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炜
目的:探讨口服显影比乐对比剂行胃部螺旋CT(spiral CT,SCT)扫描在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胃部疾病患者口服显影比乐行胃部SCT扫描(显影比乐组),并与100例口服1.5%泛影葡胺行胃部SCT扫描(对照组)比较,所获得图像与电子胃镜(fiberoptic gastroscopy,FG)、胃肠钡餐造影(gastrointestinal series,GI)和/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病变细节显示情况.结果:口服显影比乐及1.5%泛影葡胺胃腔充盈满意率均在90%以上(P>0.05);消除胃内气体与粘液,胃壁结构、胃黏膜显示,对周围图像的影响等观察指标,显影比乐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6.25%和92%(P>0.05);口服不同对比剂对病灶细节显示有很大影响,显影比乐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显影比乐对比剂行胃部SCT扫描,提高了图像质量,病变细节显示清晰.
作者:朱存英;袁伟;冯耀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属中医胁痛、黄疸、腹痛范畴.传统多以肝胆气滞、湿热论治,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通腑泻浊为常法.但从临床所见,该病患者不乏脾虚证象,笔者运用自拟疏肝健脾汤配合针灸治疗该病证,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慢性胆囊炎伴有脾虚证象病例均系我院2007年6月-209年6月间专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小者21岁,大者76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5年;其中伴胆囊结石20例,总胆管结石10例,肝胆管结石3例,胆囊切除手术后7例;病程6个月~10年.
作者:吴栋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各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PTH、β2-MG变化情况以及皮肤瘙痒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H、β2-MG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皮肤重度瘙瘁病例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用于为持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具有满意的效果.
作者:倪幸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马齿苋联合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止血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药物流产孕囊排出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50例.常规药物流产观察组50例.药物流产后用马齿苋3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天二次,连用5天.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并记录阴道出血情况.分别于首次服米非司酮后8天,15天及转经后复诊,观察用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天数)、阴道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流产后服用马齿苋、益母草,可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管丽红;苏群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概念的引入是鼻科疾病治疗的一次质的飞跃和革新,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新手术方法.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特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的方法.1 手术中易损伤的位置 (1)前筛筛顶内侧,此处为前颅窝骨板薄弱处,如损伤易出现脑脊液鼻漏.(2)筛泡上前筛动脉处,此处前筛动脉管菲薄,如有黏膜增生息肉样变需要清理时易发生前筛动脉出血,继而造成眶内血肿.(3)筛泡外侧眶纸板处,如损伤眶纸板造成内直肌损伤术后有复视可能.
作者:张丽荣;娄凤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医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激素以及镇痛药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桂枝芍药知母汤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循环系统血流量,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有效率9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更好的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作用,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田马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狗菟补肾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20-45岁符合诊断标准者18例,应用狗菟补肾汤水煎剂分早晚口服,观察其相应指标的变化来评定它的治疗作用.结果: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94.44%.结论:提示本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凤;张朝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糖尿病是一组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并可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限缩短,病死率增高,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个重要器官,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和脑血管病.糖尿病使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增加.大血管病变可成为糖尿病的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大中动脉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脑动脉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奴尔古扎尔·沙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达1%左右.目前一致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不稳定的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疼痛控制通路的节段性缺陷,导致大脑皮层血流量减少、血管更加扩张、水肿及神经原性炎症改变,血管神经性头痛在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血小板聚集现象.颅内血管痉挛,导致血流障碍,局部血流减少,出现脑供血不足性头痛.其中顽固性者病程长,治疗棘手,往往单一性治疗疗效较差.
作者:李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和环境、人口因素的变化,农村地区居民膳食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随之带来的健康风险因素日益复杂,农村成为疾病高发区.加强农村地区卫生防疫工作,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亟待研究并切实加强的重要课题.迫切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理顺疾病预防管理体制,提高防保人员素质,促进农民生活幸福健康、富裕和谐.
作者:杨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和病房消化内科就诊的6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黄芪注射液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体重和腹围,用以了解腹水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体重和腹围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有利于消除腹水.
作者:李鸿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83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手术过程、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对手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83例患者资料完整,并均在术后接受长期随访,无一例遗漏.83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复位良好,未发生并发症.随访半年后,有67例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较好,患者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
作者:孙其宝;康伟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血管外给药方案.方法:采用Visual Basic 6.0软件进行编程开发,运用MSChart控件模拟显示培药后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时间变化曲线.结果:该程序界面直观,运行迅速,计算结果准确.结论:利用该程序可简化操作,迅速完成血管外给药方案设计.
作者:覃雄之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动脉内溶栓进行治疗,配合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结果:阻塞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率为85.71%.结论:治疗期间适宜的护理方法能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了解专科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实习护生506人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护生中针刺伤的发生率为78.7%,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率为62.3%.77.9%的护生对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不了解.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实习护生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意识薄弱,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护认知水平和防护意识,掌握防护策略,通过必要的方式方法实施正性强化,养成安全操作的职业行为,为护生适应未来岗位和提高职业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罗小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腰腿痛是一组以腰部疼痛或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徵,它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好发於中,老年人,主要由腰肌劳损,炎症,风湿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疾病引起.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居民有80%的人在其工作年代患过腰腿痛,瑞典居民有65%的人在其工作年代患过腰腿痛,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亦逐渐增加.国内统计资料表明,腰腿痛患者的门诊率仅次於感冒和心血管疾病[1].本病病因复杂,疼痛时缓时重,缠绵不愈,复发率高.许多患者久治不愈而演变成慢性,顽固性腰腿痛,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采用针灸治疗腰腿痛较为普遍,且临床疗效显著,兹将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陈淑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为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
作者:卢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和西医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组单纯用运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控糖治疗的基础上用运丹参或黄芪注射液静滴,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口服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79.2%,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43.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作者:李淼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痛,由于单纯的西医药治疗具有以损害患者机体健康为代价、治疗周期长、容易造成药物耐药性从而使死亡率进一步提高等缺点,因此国内辩证施治的中医药理论应运而生,并在临床上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文主要对其中“中药免疫治疗”理论进行概述,并以具体临床实例介绍了多种抗肺结核颇具成效的中草药及其化学成分,后提出了今后中医药在抗肺结核治疗方面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作者:姜荣龙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38例,全部采取Ⅰ期手术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结果:本组138例全部治愈,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6例(发生率0.0435%),腹腔脓肿形成1例(发生率0.007%),切口感染3例(发生率0.0217%),无肠瘘发生.结论: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治疗手段,并且具有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伟雄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