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齿苋联合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阴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管丽红;苏群红

关键词:马齿苋, 益母草, 药物流产, 阴道出血
摘要:目的:观察马齿苋联合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止血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药物流产孕囊排出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50例.常规药物流产观察组50例.药物流产后用马齿苋3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天二次,连用5天.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并记录阴道出血情况.分别于首次服米非司酮后8天,15天及转经后复诊,观察用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天数)、阴道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流产后服用马齿苋、益母草,可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胃溃疡临床分析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又叫做消化性溃疡.它之所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溃疡病.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医生有时难以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作者:王敬霞;姚成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85例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5例常规西医治疗,7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邢燕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自拟骨伤方Ⅰ号消肿镇痛及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骨伤方Ⅰ号对骨折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治疗的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消肿和镇痛实验中,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4组,空白组、自拟骨伤方Ⅰ号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采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法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致小鼠舔后足研究其镇痛作用.在成骨实验中:制作大兔骨折模型,术后次日灌胃给予骨伤方Ⅰ号,分别于给药后14,28d,测定骨折处骨矿物密度,同时测定血小板.结果:骨伤方Ⅰ号组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肿胀率,增加小鼠的痛阈值.给药14d、28d后,骨伤方Ⅰ号高、中剂量组的骨密度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14d、28d后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结论:自拟骨伤方Ⅰ号具有显著的消肿及镇痛作用,能加快骨矿沉积速率,提高骨密度,改善血液流变学.

    作者:陈锦钊;蔡东岭;刘春兰;陈晓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浅谈临症组方的配伍宜忌

    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是增强其临床疗效,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毒性或副作用.因此,临症组方的合理配伍应用,仍然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

    作者:梁世香;潘国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妊娠合并梅毒结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方法:将6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应用苄星青霉素,每周1次连续3周,孕晚期再用上述方案治疗1疗程.非治疗组22例,全程未用抗梅毒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1例,无死胎、死产现象,先天性梅毒患儿6例;非治疗组早产6例,死胎1例,先天性梅毒患儿9例,两组出生先天性梅毒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能改变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顸后,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作者:杨颖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安全、方便,疗效确切的方法.医护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操作熟练、规范,争取患者的配合,以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崴;张伟红;张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的护理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是一种全身进展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肾损害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生发展与心里、社会、遗传、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治疗应采用心身统一的方法,坚持合理用药,注重心身护理.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治疗意识在社会上应加强卫生防治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有关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更应详细地讲解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高血压是终身疾病,正确合理用药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帮助患者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认真与医护人员配合,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恩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寻常型痤疮与心理的研究

    本文就近年来寻常型痤疮与心理关系的研究进行论述.

    作者:刘吉凤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白血病髓外浸润多排CT表现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提高对白血病髓外肺、脑、肝、脾等脏器浸润的影像学认识,对比分析白血病髓外浸润的CT表现,探讨多排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近三年间临床已确诊为白血病,且经多排CT检查,检查发现为白血病髓外浸润的患者总计7例,以此进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独脑内浸润者2例,病变累及颞叶、额叶、项叶;单独肺部浸润者1例,病变累及上叶、下叶;肝、脾同时浸润者3例,均为肝、脾内多灶性病变;肺、肝同时浸润者1例,肺部病变为多样性,肝脏病变为弥漫性结节性.结论:利用多排CT检查可以充分发现白血病髓外浸润所累及脏器,可以确定脏器受累范围与程度,但受累脏器CT表现不一且缺乏特征性,诊断时尚需结合临床病史及组织学、免疫生化检查等.

