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莉
目的:脑梗塞对认知障碍与情感障碍的作用.方法:对首发脑梗塞组70例、复发脑梗塞组80例、健康组49例三组分别进行:Hamilton焦虑量表检测,17项版本的抑郁量表检测及韦氏成人的智力量表检测.结果:两组脑梗塞组病人检测脑萎缩程度直接作用于认知功能与情感障碍.
作者:李秀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急腹症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便为今后此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间收治的216名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病史问寻、B超以及X光等检查分析得出,引起患者出现急性腹痛的疾病分别为痛经[50例]、胃痉挛[50例]、急性阑尾炎[48例]、泌尿结石[46例]、胆结石[18例]、大叶性肺炎[2例]、带状疱疹[2例].结论急腹症作为某些疾病的表现形式,较为常见,在临床上应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以便在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
作者:邹军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电解质紊乱并不少见.但在临床上往往注重肺外脏器的功能衰竭诊断与治疗,而忽视电解质紊乱.
作者:周圆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讨论急性低钾性麻痹的诱因.方法:我院内科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低钾性麻痹35例,对诱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因过度劳累后病发6例,暴饮暴食或饮酒5例,感冒或受凉发病3例,腹泻呕吐2例,使用利尿剂者2例,因发热使用地塞米松解热镇痛药者1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者1例,静脉滴注高渗糖或加能量合剂者2例,患者无明显原因4例.结论:药物不良反应为本病常见原因.
作者:贺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此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本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理用药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东华;李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临床比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流产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流产方式不同分为无痛人流组60例和药物流产组60例.结果无痛人流组镇痛效果、患者出血情况均明显优于药物流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工流产起效快、镇痛好、效率高、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维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集中供应的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协调相关科室,制定完善的器械菜单;培训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技能制定工作流程,手术护士定时指导.结果:提高了器械的清洁度及供应物品的正确率.减轻了手术护士的劳动强度.结论: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注重环节质控,消毒供应中心可以承担集中供应、集中处理的工作任务,确保术后器械的清洁质量,降低手术器械造成的医院感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文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化痰解郁汤中药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种方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R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及社会功能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绍贵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全面系统制定中药饮片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严格选择供货单位及质量验收,严格控制饮片采购量库存量,规范相关储藏养护是实施<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必要手段,同时实行中药饮片小包装这也是控制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勇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脑梗塞所致的偏侧舞动症和舞蹈症(HB-HC)是发生在脑血管急性期的一组症状,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1].现将我院1998-2011年收治的2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5例,女性10例.年龄50~8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10例,急性起病8例.
作者:张玉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清纤方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除常规保肝治疗外,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6个月为1疗程,至少服用1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清纤方治疗,1个月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每月查肝功能,每3个月查HBV-DNA,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各检测1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好转、HBV-DNA水平下降,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观察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清纤方在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方面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HBV-DNA水平,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指标,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作者:申长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羊水过少胎儿电子监护图形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日至2010年10月广西妇幼保健院住院羊水过少80例孕产妇产前胎儿电子监护(NST)的图形变化,并随机选择同期羊水量正常的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结果羊水过少组中,NST监护以基线变异消失以及-过性减速等异常常见,剖宫产率增高,新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增高.结论羊水过少孕妇产前行NST监护时,出现胎心基线变异消失或胎心-过性减速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相关,同时伴有羊水粪染者应及时终止妊娠;羊水过少但羊水清者可进一步监测,选择适当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文莉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降纤酶辅助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在2010年-2011年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降纤酶辅助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实施静滴.30min内静脉滴注完成,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降纤酶,第一次剂量为10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三日降纤酶剂量将为5单位,总剂量为30单位;2组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治疗均相同.结果:2组治疗后ND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辅助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骨科病人因四肢骨折,疼痛明显而持久,而术后病人因惧怕疼痛,影响了术后功能锻炼效果,近年来,镇痛泵广泛应用于骨折术后病人,使病刀顶利的度过了术后初的疼痛期,镇痛效果满意,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其副反应也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我科采用术前教育及术后各种护理措施.
作者:林清;林文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40例患儿使用情况的观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根据患者本身的实际情况,如患儿的年龄、患儿静脉具体情况和患儿每次的输液量,进行选择合适的留置针.由于患儿的年龄情况在护理时要格外严谨.本实验将针对患儿静脉的具体情况选择进行穿刺的静脉,选取合适的留置针,选择适当的进针方法.结果:在40例患儿中有有2例患儿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其余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情况均良好.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可以减少对血管穿刺的次数,减小了对患儿的血管刺激性,减少发生液体外渗的情况,并且针头不会轻易的脱离血管,对于年龄特别小的患儿能随时对其进行输液治疗,减少患儿对输液的恐惧心理.
作者:张素敏;郑雪明;杨林;杨得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通络化纤合剂对矽肺患者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FB)分为6组:肺泡巨噬细胞(AM)粉尘刺激组,AM粉尘加中药干预高、中、低剂量组、无粉尘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FB中TGF-β1和TGF-β1和M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AM粉尘刺激组和无粉尘刺激组FB中TGF-β1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或0.05).AM粉尘加中药干预高、中、低剂量组与AM粉尘刺激组和无粉尘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且中药干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结论:中药通络化纤合剂能够对抗AM诱导与粉尘刺激而形成的矽肺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B TGF-β1和Ⅲ型胶原蛋白有关.而且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
作者:邱昌龙;赵静;杨方;吴范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内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对比情况,以期更好的开展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方法: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于普通钢板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基于髓内钉的方法治疗.结果:经过治疗随访后,治疗组的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的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方法,采用基于髓内钉内固定方法的治疗肱骨干骨折可以加快恢复肘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善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药物流产亦称药物抗早孕,是用非手术措施终止早孕的一种方法,也是现在计划生育领域内的一种新的流产方法,它的诞生填补了器械性人流的缺陷.在一些人流的高危对象中,如剖宫产术半年内多次人流或多次刮宫史等,采用器械性人流手术,不仅手术操作的难度及风险大.而且增加病人痛苦.而采用药物流产(口服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作者:陈运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发生的80例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缺陷定性以一般差错和疏忽为主,用错药居缺陷发生之首,普内科、普外科、儿内科、妇产科是发生缺陷的高危科室,护士及助理护士是发生缺陷的高危人群.结论:健全护理缺陷管理制度.重视护理缺陷管理,加大护士培训与考核力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能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张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1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116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0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作者:杨岗;张金禄;张凤样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