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鱼际肌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魏长月;葛东江;任志勇;黄现锋;王辉;张维彬

关键词:皮瓣, 拇指指腹, 皮肤缺损, 大鱼际肌
摘要:目的:提高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拇指掌侧指动脉走行特点,在大鱼际肌处设计皮瓣,皮瓣皮肤结构与拇指指腹相似,将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13例13指,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大鱼际肌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是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41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活中污染日益加重,各种肿瘤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手术切除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心理、生活习惯等的改变,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近年来,临床护理逐渐重视心理护理对患者心态的改善.我科从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3年期间共手术治疗41例喉癌患者,通过科学全面的心理护理使得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在我科的精心护理下41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作者:李娜;于德胜;李静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我院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主要包括:穴位注射疗法,毫针疗法,温针灸疗法,针刀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电针疗法等.结果:总有效率基本达95%以上.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调节神经、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解除痉挛等作用,且具有取穴少、见效快、安全等优点.本临床观察可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史云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博利康尼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73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博利康尼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108例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儿童其中73例应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疗效对比,以及分析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及影响.结果:规则的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优于不雾化吸入和不规则雾化吸入组P<0.05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P<0.01.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好、操作安全、使用方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程元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肛肠病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的一些探讨

    从全身状况而言,各种肛肠手术前提是:患者须身体健康,血、尿、便常规化验以及胸透、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近期无腹泄、无严重心、肝、肾等疾患发作.如果有传染病、严重慢性器质性疾患及体质过弱者,应作适当内治法调理方可施行手术;就局部情况而论,每个手术皆有它具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尚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适宜手术与否及手术术式的选择,要权衡具体个体的全身和局部情况.

    作者:佟咏梅;宋少华;赵洪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9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71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Sanders分型标准,术后全部随访,时间7~29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优52例,良11例,中7例,差1例,优良率88.7%.基本恢复正常,骨折全部愈合,钢板螺钉无折断,足外观基本正常.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邴长建;陈福海;单连梅;邓祥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多数可以不采用手术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情观察要点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作者:聂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插胃管失败经验总结

    2007-2009年工作中,我科室5例患者常规插胃管多次失败,2例患者胃管误插并留置于下呼吸道,经及时纠正后无不良后果,对此我们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1 临床资料5例患者,年龄在51-80岁间,平均年龄63.2岁,其中1例为女性患者,鼻咽癌化疗后5年慢支病史30年.营养不良,无力咳嗽,胸闷,遵医嘱给予鼻饲,双侧鼻孔粘膜质脆,触之易出血.按照常规操作步骤多次试插失败,拔出胃管后发现二次为痰液阻塞,一次为血痂阻塞.

    作者:魏丽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疗效.方法:选择拟行单纯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烷组(S组)各40例.P组静注丙泊酚2.5 mg/kg,给药速度10 mg/s;S组面罩紧闭吸入8%七氟烷.观察麻醉诱导前、后至苏醒时的HR、MAP、RR、SpO2;记录需辅助呼吸患者人数及呛咳反射、术后恶心呕吐(PONV)情况;采用Aldrete 改良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速度;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后满意度.结果:循环稳定性比较S组优于P组;呼吸抑制和呛咳反射发生率P组较S组高;Aldrete改良评分麻醉后恢复总分≥9时所需时间S组明显少于P组;麻醉后满意度P组优于S组.结论:丙泊酚接受度更好,苏醒愉悦感更强;七氟烷术中更平稳,术后苏醒更完全.

    作者:汤建红;於建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对产程活跃期的科学观察及处理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目的 探讨产程中活跃期停滞的发病原因及如何处理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本院单胎头位分娩的118例初产妇(停滞组60例,对照组58例)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停滞组头盆不称、胎方位异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正常分娩情况下,密切观察产程活跃期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降低剖宫产率.主要影响活跃期停滞的重要因素是头盆不称、新生儿体重、胎方位异常、潜伏期的长短.密切观察、有效处理活跃期停滞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选择佳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

    作者:黄明慧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1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消结汤结合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63例,采用口服消结汤配西药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口服中成药治疗,常用药物桂枝茯苓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0.48%,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3.4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结汤结合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

    作者:王筱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多种病因所致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占急性胰腺炎的15%~25%左右,病程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各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多项深入的研究.我院对SAP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变革,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SAP病人年龄在27-65岁之间,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有胆道病史者40例,有酒精摄入史者23例,有肥胖、高血脂者30例,原因未明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胰腺外科199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1级者33例,2级者47例[1].

