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改;陈钟;姜国志
目的:探讨外用七味药酒对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0级到1级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中0级和1级患者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七味药酒外敷(大黄炭25 g,黄芩50 g,黄柏50 g,白蔹25g,儿茶50 g,芒硝25 g,冰片150 g,加体积分数95%乙醇浸泡24 h).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例感染,感染率率5.00%;对照组3例感染,感染率为15.00%.治疗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味药酒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杜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方治疗气阴两虚挟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气阴两虚挟血瘀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心通脉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的发作次数(P<0.05);观察组缓解心绞痛有效率为89.7%,对照组缓解心绞痛有效率为76.9%;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治疗气阴两虚挟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覃裕旺;朱智德;卢健棋;王庆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新五行学说“相生”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资生、助长、延续等含义,且特别强调“延续”这种关系;相生顺序是木、土、火、金、水五种物质的递次相生,即木生土、土生火、火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指五行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克制、制约、监视等作用,新增了“监视”属“克”的范畴;相克的顺序是木克金、金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木.
作者:肖文冲;简燕进;冯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医药周期疗法结合卵巢周期变化用药,从整体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环境及代谢异常,在调经助孕方面有肯定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中西医结合促排卵,可减轻西药所致的药物抵抗或卵巢过度刺激等症状.然而,目前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仅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发病机制研究不够,且大多研究仍停留于方剂水平,对单味药研究很少,而在药物作用途径和药理作用环节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深入.在临床研究观察方面,疗效标准尚不统一,且缺乏严格的科学设计,仅少数采用随机分组和双盲法对照.
作者:赵乐;于喜乐;任杏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①按照寒热从化对少阴病进行分类,可分为寒化证和热化证2大类.在寒化证中,尽管都是寒证,但有实寒证和虚寒证之分,其中四逆汤类证即属于实寒证,而其他寒化证则属于虚寒证;在热化证中,尽管都是热证,但有实热证与虚热证之分,其中少阴三急下证、伤津动血证、甘草及桔梗汤证等属于实热证,而黄连阿胶汤证和猪苓汤证则属于虚热证.②少阴三急下证即是少阴邪从热化,热势鸱张,恐有阴竭之虞,故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属于少阴病实热证,而并非少阴兼有阳明,不能因用大承气汤就断为阳明病,即不能以方定病,而是因病遣方.③少阴病实寒证,从方剂中附子的炮制和配伍,即可见其端倪.凡用生附子,配伍干姜的四逆类方剂,是以祛寒为主,温养为辅,主治寒邪偏盛的实寒证.而凡用熟附子,配伍人参、桂枝等药物的,是以温养为主,祛寒为辅,主治阳虚为主的虚寒证.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症状及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tramscranial doppler,TCD)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合天麻素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症状改善情况和TCD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显效率75%,对照组近期临床痊显效率3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天麻素穴位注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嘉士健;嘉雁苓;何继原;罗斌;雷行华;廖剑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冬凌草含有二萜类、黄酮类、氨基酸类、挥发油类及多糖等成分.对肝癌、胆囊癌、肺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食管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可以抗脑缺血,抗炎、抗菌.在食疗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冬凌草在治疗脑缺血方面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郭琳;程永现;白明;苗艳艳;苗明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的主要着眼点在于:①微观层面凝练中医药文化精髓,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②中观层面拓宽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③宏观层面提升中医药文化竞争优势,加快中医药文化品牌构建.通过凝练中医药文化精髓、拓宽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进而提升中医药文化竞争优势;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进而加快中医药文化品牌构建;通过品牌的构建宣传一种生态、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深入发展.
作者:司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髌股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膝.其中治疗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20 mL(质量浓度30 mgL-1)的医用O3,1周后重复,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 mL,每周1次,5次为1疗程.随访观察5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评分要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O3治疗单纯性髌股关节炎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能够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
作者:杨俊锋;华臻;顾晓林;王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黄三仙汤预防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5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服用利血生、鳖肝醇等升白细胞药物,观察组服用三黄三仙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改善程度、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变化情况以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程度,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1.49%、中医症候有效率95.74%,治疗15 d、30 d后,观察组患者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1.42±0.06)×10 7个、(2.05±0.03)×107个,血清GM-CSF水平分别为(68.53±8.12) ng·L-1、(88.05±8.96)ng·L-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三黄三仙汤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增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血清细胞因子GM-CSF及白细胞计数,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景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百合逍遥散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的影响,探讨百合逍遥散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并观察其与氟西汀是否具有协同抗抑郁作用.方法:6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百合逍遥散组及百合逍遥散联合氟西汀组(中西医结合组),各12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CUMS法造模28 d.造模成功后,氟西汀组给予1.8 mg·(kg·d)-1氟西汀,百合逍遥散组给予12.8 g·(kg·d)-1百合逍遥散,百合逍遥散联合氟西汀组予1.8mg· (kg· d)-1氟西汀及12.8 g·(kg·d)-1百合逍遥散,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液体量均按20mL· (kg·d)-1计算.共给药28 d.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及行为学改变,并于实验后测定大鼠海马5-HT、NE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2周后,3个给药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长(P<0.01),中西结合组大鼠水平和垂直运动明显增多(P<0.05),总液体消耗明显增加(P<0.01),糖水偏爱率明显上升(P<0.05);给药4周后,同上,并且体质量变化:中西结合组>中药组>西药组,水平运动增加:中西结合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结合组大鼠糖水偏爱百分比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3个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的5-HT及NE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并且3个给药组海马5-HT及NE水平的趋势均为:中西结合组>西药组>中药组.结论:百合逍遥散能上调抑郁模型大鼠海马5-HT及NE水平,与氟西汀联用可增强疗效,这可能是百合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胡霖霖;张永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的首诊病案152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的用药经验.结果:对152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5个、新处方9个.结论:李世增教授治疗痤疮具有用药组合多样性和用药集中性的特点,符合其对痤疮的五脏论治结合随证(症)加减的证治经验.
