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宇;杨强
1 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囊型包虫病分布于全世界,相对而言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强度较高,而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明显的上升态势.我国有23个省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包虫病例,其中以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四川西部流行严重.近10年来虽无具体统计数据,但从1951~1990年西部6个省区手术治疗的患者数累计26065例.
作者:薛敏;吴江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在胎儿崎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650例分娩的孕妇采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进行胎儿畸形产前筛查.结果 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共有畸形胎儿18例,畸形率为2.77%,三维超声均作出正确诊断,其中胎儿唇裂6例、肢体短小3例、囊状淋巴管瘤2例、足内翻2例、羊膜带综合征2例、肾孟积水1例、无脑儿1例、肛门闭锁1例.结论 三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水平较二维超声明显提高.对胎儿异常的观察更为细致,诊断率高,有利于优生优育,为降低人口缺陷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作者:王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甙,一部分是游离形式,经长期自然选择过程而形成.黄酮家族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用功效,另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临床价值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本文就其近年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增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民辨证施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52例住院患者均根据疾病的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施护.结果:辨证施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护理中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锡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测定输血对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的影响,为临床肿瘤患者谨慎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14例行根治性切除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输血组58例,未输血组256例;对两组手术时及术后5淋巴结转移率年复发及(或)转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输血组19未输血组手术时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年复发及(或)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血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5年复发及(或)转移率有密切关系,由于异体输血致受血者免疫抑制,因而限碍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与复发.
作者:翟韶蕊;朱峥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为改善该病预后以及寻求适宜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235例VM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定义为给予维生素C、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定义为给予维生素C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患儿的发病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前驱感染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包括ECG和HOLTER检查、心肌酶检查等)及临床疗效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从治疗的总有效率、ECG和HOLTER的阳性检出情况以及心肌酶CK-MB变化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85,P<0.05 ).结论 常规治疗加用磷酸肌酸钠取得较好疗效,可将磷酸肌酸钠作为辅治小儿VMC药物.
作者:冯媛元;类晓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在常规抗炎、雾化基础治疗基础上分为常规剂量组(每次0.2g)和小剂量组(每次0.19),探讨小剂量口服氨茶碱治疗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结果 小剂量氨茶碱组和常规量氨茶碱组显效率分别为86.7%和90.6%,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在相关副作用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相关副作用发生率(P<0.05).结论 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上与常规剂量都取得较好的平喘效果.但小剂量的氨茶碱口服更加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作者:陈丽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规范农村两网价盟药店的在GSP认证后的质量管理有所松散的状况.方法:分析开展质量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形成原因.结论:通过加大检查力度,形成评测奖励机制,增加在职从业人员的培训,给予质量管理技术支持使农村加盟药店走上规范的质量管理之路.
作者:柴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对策.方法:我社区对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采取缓解呼吸困难、氧疗、药物护理、饮食护理、严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结果:30例病人均治愈或缓解出院.结论: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良好的临床护理,对病人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雪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面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机来观察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周围型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稳定期介入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周围型面瘫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5.65%,优于对照组71.43% (P<0.01).结论:及早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 可以明显提高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5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术中保护切口、术后加强切口管理等处理后切n感染情况,并分析切口感染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病程、切口选择、手术时间、是否留置引流管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8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86%,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BMI、病程长短、切口选择、手术时间、是否留置引流管以及病理类型均有关(P<0.05).结论:肥胖、病程长、手术时间久、炎症较重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切口感染率较高,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尽量保护切口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作者:张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通过介绍几种中药饮片的正品及其掺伪品的性状鉴别特征,以便于有效鉴别出真伪,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
作者:褚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在了解Beckman Coulter HMX型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的同时,对该仪器对白细胞分类及RET计数的相关性(与手工法比较)及可疑报警提示作以观察,以评价其性能.方法 选用定值质控全血连续重复测定,选取WBC、RBC、HB、PLT四个主要参数以评价仪器精密度及准确度;高、低值样品连续重复三次评价仪器的携带污染率.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全血标本30例观察白细胞分类,选30例标本作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检测,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另外选取住院患者标本30例,对异常细胞报警提示作以分析.结果 质控物测定结果 显示CV<2.24%;携带污染率<1.13%;白细胞分类与手工法比较P>0.05;网织红细胞计数与手工法比较P>0.05;报警提示P<0.05.结论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HMX型血细胞分析仪准确性、精密度均良好携带污染率低;白细胞分类及网织红细胞计数与手工法比较相关性较好;异常细胞报警提示功能敏感度高,可作筛查检测使用.
作者:李雅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提出合理、规范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综合治疗与预防护理后,20例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8例,进步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合理的药物治疗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的保障,但是积极的预防与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阿荣其其格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肺炎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左氧氟沙星)和对照组(头孢唑啉)各50例.结果:治疗组的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及X线片体征好转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新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治疗体会.方法:将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72例患者平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并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DL-C、LDL-C、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DL-C、TC、LDL-C、TG均显著较低.治疗组的疗效显著较好.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主要出现恶心、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未有肾功能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随访结果 显示未有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亡.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情均显著改善,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春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舒适的沐浴体位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体现.方法 将300例出生新生儿随机分为传统沐浴及对照沐浴两组各150人.传统沐浴组为入盆以先仰位后坐位的沐浴体位,对照组为先坐位后仰位的沐浴体位,对两组新生儿的紧张(双手紧卧、哭闹反应安全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新生儿在沐浴时紧张、哭闹反应安全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传统组沐浴方法 新生儿全程表现紧张、哭闹,而对照组沐浴全程大部分均舒适安静,故先坐位后仰位的沐浴体位是出生新生儿沐浴舒适有效方法.
作者:李志彬;段勇;张玉华;黄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浆样品用10%高氯酸沉淀血浆蛋白后,以苯乙双胍为内标物,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分析.色谱柱为IunaC8(4.3mm x 280mm,6 p m),柱温为37℃,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含0.1%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1%三乙胺,pH6.5)-乙睛(62:38)流速为0.9ml/min,检测波长:287nm.结果 盐酸二甲双胍的浓度在0.08~6.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7002C+0.0008(r=0.9698),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检测限为0.6ng;检出浓度为45np/ml~1150ng/ml.结论 本方法 操作简便,适用于盐酸二甲双胍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吕春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氯诺昔康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过程及镇痛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30分钟,观察组静注氯诺昔康16mg,对照组不给药.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手术结束后分别记录患者0、1、2、4、8 h恶心呕吐、烦躁和术后寒战等情况及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手术室停留时间较对照组短,苏醒期烦躁发、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16 mg的氯诺苷康可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苏醒期内的疼痛.减少苏醒期间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赵同军;张艳阁;白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的临床急救护理,以提高临床抢救脱险率;方法 收集我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共抢救腹部损伤患者88例,分析其急救护理过程,总结适合的急救护理体会;结果 本组抢救成功76例,死亡12例,病死率13.64%.其中术前死亡7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死亡原因:休克未纠正1例,多器官衰竭2例.讨论对腹部外伤患者及时合理的科学急救护理,可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快的急救和妥善安置.
作者:李群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