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华;郭敬志
血瘀证是中医学未病、潜病状态的一类病证,可引起中风、痹证、肿瘤等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步加深,活血化瘀作为血瘀证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活血化瘀主要依靠药物、艾灸等方法的运用,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血瘀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李莎莎;肖雪;王跃生;舒任庚;肖玉春;史留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熟地黄中的果糖进行定量.方法:薄层板为硅胶G板,以正丁醇-吡啶-水(16:15:4)为展开剂,以380 nm为测定波长,465 nm为参比波长.结果:熟地黄果糖在1.88~9.40μg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2.713%(n=6).结论:采用本方法测定熟地黄中果糖的含量是可行的.
作者:李军;张丽萍;游志恒;王晓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中医邪实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临床各期患者198例,运用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调查表现察慢性肾衰竭邪实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血瘀兼证是出现率高的邪实兼证,与其他邪实兼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湿热兼证的出现率高于湿浊兼证(P<0.05),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湿浊兼证的出现率高于湿热兼证.从原发病中的分布来看,慢性肾间质疾病湿热证的出现率低于其他疾病.水气兼证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疾病中出现率高于其他疾病.结论:慢性肾衰中医病机错综复杂,正虚邪实贯穿始终,虚实夹杂是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候特点.
作者:张琳琪;刘红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论述潜熄宁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的和谐发展的关系,并举出数个典型病例为验证.
作者:郭振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蒿芩清胆汤对湿热型黄疸的退黄作用,并探讨其退黄机理.方法:用CCl4造成小鼠进行急性肝损伤,模拟人体肝细胞性黄疸模型,设正常组、病理组、蒿芩清胆汤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及思美泰治疗组.结果:表明蒿芩清胆汤具有护肝降酶,利胆退黄的作用.结论:蒿芩清胆汤是治疗湿热型黄疸的有效方荆.
作者:包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妇科养荣片的提取工艺.方法:水提取正交实验.结果:提取次数(A)提取时间(B)对浸膏得率和芍药苷的转移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加10倍水,煎煮时间为2.5 h,第二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2 h为佳工艺.
作者:帅银花;王琼;赵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依据中医教育的基本特点,提出了中医教育应以继承为本的观点,认为中医教育只有坚持这个方针才能不断向社会输送大批中医专门人才,进而对继承性中医教育提出独到的见解.
作者:李高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化痰散结中药甲肿消对甲状腺FRTL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水煮浸渍提取方法制备甲肿消提取液,甲状腺FRTL细胞株采用含6H的F12培养基培养.中药提取液作用培养细胞,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甲肿消对FRTL细胞的增殖影响;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P1单染,流式DNA定量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甲肿消作用24 h,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0.8 mg/ml(含生药浓度),大抑制率浓度为4.0 mg/ml.甲肿消作用后G0/G1期细胞增多,S和G2/M期细胞减少,增值指数(PI)显著降低,细胞凋亡增加;同时发现甲肿消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与作用剂量、作用时间成正相关.结论:甲肿消通过阻滞细胞从G0/G1期向S期转换,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同时可诱导FRTL细胞的凋亡,并与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正相关.
作者:朱晓云;祁鑫;王兆礼;楚晓燕;吴欣芳;刘喜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走罐刺血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针刺结合走罐刺血治疗,对照组86例采用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51.2%,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走罐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作者:张素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从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与PBL教学的不同点入手,提出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应是医学生教学活动的终目标.概述了PBL教学方法在<伤寒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拟解决的方法.
作者:谢忠礼;闫秀娟;韦大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王国斌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因脾虚、阳虚、气滞、都热、湿阻、瘀血引发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治疗上以见胃之病,知肝犯胃,先疏肝抑肝治未病,治以养阴益气补阳相佐,养胃阴不忘滋肾阴等方法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作者:聂小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本文采用院内制剂渗透粉(全蝎、蜈蚣、白花蛇、生川草乌、生附片、花椒等)穴位中药渗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并与传统骨盆牵引组50例对照,结果显效4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有效率97%,优于对照组(83%),P<0.05.
作者:郭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依北柴胡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从选地整地施肥、催芽播种、中耕除草定苗、摘心除蕾抽苔、防病虫害、采收加工诸方面论述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张春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艾克清胶囊对荷瘤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方法:艾克清胶囊1.0 g/kg/d、2.0g/kg/d、4.0 g/kg/d给小鼠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天,然后尾静脉注射1%明胶溶液稀释的25%印度墨汁,取血测定其光密度,计算单位时间内炭粒廓清率.结果:艾克清胶囊对小鼠的吞噬指数K及校正吞噬指数α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5~0.01).结论:艾克清胶囊有促进小鼠网状内皮吞噬功能的作用,说明本品具有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崔亚伟;贾亚泉;李宗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盾叶薯蓣种质资源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在优化盾叶薯蓣薯蓣皂苷元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HPLC法对生长在相同环境下,不同产地来源的盾叶薯蓣引种驯化前后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盾叶薯蓣引种驯化前后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变化与盾叶薯蓣种质有关,不同种质之间差异明显.结论: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因此选择优良的种质是提高薯蓣皂苷元含量,实现盾叶薯蓣GAP基地建设的关键.
作者:谢彩侠;高山林;秦惠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提出了采用小活络丹加减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方法,研究了37例患者采用此方法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该方法有效止痛同时结合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祛风除湿通络及一般治疗,疗效显著,是一种简便、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李明哲;王志方;王风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优选护肝降脂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设计法,以失黄酚含量为指标优选决明子、泽泻的乙醇提取工艺;以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优选黄芪、丹参、山楂的提取工艺.结果:决明子、泽泻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0%、乙醇加入量为药材的10倍、提取2次,每次1 h;黄芪、丹参、山楂的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10倍,煎煮时间1 h,煎煮次数2次.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王霆;崔永霞;张丹;王淑美;梁生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研究延参健胃胶囊对艾滋病痞满病的影响及对胃电特点的分析,试图探讨痞满病的诊断依据,并寻找延参健胃胶囊疗效的客观指标,并评价其疗效.
作者:周立华;郭敬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制备牡丹洗剂,质量控制和体外抑菌考察.方法:UV法测定丹皮酚的含量,考察对枯草芽孢杆茵、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茵效果.结果:丹皮酚在275 nm处有大吸收波长,在2.04μg/ml~10.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69%,牡丹洗剂的平均标示百分含量为100.22%.牡丹洗剂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茵的抑茵圈大小分别为6.5±0.1 mm、6.6±0.1 mm、8.0±0.1 mm.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体外抑茵实验表明,牡丹洗剂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冯书晓;刘振;王金枝;许文明;刘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少林正骨凝胶中樟脑、冰片、薄荷脑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采用DB-5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涂布厚度0.25μm);柱温为100℃.结果:樟脑对照品进样量在0.8μg~2.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3%,RSD为1.32%(n=6);龙脑对照品进样量在0.5μg~1.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7%,RSD=1.57%(n=6);薄荷脑进样量在0.5μg~1.7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为1.72%(n=6).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国民;杨工昶;齐赤虹;王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