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迟;胡磊;胡建国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应随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力求达到公平和效率并举的政策目标.方法:本研究对象为长春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问题.调查内容包括服务人口、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设备配置、业务用房等多方面资源配置基本内容.结果:采用普查法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长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问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现状;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问题.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吉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基本公平;政府应健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有效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扩大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加大力度进行业务培训,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适宜人才进社区;建立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
作者:朱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男,27个月.生后发现左膝肿物,逐渐增大活动受限2个月入院.查体:左膝内侧隆起,皮肤无异常,皮下触及4×5cm大小肿物,质韧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左膝关节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表现:左膝股骨远端内后方皮下见类圆形软组织肿物,大小约4.5×5.0cm,密度欠均匀,内见片状钙化灶,与邻近组织界限尚清,边缘见分叶.
作者:孙晓云;杨晓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自主神经活动在变异性心绞痛中的作用.方法:检测试50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142次短暂心绞痛发作事件,分析心绞痛发作前、发作中及发作后的心率变异性.结果:在心绞痛发作期间,心率变异性降低.时域参数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结论:在日常活动发生变异性心绞痛过程中,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段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1、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强化实验指导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2、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宁海涛;马悦佳;杨冬奎;邓瑾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实现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时,及时准确传递患者信息,达到全程的、连续性的、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目标.方法:建立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从患者目前状态、背景、评估、建议、时间和责任人5个方面进行交接,完善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流程.结果: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痕迹管理,强化护士责任意识.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具体落实,科室之间责任明确,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杨忠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头皮撕脱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给予患者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心理支持.根据患者伤情及采取的手术方法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21例患者中,5例行头皮原位回植,3例全部成活,2例部分成活;12例行撕脱头皮反取皮回植,4例行颅骨钻孔、二期植皮,植皮均成活.结论:根据头皮撕脱伤不同的处理方法,采取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赵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4月住院的95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常规护理的病人为对照组,2010年5月-8月住院的10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病人为观察组,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服务满意度,病人疾病知识掌握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服务满意度,病人疾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病人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能提高病人服务满意度及病人疾病知识掌握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临床上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疾病治愈率,提高护理人员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作者:代必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武清区内流动人口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基础水平,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和重点.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10名15-50岁流动人口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57%,5条主要核心信息的全部知晓率为53%;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的合理态度持有率为23%;获得结核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听别人说的(70%)、电视(70%)、广播(63%).结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把女性、贫困、文化程度较低的流动人口人群等作为重点宣传对象,促使人们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氛围.
作者:韩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虽着输血事业的快速进展和社会上突发事件的屡次发生,大量输血作为抢救和治疗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已被社会认可和肯定.而大量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输血虽是一简单的治疗程序,但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常潜藏其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进行安全输血,既达到预期应有的治疗效果,又可避免由于输血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抢救中尤为重要.
作者:史艳丽;许朋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下称新农合),为了解几年来新农合工作进展状况,分析几年来奈曼旗新农合工作的影响因素,为增强、促进新农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现对2005-2010年间新农合工作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作者:冯淑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朝阳市中心医院通过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对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1、强化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2、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质量;4、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5、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行业作风建设工作.结果:行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进一步改善.结论:加强行风建设成为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
作者:苏丹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唐代蔺道人所著,全书三章,收方剂45首,用药160余种.总结了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记载有洗、贴、掺、揩以及内服诸方药,奠定了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与用药的基础,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我国现存早的骨伤科专著,奠定了中医骨伤科治疗学基础,对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起有重要作用,现浅谈<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骨伤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天喜;李响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于2000年被引进中国,开始投入临床应用.我院2006年3月开始应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至2010年9月共实施13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35例,男77例,女58例;年龄33~62岁,平均47岁.病史3~11年.Ⅲ度及以上痔124例,直肠粘膜脱垂9例,直肠前突2例.就诊时突出的症状是便后痔核脱出于肛门外,需用手推方可还纳于直肠内,如有炎症水肿痔核嵌顿手推也不能还纳.
作者:毛华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健脾润肠汤治疗老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脾润肠汤治疗本病76例.结果:总有效率93%.提示健脾润肠汤治疗老年便秘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志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1]和<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2]规定,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每年必须参加省级以上实验室组织的能力验证考核:包括盲样血清和职能问卷调查表.按规定时间统一检测并上报结果及相关材料,由省疾控中心专家组统一进行评定,合格的实验室获得相应证书,同时取得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能力资格.
作者:付翠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宜良县人民医院2006年至2009年双胎分娩孕期的观察,与正常单胎分娩孕期比较,分析双胎妊娠是否易发生早产.结果: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更易发生早产.结论:双胎妊娠妇女,要加强孕期保健,避免发生早产现象.
作者:董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更年期是每个正常妇女都必须经过的生理阶段,虽然这时候她们中很多人还肩负着工作、家庭两副重担,但体内生理变化及各脏器都已产生了由盛趋衰的转变.某些老化的征象已开始显露,许多老年病亦悄悄地埋下了隐患.因此,广大更年期妇女姐妹应该运用现代科学知识,自觉维护自已的身心健康,保持乐观的情绪,以便有充沛的精力,清晰的思维,良好的智能,延缓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及老化,有意义地度过生命后1/3的时光,继续对社会及家庭作出贡献.
作者:杨婷;刘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妇产科急症是下腹部急诊患者中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腹部B超诊断仪的普及,超声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范围日益广泛,诊断符合率不断提高,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0例妇产科急症进行分析,探讨B超在妇产科急症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秦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确定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方法: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果:事件中进食可疑食物史360人,累计发病54人,发病率15%,均治愈.结论:经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确定为一起变形杆菌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事件.
作者:金文硕;申文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开展计划免疫后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永善县历年麻疹疫情资料、个案调查资料及调查报告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计划免疫后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下降了99%以上、打破了周期性流行规律、呈散发状态、发病季节从冬春二季转移到春夏二季占发病数的88.21%)、发病年龄从小年龄组逐步向大年龄组转移(使用疫苗前0~岁组占86.40%、5~岁组占12.50%、10~岁组占1.0%、20岁及其以上占0.1%;使用疫苗后0~岁组占41.50%、5~岁组占29.50%、10~岁组28.50%、20岁及其以上占0.5%;计划免疫后0~岁组占20.65%、5~岁组占32.61%、10~岁组占40.76%、20岁及其以上占5.98%);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重症典型病例逐渐减少、轻症非典型病例逐渐增多、病程较短,其病情轻重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关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泛开展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可显著降低麻疹发病率;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其病情较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患者轻,病程短;非典型病例增多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作者:姚定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