柏地黄丸之类,不可久服,防止苦寒伤胃,对现在的时医仍然有指导和启迪作用;而王孟英食疗养阴的方法,对现代妇科肿瘤放化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很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苗裕;杨进;蒋士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大黄芒硝防治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在防治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腹壁切口有红肿、硬结、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预防使用抗生素24 ~48 h.观察组以大黄芒硝按1:3比例配伍,术后48 h予外敷,隔日换药1次,对照组为术后48 h红外线照灯,隔日换药1次,观察切口红肿、硬结及伤口渗液消退情况.结果: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剖宫产切口红肿、硬结、脂肪液化等不良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红外线照射治疗(P<0.05),两组不良情况消退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芒硝散外敷可防治切口愈合不良.

    作者:张焕灵;刘晓慧;张慧;门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脑宁片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大剂量心脑宁片对小鼠是否有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取40只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9 ~22 g,随机分为心脑宁片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心脑宁片组按小鼠大可给药浓度(0.045 g·L-1),按大可灌服体积(0.04 mL·g-1)灌服心脑宁片浓缩液;空白对照组按大可灌服体积(0.04 mL·g-1)灌服生理盐水.并于24h之内连续给药3次,每次间隔8h.观察14 d内小鼠饮食、毛色、二便、自主活动等一般情况,记录小鼠第7天、第14天小鼠体质量.然后处死小鼠,解剖,观察心、肝、脾、肺、肾、胃、肠、脑等脏器.结果:观察期间小鼠未出现死亡;心脑宁片组仅见小鼠初给药后活动稍有减少,一般给药2h后小鼠活动恢复正常,第1天可见小鼠小便稍有发黄,饮食和饮水减少,第2天恢复正常;实验第7天、第14天,两组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肉眼未见心、肝、脾、肺、肾、胃、肠、脑等脏器明显异常;小鼠每日积累大耐受量相当于54g·kg-,该量为临床用量的600倍.结论:心脑宁片毒性很小,临床用药安全无毒.

    作者:王俊琼;李文俊;范莉莉;张正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伤科止痛膏对四肢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肿痛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伤科止痛膏外敷对四肢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疼痛、肿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予以外敷伤科止痛膏,对照组25例予以外敷体积分数75%医用酒精,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皱褶出现时间、肿胀程度、疼痛情况、血液流变学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①首次出现皮肤皱褶时间:治疗组为(4.34±0.77)d,对照组为(5.42±1.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肿胀程度:治疗组治疗后的24 h、48 h、72 h,改善肿胀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③疼痛评分:治疗后两组第1天、第2天、第3天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④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⑤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伤科止痛膏在改善骨折围手术期肿胀、疼痛等方面疗效确切,对骨折早期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显著.

    作者:姚平;王强;顾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胰腺癌中医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从中医单方、中医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经验4个方面介绍了胰腺癌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的现状.从目前发表的文献来看,胰腺癌在中医药的治疗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①因对胰腺癌辨证论治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尚缺乏标准的治疗准则及方法,且对治法的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②中药制剂无明显突破性研究,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新型有效的中药制剂或中药单体较少,尚无突破性进展;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中医药仍居辅助地位.

    作者:方靖;阮善明;沈敏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伤寒论评话第39章 少阴心肾兼水火,寒热虚实证不同——少阴病概说

    ①按照寒热从化对少阴病进行分类,可分为寒化证和热化证2大类.在寒化证中,尽管都是寒证,但有实寒证和虚寒证之分,其中四逆汤类证即属于实寒证,而其他寒化证则属于虚寒证;在热化证中,尽管都是热证,但有实热证与虚热证之分,其中少阴三急下证、伤津动血证、甘草及桔梗汤证等属于实热证,而黄连阿胶汤证和猪苓汤证则属于虚热证.②少阴三急下证即是少阴邪从热化,热势鸱张,恐有阴竭之虞,故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属于少阴病实热证,而并非少阴兼有阳明,不能因用大承气汤就断为阳明病,即不能以方定病,而是因病遣方.③少阴病实寒证,从方剂中附子的炮制和配伍,即可见其端倪.凡用生附子,配伍干姜的四逆类方剂,是以祛寒为主,温养为辅,主治寒邪偏盛的实寒证.而凡用熟附子,配伍人参、桂枝等药物的,是以温养为主,祛寒为辅,主治阳虚为主的虚寒证.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曾斌芳教授运用“八法”辨治黄疸经验

    曾斌芳教授认为“湿热入血”是黄疸病机的主旨,以“辨阴阳、辨表里、辨湿热、辨卫气营血”为辨证要点,临证采用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辨治黄疸.汗法:适于邪郁肌表之证,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黄芪汤;吐法:适于邪蕴上焦之证,方选瓜蒂散;下法:适于湿热蕴腑之证,方选硝石矾石散;和法:适于少阳枢机不利之证,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温法:适于寒湿困脾之证,方选茵陈术附汤;清法:湿热并重证(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证(茵陈五苓散合当归拈痛汤、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热重于湿证(栀子柏皮汤),少阳阳明合并证(大柴胡汤),疫毒蕴阻证(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合犀角地黄汤);消法:适于瘀血阻络之证,方选血府逐瘀汤;补法:适于脾虚湿盛之证,方选黄芪建中汤.

