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瑾;白玉贤;崔滨滨
近2年来,我们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在行放、化疗过程中,有13例出现了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现将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刚;彭德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应用细胞动力学方法,探讨短期静脉营养支持对晚期贲门腺癌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997年1月~1999年10月,选择无法根治切除的晚期贲门腺癌患者38例中男22例、女16例,中位年龄54岁.Ⅲ期25例,Ⅳ期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①营养组(12例)、②化疗组(12例)和③营养+化疗组(14例).营养配方:氮0.15*kg-1*d-1,非蛋白质热量20Kcal*kg-1*d-1,肠外营养支持平均7天.联合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28天为一周期,完成至少2个周期.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胃镜检查,对肿瘤及正常胃粘膜的不同部位进行采样,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对照分析三组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DNA含量、倍体类型及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比较组间的化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肿瘤细胞S期和S+G2+M期的百分数在营养组明显增高(P分别<0.01和<0.05),营养+化疗组显著下降(P均<0.001),化疗组无变化(P>0.05),各组正常胃粘膜在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营养+化疗组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短期静脉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刺激贲门腺癌细胞增殖的同时能增强贲门腺癌的化疗效果.
作者:魏文杰;刘建东;才又红;杨景国;刘丽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国产去甲长春花碱(商品名盖诺)在治疗NSCLC中已证实有显著疗效,以它为主组成的化疗方案亦正在临床中逐渐广泛应用,1999~2000年,我们采用盖诺加顺铂(DDP)和氟脲嘧啶(5-Fu),即NPF方案联合化疗治疗ⅢA~Ⅳ期NSCLC 31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周荣军;孙冲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以醛氢叶酸(CF)与氟尿嘧啶(5-FU)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增效作用.方法:106例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3例,应用CF+CAF方案,即醛氢叶酸0.2g/次,静脉滴注,第1、2、3天;环磷酰胺0.5g/m2,静脉注射,第1、8天;阿霉素35mg/m2(或者表阿霉素60mg/m2,或者吡喃阿霉素35mg/m2),静脉注射,第1天;氟尿嘧啶0.5g/m2,静脉滴注,第1、2、3天.21天重复,连续2~3周期为一疗程.B组53例,单用CAF方案,药物剂量、用法、疗程同A组.结果:A组近期有效率为77.3%,生活质量(KPS)改善率为75.4%,B组近期有效率为56.6%,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4.7%,两组比较,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A组的口腔炎、腹泻、白细胞数下降、静脉炎及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脱发、心电图改变、血红蛋白量下降、血小板数下降及转氨酶增高等毒副反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CF能增加5-FU的疗效,毒副反应亦有所增加.
作者:唐铁钢;张英;贺泽文;褚筱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也不断上升[1].晚期大肠癌预后差,复发、转移后化疗效果不理想,多年来,5-Fu一直是治疗大肠癌的首选药,治疗大肠癌的近期有效率约20%[2].第三代铂类--草酸铂(L-OHP)的问世,使大肠癌化疗的疗效有所提高.我们自1997年10月~2001年10月用L-OHP加5-Fu、CF治疗大肠癌疗效较好,毒性较轻,患者能耐受,现报告如下:
作者:仲琴;潘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脉饮加减用于阿霉素引起的心肌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40例非霍奇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予以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化疗同时服用生脉饮加减.结果:治疗组ECG异常者的共2人次,反应率为1.67%,对照组ECG异常者共25人次,反应率为20.8%.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随着阿霉素治疗总量的累积EF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脉饮加减具有预防和减轻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的损害作用.
作者:倪敏;欧阳学农;戴西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术前电化学治疗对食管癌的作用.方法:50例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癌病人术前行电化学治疗,治疗电压:5-6v,电量:250-350c;全部病人予电化学治疗后1-3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标本作肉眼观察及组织病理、电镜观察.结果:经病理及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肿瘤表面与电极接触区阳极黑痂凝固性坏死,阴极区水肿性坏死,疗效以缩窄型佳,其余类型均伴有正常食管壁损伤,电量达300c时损伤达外膜层.结论:1、电化学治疗为食管癌综合治疗提供了新手段,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尤其是不能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高危中晚期病人,宜积极行电化学治疗.2、由病理及临床观察发现,现用电极对肿瘤未侵及食管全周者极易损伤正常食管壁,急需改进、完善电极.
作者:韩开宝;汪栋;张传生;孙宏志;叶玉坤;乐美兆;王春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对比性观察分析长春瑞滨+顺铂(NVB+DDP)方案与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CA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Ⅲ~Ⅳ期NSCLC肺癌采用NVB25mg/m2d1,5iv;DDP35mg/m2d1~3天联合方案及56例Ⅲ~Ⅳ期NSCLC采用CAP方案.即CTX600mg/m2d1天,ADM35mg/m2d1天,DDP30mg/m2d1~3天.结果:NP组:CR+PR=24例,有效率50%,中位缓解期5.5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CAP组:CR+PR=20例,有效率35.7%,中位缓解期4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主要毒副反应:NP组为骨髓抑制及静脉炎,CAP组为消化道反应、脱发、心电图改变.结论:NP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高,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鄂强;刘淑娟;王颂平;阎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51岁,主诉右侧耳鸣伴进行性张口困难2月,于2001年5月8日入我院治疗.患者缘于2001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鸣耳塞,1周后感张口困难,于4月6日在宁波市李惠利医院行CT检查示:右鼻咽部外侧茎突前软组织肿块及不规则钙化灶.
