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胆囊乳头状腺瘤的诊治

王锦林;高晓

关键词:原发性, 胆囊, 乳头状腺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乳头状腺瘤的诊治;方法:对18例原发性胆囊乳头状腺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只有1例术前确诊,其余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论:本病的确诊仍需病理证实,手术是好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时机.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综述类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甙,一部分是游离形式,经长期自然选择过程而形成.黄酮家族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用功效,另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临床价值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本文就其近年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增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随机病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培噪普利治疗观察心电图上ST-T变化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 治疗组ECG上ST-T及心肌酶谱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性心肌缺血用培噪普利治疗可使心肌缺血得到改善.

    作者:高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单纯粘膜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附51例报告)

    目的:探讨仅行粘膜电切而不进行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5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分成两组,一组26例为对照组,行粘膜电切(或电灼)加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一组25例为研究组,仅行膀胱粘膜电切治疗.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膀胱镜检查病变有无残留或新发以及症状改善情况,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粘膜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是可行的,可节省治疗费用,节约社会成本.

    作者:黄强;冯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效果,并且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结核性脑模型患者104例,随即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为本文的治疗组,另外一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一个疗程以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可缓解结核性脑膜炎的症状,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祥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异烟肼联合丁胺卡那氧气雾化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目的:观察异烟肼0.05g,丁胺卡那0.1 g.生理盐水20m1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有效性.方法:8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住院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身化学治疗,治疗组在全身化学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结果:8个月后治疗组痰菌阴转44例(100%).对照组痰菌阴转36例(8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8个月后治疗组肺不张治愈率100%,明显高干对照组77.2%;治疗组胸片病灶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68.2%.提示治疗组比对照组痰菌阴转率高,胸片病灶有效率及肺不张治愈率高,疗效较好.?支气管镜复查结果 比较:治疗组经2个月强化期治疗,局部治疗,支气管病灶治愈率高,对照组经强化期治疗疗效仍不满意.结论:雾化吸入是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早期配合雾化吸人治疗,疗效显著.支气管内膜结核在全身化学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疗效高,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长英;娄艳霞;朱春杰;吕毅;丁玉洁;张静;李玉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夜间观察与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支气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夜间加重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特征,哮喘引起猝死大多发生在夜间.因此,夜间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甘草泻心汤合康复新液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口腔粘膜反复出现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病虽不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西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中医从调理脾胃角度出发,使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煎汤代茶,及康复新液含服,能明显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总有效率达86.36%,疗效确切.

    作者:庄晓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慢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14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前者给予恩替卡伟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汤剂治疗.结果:西医组有效率为63.2%,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80.7%,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王建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利拉萘酯喷雾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 建立利拉萘酯喷雾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利拉萘酯喷雾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 进行验证和试验.结果 经方法 学验证实验得出,利拉萘酯喷雾剂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计数,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结论 经验证该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适用于利拉萘酯喷雾剂.

    作者:赵赢;尹美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医心脏形体及其医理研究

    中医的心脏有其形体基础,这从历代关于心的解剖记载和相关图谱中就可得知.对中医心脏认识的模糊,不利于正确掌握临床诊治技艺.更有甚者会对中医的科学性、实效性产生怀疑.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深化护理服务突出人性化管理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对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 实施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护理质量.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实行岗位淘汰制.以病人为中心,强化护理服务流程,加强护患沟通.结论 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持续改进,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彭云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牙周脓肿疗效与血糖控制水平关系的探讨

    目的:对牙周脓肿疗效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60例牙周脓肿患者血糖正常组12例、血糖控制良好者22例和血糖控制不满意组26例的疗效和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正常组、血糖控制良好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疗效组间二、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三组患者除血糖控制不满意组餐后二小时血糖下降不明显外,其余各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牙周脓肿患者的疗效与血糖控制水平有关,血糖控制水平也受牙周脓肿病情的影响.

    作者:包娅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脏骤停急救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各种因素对心肺复苏(CPR)结果 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69例心肺复苏患者心脏骤停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69例患者,复苏成功16例,复苏失败53例,复苏开始的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有密切关系.

    作者:肖仁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浅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前X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意义

    目的:了解前X基因在HBV相关HCC患者中的流行病学分布、前X基因和HBV基因型与HCC的临床关系方法:患有乙肝的肝细胞肝癌患者(HCC )35例,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基因分型.结果:HCC患者35例中B基因型1例,C基因型24例,B/C混合基因型8例,未定型者2例.明确基因型的患者33例,进一步扩增前结论:HCC患者中C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较为多见.前X多肽在HCC患者中有较高的编码率,前X区多肽可能和HCC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汪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0年各临床科室应用参麦注射液,按卫生部ADR判定标准筛选的ADR病例56例,并进行分类处理.结果:参麦注射液的ADR主要有过敏性皮疹、腹胀、腰背剧痛、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等.结论:参麦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用时应加以重视,加强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田亚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甘露消毒饮加减治疗夏日便秘

    观察中药甘露消毒饮加减治疗便秘的疗效.方法:52例便秘证治分类为热秘夹湿的患者采用甘露消毒饮加减内服治疗.结果:治愈5例,显效37例.好转6例,无效2例.结论 采用甘露消毒饮治疗便秘.

    作者:仲丙广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状况

    目的:了解基层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年收治的201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率为8.0%,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肠道等;≥60岁患者为高危人群,主要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住院天数≥20 d感染者占85.08%.结论:神经内科病房为医院感染的重点区域,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病、侵入性操作等为影响因素,防治关键是减少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做好消毒隔离.

    作者:李行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3601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3601份标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1T )测定,结合临床探讨AM检测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方法:取门诊及住院病人3601份标本,离心后用日本东亚SYSMEX-CA530血凝仪检测APTT,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01份标本3350份APTT正常,234份标本APTT延长(肝病标本160份,大量输库存血标本18份,产后出血DIC标本14份,用抗凝药物标本及溶栓药标本42份);APTT缩短标本17份,(心梗标本7份,深静脉血栓2例,脑梗死标本8份.结论:1、对轻型的出凝血缺陷的意义较小.2、对具有高危手术的患者有重要意义.如肝病、妇产科手术、大量输入库存血、应用抗凝药后的病人,则应对止凝血筛检实验作出评价.3、对小手术(牙科、皮肤活检等),如患者无出血时.则无需筛检实验.

    作者:陈文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胆囊炎患者术后治疗和护理分析

    胆囊炎的术后治疗和护理是康复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手术与康复出院之间极为关键的过渡阶段.术后治疗和护理的目标是为重建患者生理平衡,减轻疼痛和不适,预防并发症发生,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在对我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胆囊炎的98例患者术后治疗的跟踪记录,统计患者的治愈率及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对胆囊术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朱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护士产生疲溃现象的原因浅析及对策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给护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减缓工作中的疲溃现象与护理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产生了疲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对策作出初步的探索,旨在为今后有效地解决护士工作疲溃现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王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