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
目的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尿毒症脑病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病情观察、加强透析以及急救时的护理等工作,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19 例,占59.3%,好转12 例,占37.6%,死亡1 例,占3.1%,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病情观察,加强透析以及急救时的护理等环节,能提高尿毒症脑病病人的治愈率,好转率.
作者:孟亚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两种方法治疗胃溃疡对其血清胃泌素及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胃镜和活检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0例和西医组(对照组)50 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x2=3.98,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可能与血胃泌素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白丽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而不断的变化,护理管理工作也必须不断的更新,即要实行以人为本管理,也要有制度性的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理管理的工作水平,从而做好护理工作.本文就如何做好外科的护理管理谈谈几点体会.
作者:刘焕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髋关节后脱位伴髋白骨折是较为严重的髋部损伤.我院骨科用国产可吸收螺丝钉代替金属螺丝钉行髋臼后壁骨折的内固定,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自2002 年以来,对有较完整资料的21 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吉润;何春;肖德浪;李东海;黄维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30 例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保肝、抗感染、止痛以及H2 受体阻滞剂的对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结节完全消融率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结节直径小于3cm 者完全消融28 个,占77.78%,直径3-5cm 者完全消融6 个,占54.54%,直径大于5cm 者完全消融1 个,占20.00%;结果显示结节直径<3cm者在完全消融率方面明显高于直径>5cm者.1个月后的复查显示有6 例结节直径小于3cm 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测结果明显下降,占54.5%,结节直径大于3cm 的患者中只有4 例显著下降,占38.5%.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具有有效、安全、微创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手术切除耐受力低且结节直径小于3cm 的肿瘤患者.
作者:邹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测定杭白菊茎叶中蒙花苷的含量.方法 以甲醇-乙腈(15:85)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色谱柱为Welch Materials AQ-C18 (5μm,4.6mm×250mm);检测波长:334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 蒙花苷在0.401~2.05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67%,RSD小于1.68%.13批杭白菊茎叶中蒙花苷的含量为(0.258±0.089)%.结论 本方法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为杭白菊茎叶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符冰;刘锐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疏肝汤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胆石症患者130 例,随机分为自拟疏肝汤治疗组65 例,胆石通胶囊对照组65 例.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治疗后两组均可改善胁痛、发热、黄疽、呕吐、便秘,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在改善胁痛、发热、呕吐方而,自拟疏肝汤优于胆石通胶囊.结论 疏肝汤治疗胆石症具有疗效肯定、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等方而的优点.
作者:王炳恒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作用,为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 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2 组,即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对照组,每组30 人,对各组的治疗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心理干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的休克并发症发生率和恐惧、焦虑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能明显提高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郑勤;姜瑞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测量和比较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2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抑郁症患者及22 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VP 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为(98±42)ng/L,抑郁症组 (66±34) ng/L,其血浆 AV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252±47) ng/L,均有显著性差异( t= 7.84,t = 10.42,P 均< 0.01);且抑郁症组 AVP 水平低于精神分裂组,有显著性差异(t= 2.73,P < 0.01).结论 精神分裂患者组和抑郁症组的AVP 水平均低于正常.
作者:范文艳;张疆莉;尹雅玲;李鹏;王歌;张小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阐述脑脓肿的临床特征,探讨脑脓肿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3 例脑脓肿的发病,病因,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 脑脓肿好发于青壮年,血源性和隐源性脑脓肿发病率趋增高,CT 检查是脑脓肿主要的诊断方法.结论 对于脑脓肿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方案,立体定向手术可作为脑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森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科十味片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Zorbaxl C18,流动相为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检测波长316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 阿魏酸进样量在5.032~30.19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г=0.9998,n=6).阿魏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 为1.09%(n=6).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妇科十味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袁梦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透骨草外洗方治疗头部湿性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 例头部湿性型脂溢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透骨草外洗方,对照组外用希尔生,6周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透骨草外洗方在治疗头部湿性型脂溢性皮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任;杨素清;王松岩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哺乳是乳房基本的生理功能,正确护理乳房可以使乳头凸出,便于宝宝吸吮,围产期尤其要做好乳房护理,为母乳喂养创造有利条件.乳房疾病是女性的多发病,注意孕产期乳房保健,可以减少乳房疾病的发生,降低乳腻腺癌发病的可能.孕期乳房护理对产妇产后泌乳、哺乳有重要作用.如孕期不注意护理,产后可发生乳头凹陷、乳头破裂、乳汁淤滞、乳腺炎、乳腺肿瘤等,影响母乳喂养并危害母亲的健康.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心理干预对胃大部分切除切除术患者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8 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 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状况,并能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病人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促进病人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赵素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0岁~60岁发病,男性稍多,起病隐匿,发病较缓慢.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种亚型:自主神经受累(MSA-A既往称SDS)、小脑机能障碍(MSA-C以往称OPCA)、帕金森综合征(MSA-P以往称SND).无论哪种类型,都不同程度地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李国庆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妊高症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中心门诊产房收治的32 名妊高症妇女的护理具体情况.结论 对妊高症患者采取综合性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的生存质量.
作者:常银巧;陈玉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产前子痫急症的救治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 年1 月至2009 年6 月收洽的产前子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经救治后全部治愈,无产后子痫和死亡病例.结论 探讨产前子痫的综合治疗行剖宫产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古丽伊帕尔·艾山;玛甫再提·艾合买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中晚期胎儿唇裂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生产的GE V-730 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对3180 例妊娠15~37 周胎儿颜面部进行三维成像,观察胎儿唇部结构.结果 3097 例成功获得胎儿唇部成像,显示率约92%,发现唇裂7 例,畸型率3.2‰.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唇裂中图像逼真、直观.可对二维超声做以补充,在产前超声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顾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对不同工艺茵栀黄注射液质量进行研究.方法 以黄芩苷含量、鞣质检查、澄明度为主要指标,对不同工艺的茵栀黄注射液进行质量考察.结果 工艺对质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茵陈提取总黄酮,水提醇沉制得金银花提取物,配液后进行超滤或者加壳聚糖澄清,这两种工艺较好且稳定可控.结论 两种工艺均可用于茵栀黄注射液的质量改进,是有效的方法,其中加壳聚糖澄清改进工艺的茵栀黄注射液效果同于超滤,且成本低,且工艺简单,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孙树文;郭跃;王建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肠内营养(EN)[1]是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食物,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的临床治疗方法.近年来,肠内营养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对外科大手术后的营养支持.
作者:赵丹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