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温洁

关键词:中医药, 围绝经综合征, 研究进展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自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度时期内出现的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如潮热、盗汗、烦躁、心慌、皮肤感觉异常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到目前为止,西医治疗主要是依赖激素,虽然疗效肯定,但长期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阴道出血、乳房胀痛已经恐癌的远期优虑,都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中医药有其独特优势,植物雌激素和中药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舒适护理在放射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放射检查以及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输卵管造影检查、100例磁共振成像、50例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以及介入前后,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舒适护理.结果:舒适治疗在放射线科整体护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结论:对于放射科实施舒适护理,不仅提高了检查的准确性,减少了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也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蔡军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在静脉输液护理操作中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静脉输液排气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找出一种比较理想的静脉输液排气方法在临床中推广使用.方法:先将挤压排气法(简称挤压法)安排到大外科五个护理单元,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简称改良法)安排在大内科五个护理单元训练应用6个月,在当年九月份的护理操作考核中专门安排1名记时员统计密闭式静脉输液大外科组,大内科组每人排气所用的时间以及一次排气的成功例数.两个组参考的护士均不知详情,排除干扰因素.结果:改良法与挤压法相比,改良法排气时间少于挤压法,P<0.01,一次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挤压法,P<0.01.结论:改良法排气速度快,一次排气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已在我院全面推广使用.

    作者:曾广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机制与疗效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理与临床疗效.方法:76例经内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片20mg,每日睡前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疗程8周.结果: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74例患者复诊后,治愈69例,治愈率占94.6%,好转3例,有效率占97.4%,无效2例,占2.6%.结论:埃索美拉唑与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桂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早期筛查及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筛查及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预防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站产科门诊搜集处于孕早期,在经过50g葡萄糖实验(GCT)证实糖耐量正常的20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干预组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在24周的时候再次对两组进行50g葡萄糖实验(GCT),异常者再进行糖耐量实验(OCTT).追踪随访,记录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并进行卡方的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的人数、年龄、胎次、体重、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经统计分析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干预组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子痫前期、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常规进行早期的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降低,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可以作为妇幼保健院的重点工作项目之一.

    作者:戈桂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8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常规治疗后采取奥曲肽静脉注射.结果:38名患者在奥曲肽治疗后,18例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占47.4%,总有效人数34人,占89.5%.结论:奥曲肽临床治疗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郭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靠性.方法:选取门诊病例56例,70个牙,其中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26例,30个牙;牙髓炎30例,40个牙,均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结果:术后1年复查,两组治愈率分别是93.3%,92.5%.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可以提高治愈率,同时具有复诊次数少、疗程短的优点.

    作者:李昭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对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6例临床分析.方法:全麻下开颅,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结果:临床治愈96例,植物生存12例,死亡18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多因血压过高引起,所以术前、术中及术后控制血压尤其重要,显微镜下手术可以达到术野清晰,止血彻底,减少脑组织损伤的目的.

    作者:戴刚;温辉;张欢欢;苏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浅谈住院(病区)药房的工作质量管理

    药房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经济状况和医院的形象.因此,抓好药房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药剂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药房不仅要保证提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药品管理、药剂人员素质管理和建立并完善规范化管理体制是提高药房质量管理的关键.

    作者:李正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患儿手术感染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现代医学科技的应用和创新越来越受用于临床,小儿的外科手术技术也在应用中备受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信任和青睐.但是,患儿处于特殊的生理发育时期,对于临床上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有一点的影响.目前,随着医学技术和手段的提高,手术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多的适用于患儿,并且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突出表现.随着手术的增多,患儿因手术而患感染的比重也逐年增加.为了保证患儿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避免手术感染的发生,本文对患儿手术感染的护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加以分析和总结.目的是提高患儿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患儿手术感染的发生,确保手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护理和预防的具有可行性的参考.