    作者:李军民;赵磊;许振武;邢海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大鱼际肌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目的:提高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拇指掌侧指动脉走行特点,在大鱼际肌处设计皮瓣,皮瓣皮肤结构与拇指指腹相似,将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3例13指,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大鱼际肌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是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魏长月;葛东江;任志勇;黄现锋;王辉;张维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神经性皮炎100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神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5个月随访,治疗有效率达8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复发率低,比单纯的西药治疗具有优势,对于临床治疗神经性皮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治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灵杆菌素的分离纯化研究

    灵杆菌素是从粘质沙雷氏菌菌体中提取的生物药物,其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大量临床实验证明灵杆菌素是一种可诱导免疫抗体产生的超抗原,在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关于灵杆菌素基础研究工作进行的还是比较少,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也比较陈旧,制约灵杆菌素的发展.其中如何进行高效率的纯化并尽可能的减少杂质的引入是首要问题.本实验采用科学筛选过的凝胶过滤层析法对灵杆菌素进行分离纯化,以提高药效组分的含量和质量,同时形成一套科学评价质量稳定性的检测体系,并确定本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武桂萍;任立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外科手术治疗65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65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采用外科治疗,未出现围术期死亡,.其中,完全治愈56例(86.2%),发生切口感染2例(3.2%),盆腔脓肿1例(1.6%),平均住院时间13.5天.结论:阑尾周围脓肿应用外科治疗,不但治疗时间缩短,而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传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生肌散油纱条治疗肛周脓肿60例

    目的:对患有肛周脓肿的患者采用生肌散油纱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临床对于肛周脓肿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六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肛周脓肿的患者病例60例,对这60例患者采用生肌散油纱条进行治疗,对于所有患者的治愈时间进行记录,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抽样中的所有60例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后,都在20天内痊愈出院,其中10天内治愈者8例,10~15天治愈者43例,15~20天治愈者9例.结论:患有肛周脓肿的患者采用生肌散油纱条进行治疗其治愈率高,复发率小,无不良反应,痛苦少,出院快.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曹弈强;徐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三甲评审中我院中药药事管理规范的确立与执行探讨

    目的:我院即将进行三甲评审,为保证医院中药部门的建设与管理规范化,顺利通过评审,本文总结了一套适合我院的中药药事管理规范,并提出了一系列持续执行与改进建议.方法:根据中药各部门的现状,结合目前执行的多个药事规范,比对总结存在的遗漏和所需整改之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检索期刊,做一些数据统计,对改进提出自己的见解.结果:我院中药部门离三甲的标准尚有较大差距.结论:确立中药部门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的标准,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更好服务临床.

    作者:陈静;陈笑媚;吴爱艺;叶国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

    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且存在薄弱区,外伤时容易发生骨折.多层螺旋CT( MSCT)的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出骨折的实际情况,对治疗和减少术后畸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螺旋CT轴位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多平面重建法(MPR)适用于窦腔骨折、细微骨折、平行于横断面的线性骨折及深部骨折,表面遮盖显示法( SSD)适用于复杂性骨折,容积再现法(VR)适用于粉碎性骨折.

    作者:王玉昆;毕先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好发于中青年,其病程长,日久不愈,并发症多.给广大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至今尚无有效根治方法.我们自2009年1月- 2010年12月运用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均系在我院就诊的病人,年龄小20岁,大52岁,其中30 - 40岁者35例,病程短11个月,长20年,其中1 - 10年者40例.

    作者:彭祥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66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脑血管病与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及降低颅内压药物等,与丹红注射液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不予应用,对于伴发感染、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或并发症者根据病情给予适当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促进ACl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热衣汗·阿布力米提;海尔呢沙·肉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胰十二指肠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为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

    作者:卢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方法:选择拟行单纯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40例.P组静注丙泊酚2.5 mg/kg,给药速度10 mg/s;S组面罩紧闭吸入8%七氟烷.观察麻醉诱导前、后至苏醒时的HR、MAP、RR、SpO2;记录需辅助呼吸患者人数及呛咳反射、术后恶心呕吐(PONV)情况;采用Aldrete 改良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速度;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后满意度.结果:循环稳定性比较S组优于P组;呼吸抑制和呛咳反射发生率P组较S组高;Aldrete改良评分麻醉后恢复总分≥9时所需时间S组明显少于P组;麻醉后满意度P组优于S组.结论:丙泊酚接受度更好,苏醒愉悦感更强;七氟烷术中更平稳,术后苏醒更完全.

    作者:汤建红;於建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