作者:宋永浩;曹民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病案摘要例1. 患者男,59岁,农民,1998年左眼球结膜出现一肿物,呈进行性增大.1年后左眼有异物感,充血明显半年余,于1999年10月来本院就诊.
作者:袁菊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初发及复发转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探讨其与病理类型及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对56例初发大肠癌及40例经术后辅助化疗后复发、转移大肠癌患者的外周血进行检测,并与其病理类型及化疗疗效作对比研究.结果:56例初发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MDR-1阳性表达率为27.2%,与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但与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40例化疗后复发、转移患者外周血MDR-1阳性表达率为72.5%,与初发大肠癌患者的MDR-1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MDR-1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MDR-1阳性表达者化疗疗效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大肠癌存在先天性和获得性多药耐药性;检测外周血MDR-1表达情况可以帮助预测化疗疗效,对制定临床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瑾;白玉贤;崔滨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肺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996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人数为132万,同年肺癌导致死亡人数为98.9万人,居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1].1998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率分别达到52.6/10万和18.2/10万,分别占第一,三位[2].当肺癌被确诊时,65%属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尽管近年来化疗,放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肺癌总的长期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肺癌生物免疫治疗以其纠正病人的免疫缺陷,启动自身的特异性杀瘤反应,建立有效的免疫应答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有希望的途径,而这其中作为免疫启动和抗原递呈关键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备受关注,并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DC的基础研究及DC疫苗在临床中特别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钟华;韩宝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J)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76年~1997年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收治的56例ORNJ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ORNJ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结果:创伤和感染、高剂量照射是重要致病因素,下颌骨是易发部位.结论:为尽量减少创伤因素的影响,放疗和手术时间间隔以3周为宜.临床上可将6 800cGy作为高能线照射的临床阈值.
作者:廖湘凌;潘剑;张艳;陈伟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对小鼠S-180细胞株移植瘤的作用.方法:采用脐带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体外经S-180细胞肿瘤相关抗原(TAA)致敏后免疫小鼠,一周后接种S-180细胞株.或先制备荷瘤小鼠模型,一周后再接种致敏树突状细胞.结果:脐带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经胃癌细胞系S-180的TAA致敏后既能明显保护小鼠该移植瘤的发生,又能抑制已发生移植瘤的生长.同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的瘤体积明显缩小,细胞免疫功能趋于正常,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对小鼠S-180移植瘤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对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为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作者:张宏文;彭晓;张文;朱俊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体癌手术加放疗的疗效及放疗并发症的分析.方法:1990年10月~1999年12月收治的Ⅰ期子宫体癌14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14例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1例加盆腔淋巴结清扫.14例均行术后放疗,TD40~65Gy.全部患者得到随访.结果:5年生存率为14/14,局控率为100%,10例在放疗过程中有轻度~中度的急性放射并发症,14例均无明显晚期放射并发症.结论:术后放疗对提高Ⅰ期子宫体癌局控率及生存率可能有利.
作者:邹雨荷;郑作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是现代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自杀基因疗法可能成为一种极具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范围上,已扩大到全身所有脏器及各种组织类型的恶性肿瘤,在提高其转录靶向调控机制上,已发现了许多特异性启动子元件,来增强自杀基因作用的特异性及可调控性,并已尝试利用辐射诱导来提高其转基因表达的外源性调控机制;此外,采用自杀基因与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细胞因子等联合应用,诱导产生更强的抗肿瘤免疫,进一步增强杀伤肿瘤的效力.
作者:傅士龙;李子庭;张国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病变发展迅速,预后极差.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既往治疗的13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随访,计算生存期,应用SPSS软件包,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行为状态评分、脑转移数目、有无合并颅外器官转移、治疗方法、脑转移灶的近期治疗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行为状态评分、颅外器官转移3个因素影响预后.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主要预后因素依次为治疗方法、行为状态评分、颅外器官转移.
作者:何志勇;黄韵坚;肖锦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病案摘要患者男,72岁.因咳嗽、血痰、胸痛3月伴发作性喘鸣、面颊潮红、呕吐、头痛2天入院.查体:左下肺DP诊呈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心率6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无异常.查血象高,血沉55mm/h,肺CT示左下肺占位病变约70.7mm×88.4mm.入院后出现阵发性房扑、房颤各1次,经异搏定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同时反复出现发作性剧烈呕吐、颞部明显疼痛、气喘和面颊潮红,进一步查CEA65.3mμg/ml(正常值<15mμg/ml),肺部肿块组织活检、病理报告肺腺癌,嗜银染色阳性,尿5-羟吲哚乙酸80mg/d,给予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恩丹西酮4mg静滴1/d,治疗3d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然后给予恩丹西酮、酮替酚口服维持,上述症状未再出现.
作者:李施勇;陈英;李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21WAF1/CIP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 检测P21WAF1/CIP1在20例良性、10例交界性、55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P21WAF1/CIP1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P21WAF1/CIP1在良性、交界性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总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7,P强=0.001),并随良性、交界性、恶性而降低表达(P<0.01,P强<0.001);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淋巴转移、腹水及预后均有关(P=0.011,0.000,0.014,0.011;P强=0.037,0.003,0.016,0.002,P<0.05).结论:P21WAF1/CIP1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P21WAF1/CIP1蛋白表达情况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判断预后,探索卵巢癌的发生过程,从而指导卵巢癌的基因治疗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仲建新;张志德;史锦云;施公胜;高长泽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