    作者:李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12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STT参数差异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STT的差别,为12导动态心电图STT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对象共600人用常规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和12导动态心电图的连接方式分别描记心电图,然后比较两种连接方式心电图STT的差别.结果:两种导联联接方式,ST段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55例,一致率为92.5%,但动态心电图的ST改变较常规心电图显著;T波正常或改变基本一致的561例,一致率为94.8%;结论(1)两种联接方式,虽然ST段的一致率为92.5%,但动态心电图的ST改变较常规心电图显著,所以动态心电图的ST诊断标准应比常规心电图的ST诊断标准更为严格;(2)两种联接方式T波的一致率为94.8%差别较ST段小,在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T波时,可适当考虑这一情况.

    作者:王春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5月我院对39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治疗,其中开放骨折12例,闭合骨折27例,上1/3骨折11例,中1/3骨折13例,下1/3骨折15例.骨折按AO标准分类:A型13例,B型15例,C型11例.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得随访,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25周,平均13.8周,骨折均愈合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无一例发生感染、桡神经损伤、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再次原位骨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无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崔太镇;江劲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常见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性常见疾病与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本院体检部260份老年体检的资料,严格按照诊断标准,根据健康检测结果分为5个患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共6组.各组于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结果:非健康的五组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差异.结论:老年常见疾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有关.

    作者:王仲启;马瑞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胃石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石的有效方法.方法:48例胃石患者经胃镜应用圈套器、异物钳及活检钳将胃石切割、钳夹至0.5cm左右碎石,胃内注入5%碳酸氢钠200ml后口服5%碳酸氢钠100ml,每日4次,并应用奥美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点,每日2次,口服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3天后复出胃镜.结果:48例患者中45例患者经1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3例2次镜下治疗胃石消失,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下物理碎石结合碳酸氢钠溶石是治疗胃石症的有效方法,患者花费低,痛苦小,风险低,器械简单,便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娇;孟艳玲;宋丽娟;张桂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肝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肺炎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40例婴幼儿肺炎病例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患儿,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1].

    作者:杨发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新形势下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探讨

    在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医院档案管工作的手段、方法和内容等都发生着重要变化.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使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服务,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通过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了解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出应对措施,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发展.

    作者:王琼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病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外科治疗.方法:2001年01月至2010年06月手术治疗胸下段食管贲门癌264例,均为胸内吻合,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8例,发生率3.3%.对该8例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均行开胸探查冲洗、重新置胸管充分引流、常规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空肠造瘘肠内营养,并给予抗感染、静脉营养、持续胃肠减压治疗.结果:治愈7例,1例瘘口经胸腔与胸壁形成窦道,二次术后32天死于肺部霉菌感染.结论:对于早中期食管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积极开胸冲洗并重新置管确保胸腔引流通畅,常规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洪银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镇痛和肌松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较快,神经阻滞情况、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防止前来反映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沈志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乳腺癌根治术的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目前,手术切除是乳腺Ca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有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保乳切除术、以改良根治术为主.乳Ca根治术在切除患者乳腺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上肢正常功能,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

    作者:郭素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宫腔电切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143例

    目的:探讨宫腔电切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子宫黏膜下肌瘤143例行宫腔电切镜治疗,随访观察术后月经的改变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月经过多有效率97%;腹痛患者有效率100%.结论:使用宫腔电切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可靠.

    作者:韦励;陈健华;张斌;陈文姗;李栩萍;梁见弟;甘嫦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迅速抢救的方法,并掌握相应的抢救措施.方法:收集我院产科自2010年5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大出血病人共84例,年龄20~36岁,平均27.4岁,孕周38~42周,平均40周,产后出血500~4000ml,平均2200ml,初产妇71例,经产妇13例,自然顺产妇65例,剖腹产19例占.其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出血者63例,占75%;胎盘因素11例,占13.1%;软产道损伤10例,占11.9%,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者.结果:84例均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正确诊断和有效的处理,预后良好并且全部痊愈出.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并且产后出血非常危险必须要求医务人员认真仔细的临床观察,及时的发现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措施.

    作者:张素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