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
IQ200 3V尿沉渣分析仪采用平面流式细胞计数原理和粒子成像技术利用自动粒子识别(APRTM)软件对尿液中有型成份进行定量、分型,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的优点,但在k)常检验中容易受到如结晶、细菌、酵母样菌等影响因素干扰可导致尿沉渣分析仪测定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人工镜检.
作者:周明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低场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MRI检出并经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半月板旁型囊肿20例,半月板内型囊肿2例,滑膜囊肿2例.半月板囊肿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信号均匀,TI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结论 MRI对膝关节半月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邵松明;王永;王其涛;黄兴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民族医药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医学,合理的开发研究这些文化,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民主医药学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的开发研究民间医药学,希望对相关工作有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谭薇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武汉某高校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为制订预防与控制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校社区人群随机抽样442人进行危险因素水平测试和分析.结果 (1)各年龄组的高血压、高血糖、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出率的有明显差异(P<0.01或<P 0.05);(2)年龄的增长与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呈正相关;结论 高校人群是易患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作者:邢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和X线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脊柱的损伤CT比X线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脊柱损伤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 120例中X线发现椎体骨折116例.,CT扫描发现椎体骨折120例.多椎体骨折16例,椎管狭窄38例,损伤部位: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81例,胸腰椎复合损伤16例.结论 X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诊断方法,但因体位和影像重叠的影响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CT在诊断椎管狭窄的程度有重要价值,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片.
作者:陈道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抗心绞痛药可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血及供氧量,恢复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发挥其抗心绞痛作用.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有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P受体阻断药及钙拮抗剂等.本文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发作时与缓解期不同特点分别临床用药.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西医的引入导致中医的溃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求生存而大声疾呼中医药现代化,这是个自省的行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医药现代化演进为了中药现代化,并且如火如荼.如果这算是中医进化史上的一个阶段,那么试问中医药现代化的评判标准是什么?笔者从医近40年,原系西医院校毕业,但是一直在基层工作,早些年各种医疗设备既简陋又缺乏,中药接触比较多.近年来检查设备渐次增加,药物品种也大为丰富,正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众多的中成药被广泛使用.多年来做了大量调查后发现,中成药的使用不合理现象远远超过了抗生素.
作者:杨国样;俞兵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面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机来观察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周围型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稳定期介入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周围型面瘫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5.65%,优于对照组71.43% (P<0.01).结论:及早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 可以明显提高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可摘义齿戴用一段时问后,因各种原因造成损坏或因口腔情况的变化而引起不适应,如义齿基托折断、人造牙脱落或折裂、基托不密合,铸造卡环折断等,经过修理并消除损坏原因,义齿可与原义齿发挥同样的作用.因此掌握了义齿的修理技术并能分析出原因与掌握义齿的制作技术是同等重要的.可摘局部义齿装戴后发生折断的现象在临床上时有发生,近期,我们收集可摘局部义齿戴后不久即折断的患者182例,对其折断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浅谈医院药品冷藏管理
作者:曾胜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调查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的比例,探讨共病焦虑障碍对重性抑郁症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探讨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
作者:刘承强;张秋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理、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诊断明确的116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资料.结果 116例患者好转62例,死亡54例.结论 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由于外伤后的急性脑血管扩张、广泛的脑水肿,脑缺血共同作用的结果 ;治疗措施包括大剂量激素、冬眠亚低温、脱水及手术等.
作者:邢树员;芦义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5月发生的60例护理缺陷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是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工作年限在3年之内,及8年以上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概率较高.结论:认真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及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服务理念和安全意识,加强责任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严格实习带教,对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所裨益.
作者:盛捐专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分析36例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用药方案,综合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出一些监护措施.方法 检索并分析36例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给药方案,总结一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经验.结果 大部分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肝肾损害为主、偶见胃肠道出血、皮疹、下肢静脉炎等.结论 医护人员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注意给药剂量和疗程,避免给14岁以下儿童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尼美舒利.
作者:孟庆莲;杨幸;彭辽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驻店药师具有药学专业知识,在零售药店中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意义重大.
作者:张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80例CHD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B组: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阿司匹林25 mg;另设健康对照组38例,治疗并随访6个月.于入院第2天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3个月后A,B2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醋较治疗前降低(P<0.05); 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TC、LDL C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显著低于A组,HDL C显著升高(P<0.01).B组冠心病加重百分率较A组降低(P<0.05).结论 阿司匹林可降低CHD患者的TG水平,并提升HDLC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朱学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从中药大黄中提取主要游离蒽醌的实验方法,寻求简便高效可行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分别用碱溶-酸沉法;乙醇直接提取法;硫酸水解-乙醇提取法;硫酸-氯仿、乙醚提取法等,来提取大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结果:汇总以上大黄中提取总蒽醌的方法 发现,实验室用硫酸和氯仿(1:5)混合溶液提取两次,共3h,简便高效.结论:硫酸-氯仿提取法在实验室提取中高效可行.
作者:李玉贤;王立鹤;冯焕姣;王雅君;梁冬雨;化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丹参酮酮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丹参酮组30例,参麦组28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两组分别加用丹参酮酮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8天.结果 治疗后丹参酮酮和参麦均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参麦组较丹参酮酮组为优(P<0.05).结论 丹参酮注射液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功效,参麦注射液虽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改善肝功能的疗效较丹参酮注射液好.
作者:连传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观察其用药1,2周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GS(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2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用药后1周,心绞痛止痛总有效率为76.7%.其中显效率为56.7%;用药后2周,心绞痛止痛总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66.7%.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缓解心纹痛发作,改善心肌的缺血症状,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戴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危急重症之一,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其致残、病死率均较高.我院2007-2010年共收治SAH患者56例,现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韩新威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