    作者:郭峰;孙洁;马燕;郭红梅;王晓忠;伊凡;王先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冬凌草现代研究分析

    冬凌草含有二萜类、黄酮类、氨基酸类、挥发油类及多糖等成分.对肝癌、胆囊癌、肺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食管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可以抗脑缺血,抗炎、抗菌.在食疗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冬凌草在治疗脑缺血方面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郭琳;程永现;白明;苗艳艳;苗明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草豆蔻配方颗粒中石竹素和反式石竹烯含量

    目的:测定草豆蔻配方颗粒中石竹素和反式石竹烯含量.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spec tromet,GC-MS)技术分析草豆蔻配方颗粒中石竹素和反式石竹烯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草豆蔻配方颗粒中提取挥发油,经GC-MS分析,NIST08库定性分析石竹素和反式石竹烯,外标法定量.结果:6批草豆蔻配方颗粒中石竹素含量0.034%,RSD为6.3%,反式石竹烯含量0.022%,RSD为6.1%.结论:此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草豆蔻配方颗粒中石竹素和反式石竹烯含量的分析.

    作者:段春改;陈钟;姜国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银翘散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运用和实验研究

    临床中,外感风热证运用银翘散的频率高,银翘散中的黄酮类和牛蒡子苷等是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主要物质.体内实验表明,银翘散可以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炎性损伤,同时抑制毒宿主细胞过度凋亡,抑制流感病毒增殖,但其抗流感机制不成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张照研;周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为控制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以乙腈-(体积分数)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16nm,柱温:35℃,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阿魏酸在0.006 08~0.304 00 g·L-1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2.3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且具有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为不同产地当归质量的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申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回顾近20年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争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标准化与泛化、中西医结合与纯中医这3个论点是20年来中医学基础理论学术争鸣的主要方面.继承和创新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继承和创新的辨证关系和侧重点上;中医学理论的标准化和泛化之争则是以“阴阳”为主要代表的“泛化”理论和中医术语、理论、诊疗体系“标准化”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中西医结合与纯中医观点的争鸣则集中在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以及中西医结合要遵循的原则和实现的途径等.

    作者:张世茂;赵恒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文帮百刀槟榔炮制工艺研究

    目的:分析文帮百刀槟榔炮制工艺的科学性.方法:采用槟榔生品粉碎成颗粒,传统换水浸泡切片法,不换水浸泡法,文帮淋闷法,文帮砂润法不同软化切片法和干燥方法对炮制品醚溶性生物碱的影响.结果:四种软化方法以文帮砂润法和文帮淋闷法生物碱含量高,损失较小,分别为4.9%和5.7%,醚溶性生物碱含量在0.3%以上,换水与不换水浸泡法损失率大,分别为22.4%和10.3%,均在0.3%以下.干燥温度增加和曝晒槟榔碱损失率由低到高依次为阴干品<烘干品(60℃)<曝晒品<烘干品(100℃).结论:文帮砂润法和文帮淋闷法工艺合理可行,切制的百刀槟榔饮片精致.

    作者:张南方;程燕燕;张义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郝兰枝教授治疗痛经经验

    目前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一般起效快捷,疗效尚可,但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且易引起内分泌失调,若长期服用还容易引起赖药性,因此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中药治疗本病的方法灵活多样,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后期复发率低.郝兰枝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博采众家之长,治疗痛经善从瘀血角度入手,认为其是致“不通”“不荣”的根本因素之一,具体辨证多责之于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则临床上多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结合理气行滞、温经散寒、补肾温阳等方法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作者:吴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阿胶的现代研究及特点

    阿胶是一种很好的补血中药,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功效,具有调节造血微环境和补血作用、抗疲劳耐缺氧、抑瘤、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吐血、血尿、血淋、月经不调、血枯、血痛、崩中带下、无子以及胎前产后诸疾、阴虚肺燥等症状.

    作者:程博琳;苗明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与内容

    目的:进一步加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研究,以期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型.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依靠文献研究、专家意见以及信息收集整合等方法,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为鉴别标准,以胃镜、病理检验等为辅助手段来设计问卷的理论结构和具体内容.结果:通过系统的分析整理,确定了由15个模块和230余条症状组成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除包含封面信、指导语、《慢性萎缩性胃炎门诊中医病历表格》外,还增加了一份慢性萎缩性胃炎健康教育处方,在重视临床诊疗的同时加强日常护理的相关推广.结论:本调查问卷所涵盖的内容既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方便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关证候信息,又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增强患者依从性.

    作者:刘晶晶;代二庆;朱姣;安娜;蔡宗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健脾扶正汤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扶正汤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于化疗前2 d加用健脾扶正汤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从中医临床证候改善程度、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SF-36调查问卷评价及不良反应3方面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中医临床证候方面改善率升高(P<0.05);在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SF-36调查问卷评价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物理症状及整体状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同时配合健脾扶正汤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张丽娜;袁颖;黄智芬;黎汉忠;桂海涛;卢旭全;许瑞琪;向立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