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展球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重症心脏监护病房(CCU)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CCU病房中的3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机器测量中心静脉压(CVP),对照组采用人工测量CVP,总结其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的置管时间为(87±25)d,并发症发生率为1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V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王世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以多饮、多食、多尿、休重减轻为临床表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可致器官组织损害,引起脏器功能障碍以致功能衰竭.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1].而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2].通过病人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了解其健康状况,做出恰当的健康医疗决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真正实现病人参与疾病的自我护理.
作者:欧双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的影响.方法: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透析治疗,干预组在常规透析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疗程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但干预组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满意度75.0%(21/28),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6.4%(27/28),两组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可以降低血压,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左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该公司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配套下属企业,随着钢铁集团产能的扩大,为了满足实施高炉富氧和炼钢对氧气等工业气体的需求而建.本项目制氧生产工艺复杂,工艺步骤多.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者:张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通过GMP认证,是制药企业获得药品生产资格的必要条件,制药企业都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认证.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后,能否保持发展和提高,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群体的素质,取决于企业动态的持续的药事法规、GMP的再培训是否实施、对培训效果是否进行评估.通过GMP认证只是GMP管理的起点,GMP管理的理念应该贯穿药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制药企业实施GMP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当前我国制药企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对GMP管理的体会.
作者:赵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包装是灭菌技术的重要环节,在医疗上,多采用传统的棉布包装方法,使用有效期为7d.灭菌效果虽然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物品易受纤维、棉絮的污染,易受潮,保存时间短.
作者:巫少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药新药的筛选方法.方法:建立现代中药新药筛选系统,利用OLIGo芯片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基因表达差异谱数据库、高速计算机和处方模拟软件,对整体动物药效学试验验证,达到对中药新药有效性的检测.结果:新药筛选系统可使中药的理论和作用机制明确,使使中药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结论:新药筛选系统是一个中药研究的有效方法,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吴彦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搞清楚中药咸秋石和淡秋石的产地和加工方法、化学成分、鉴别特征、功效及主治的区别,给临床大夫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王友川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补法的具体内容甚多,既有补益气血阴阳的不同,又有分补五脏之侧重,但较常用的治法分类仍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为主.
作者:李黎华;汪磊;叶绘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1.资料与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阑尾切除患者113例,男性72例,女性41例,年龄在7~81岁,其中穿孔者20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单纯性阑尾炎50例,其中切门感染1例.
作者:朱展球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早期筛查及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预防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站产科门诊搜集处于孕早期,在经过50g葡萄糖实验(GCT)证实糖耐量正常的20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干预组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在24周的时候再次对两组进行50g葡萄糖实验(GCT),异常者再进行糖耐量实验(OCTT).追踪随访,记录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并进行卡方的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的人数、年龄、胎次、体重、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经统计分析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干预组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常规进行早期的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降低,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可以作为妇幼保健院的重点工作项目之一.
作者:戈桂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阿魏酸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ACI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与阿魏酸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凯霞;吴文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注射液泵注在脑血管痉挛期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100例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泵入,观察其副作用及用药后的疗效.结果: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泵入后,12小时头痛缓解10人,24小时头痛缓解20人,2-3天症状好转45人,20人一周内好转,5人疗效不明显.18例患者出现副作用,其中静脉炎占多数.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脑血管痉挛疗效明显,副作用可预防.
作者:杨俊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献血办公室在献血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职能,献血办公室人员的素质对做好献血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献血办公室人员如何加强自身修炼和自我提高进行探讨.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寻找治疗乳腺囊肿简单、实用、有效的临床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穿刺加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治疗和单纯穿刺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23例,治愈率76.67%.两组治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复发2例(6.67%);对照组复发7例(23.33%).两组复发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穿刺加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囊肿较单纯细针穿刺取得更好的近期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而且临床操作方便.对患者的创伤较少,便于患者接受.
作者:张美华;邱梅兰;刘忠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西乐葆对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72例患者(男38例,女34例),均每日早晨服用西乐葆0.2g,疗程为8~10周.结果:治疗10周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大小便常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西乐葆对老年人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剑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针对目前市两级药品无编制无经费情况下开展工作困难,及下一步成立市县两级监测中心工作建议.
作者:刘静;赵璨;闫晗;巩新玉;李蕾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5月我院对39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治疗,其中开放骨折12例,闭合骨折27例,上1/3骨折11例,中1/3骨折13例,下1/3骨折15例.骨折按AO标准分类:A型13例,B型15例,C型11例.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得随访,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25周,平均13.8周,骨折均愈合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无一例发生感染、桡神经损伤、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再次原位骨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无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崔太镇;江劲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对确诊为子宫肌瘤的81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每天口服12.5mg,连续口服3个月,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血常规、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所有患者闭经、贫血得以纠正,血红蛋白上升,E2及P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作者:康伟;李绥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前农村医学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届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少之又少.农村缺乏真正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现状及对医学教育模式的探讨,探索加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策略.
作者:郑诗;许冬武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