作者:刘仁慧;杨铮;李慧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测定草豆蔻配方颗粒中石竹素和反式石竹烯含量.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spec tromet,GC-MS)技术分析草豆蔻配方颗粒中石竹素和反式石竹烯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草豆蔻配方颗粒中提取挥发油,经GC-MS分析,NIST08库定性分析石竹素和反式石竹烯,外标法定量.结果:6批草豆蔻配方颗粒中石竹素含量0.034%,RSD为6.3%,反式石竹烯含量0.022%,RSD为6.1%.结论:此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草豆蔻配方颗粒中石竹素和反式石竹烯含量的分析.
作者:段春改;陈钟;姜国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DNMT1蛋白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50只、空白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后剩余的33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1只,维酶素组11只,消痞颗粒组11只.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维酶素组给予维酶素悬浊液,消痞颗粒组给予消痞颗粒中药制备药液,1次·d-1.连续治疗12周后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DNMT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DNMT1蛋白表达量(0.293±0.036)较空白组(0.133±0.025)显著升高(P<0.01);消痞颗粒组(0.173±0.044)较模型组(0.293±0.036)及维酶素组(0.229±0.032)降低(P<0.05);消痞颗粒组蛋白表达量(0.173±0.044)与空白组(0.133±0.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化瘀解毒法可以逆转胃黏膜异型增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DNMT1而实现的.
作者:贺梅娟;杨晋翔;安静;赵晨;刘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埋线与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埋线组60例,针刺组60例,依据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的原则观察治疗效果,两组用相同的穴位,埋线组埋线1次,针刺组每天针刺1次,共10次,两组10 d后判断疗效,30 d后随访,按等级资料判断疗效结果.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96.7%、针刺组有效率为90.0%;30d远期疗效埋线组有效率为100.0%、针刺组有效率为86.7%.结论:针刺和埋线均能对颈型颈椎病产生很好的疗效,埋线疗效优于针刺,特别是远期疗效,埋线省时省事,能够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昭;赵喜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温热性疾病阴液耗伤程度与病情轻重和预后良恶密切相关,故养阴法是温病治疗中的重要大法之一.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可谓运用护阴之法的典范,纵观四大家医案,养阴法的运用已经不仅局限在外感温病的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叶天士、薛生白治疗妇产科疾病多以奇经理论为基础,以调补肝肾为法,重视养阴;吴鞠通提出知柏地黄丸之类,不可久服,防止苦寒伤胃,对现在的时医仍然有指导和启迪作用;而王孟英食疗养阴的方法,对现代妇科肿瘤放化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很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苗裕;杨进;蒋士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分析中医学术流派的沿革,探讨传统中医药技术、学术流派形成和中医药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讨论中医药继续教育、学术流派研究、未来中医药人才培养,以及中医学术流派与学术思想如何贯穿于院校教育、继续教育、高层次教育等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论述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其学术思想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传承模式,探讨如何通过导入现代化教学教育的理念、技术、方法,推动新形势下中医药“学术流派”和继续教育的发展,以期使学术流派传承与中医药文化、继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当前社会团队、群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顾国龙;张梓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在防治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腹壁切口有红肿、硬结、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预防使用抗生素24 ~48 h.观察组以大黄芒硝按1:3比例配伍,术后48 h予外敷,隔日换药1次,对照组为术后48 h红外线照灯,隔日换药1次,观察切口红肿、硬结及伤口渗液消退情况.结果: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剖宫产切口红肿、硬结、脂肪液化等不良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红外线照射治疗(P<0.05),两组不良情况消退时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芒硝散外敷可防治切口愈合不良.
作者:张焕灵;刘晓慧;张慧;门英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口服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是否通过核因子-κB途径抑制COPD的气道炎症及调节其免疫功能.方法:将65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健脾益肺口服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用香烟烟熏加脂多糖复制“肺气虚证”模型;接着用大黄液灌胃,复制“脾气虚证”;造模时间共为28 d,在第14天开始给药,造模后取大鼠肺组织,用试剂盒提取组织蛋白质,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肺组织I-κB及核因子-κB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模型组大鼠核因子-κB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I-κB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②健脾益肺口服液各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核因子-κB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健脾益肺口服液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I-κB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剂量的增加,疗效亦增加,但健脾益肺口服液各组与地塞米松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口服液可增强I-κB活性,抑制COPD“肺脾气虚证”太鼠核因子-κB,从而推断其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改善COPD免疫功能,抑制其气道炎症.
作者:郭建辉;梁栋;宋德胤;何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众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系统紊乱存在一定的关系.风邪侵袭,常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具有中医“风邪致病”的特点.本文从中医“风邪致病”理论研究出发,结合风邪致病的特点、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特点以及风邪与致敏原之间的关系,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由风邪致病所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与中医风湿夹杂侵及肌肤有关.
作者:郭宇飞;蔡文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