    作者:张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2005-2010大连市无偿献血者人群中HIV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大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安全输血和招募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法国伯乐,厦门新创的两种试剂进行ELISA方法的检测,对1种或1种以上试剂呈阳性反应的标本做双孔复试,1孔及1孔以上呈阳性反应者送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HIV中心实验室采用蛋白印迹方法进行确认.结果 2005-2010年共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471999)份,初筛(548)例呈阳性,经确认阳性有(14)例.自2008年大连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呈上升趋势,并且主要集中在21-40岁的青壮年.结论 通过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实现临床用血主要来自固定无偿献血者的目标.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血液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减少HIV经血传播的风险.

    作者:陈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他克莫司致颜面部依赖性皮炎1例

    报告1例他克莫司致颜面部依赖性皮炎.患者男,59岁.因面部发疹伴瘁半年余,加重1周入院.病程中有反复应用他克莫司软膏史,用时好转,停用复发加重.表现为面部弥漫性水肿性红斑,其上散在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丘疱疹,伴脱屑,无水疱、渗出.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左面颊红斑):表皮棘层肥厚伴海绵水肿,真皮浅、深丛细血管周围及部分毛囊较致密淋巴细胞浸润.

    作者:刘芳;陈连军;傅雯雯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口服显影比乐对比剂在胃部螺旋CT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口服显影比乐对比剂行胃部螺旋CT(spiral CT,SCT)扫描在胃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胃部疾病患者口服显影比乐行胃部SCT扫描(显影比乐组),并与100例口服1.5%泛影葡胺行胃部SCT扫描(对照组)比较,所获得图像与电子胃镜(fiberoptic gastroscopy,FG)、胃肠钡餐造影(gastrointestinal series,GI)和/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病变细节显示情况.结果:口服显影比乐及1.5%泛影葡胺胃腔充盈满意率均在90%以上(P>0.05);消除胃内气体与粘液,胃壁结构、胃黏膜显示,对周围图像的影响等观察指标,显影比乐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6.25%和92%(P>0.05);口服不同对比剂对病灶细节显示有很大影响,显影比乐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显影比乐对比剂行胃部SCT扫描,提高了图像质量,病变细节显示清晰.

    作者:朱存英;袁伟;冯耀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浅谈强迫症采用神经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强迫症患者在服用原抗抑郁药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合用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合用阿立哌唑和安慰剂,治疗10周.采用Marks恐怖强迫量表(MSCPOR),副反应量表(TESS)和Yale-Brown强迫症量袁(Y-BOC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Y-BOCS及MSCPOR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TESS评分相仿.结论;合用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王敏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双黄连糖浆抗菌镇咳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双黄连糖浆抗菌、镇咳作用,从药理学角度验证双黄连糖浆的功效.方法观察双黄连糖浆体内体外的抑菌作用;对氨水所致咳嗽模型小鼠的镇咳作用,再通过测定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观察其祛痰作用.结果双黄连糖浆具有明显的体内体外抑菌作用,小鼠咳嗽次数减少及咳嗽潜伏期延长,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结论双黄连糖浆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作用.

    作者:宋广群;李艳春;李楠;宋起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产科中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的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变,护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身体生活护理了,人性化的心理护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产科中心理护理具有独特的作用.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是产妇的角色转变从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转变可伴随一些病理变化.不良情绪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宫缩,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同时紧张的情绪可使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引起血压升高导致子痫,因此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金凤颖;刘素侠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两种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阴道双荷包修补加直肠前壁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2例直肠前突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且两组病例数相等,其中试验组31例采用“阴道双荷包修补加直肠前壁硬化注射术”,对照组31例采用“直肠粘膜间断缝合加硬化剂注射术”.观察比较两组病例的近远期疗效、术中术后出血、术后肛门疼痛及坠胀、术后感染.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术后出血、术后肛门坠胀、术后感染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术后肛门疼痛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优于试验组,但试验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双荷包修补加直肠前壁硬化注射术”与“直肠粘膜间断缝合加硬化剂注射术”相比,具有疗效稳定、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王建平;贾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定风止痛片中乌头碱的限量检查及三味药材的薄层鉴别

    目的:建立定风止痛片中乌头碱的控制方法及三七、防风、羌活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三七、防风、羌活进行鉴别;采用TLC法对制白附子中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结果:本买验中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重现性好;乌头碱检查方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有效控制本品质量.

    作者:李红艳;王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真菌性角膜炎6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0.5%氟康唑联合碘酊烧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药物疗效.方法:采用角膜溃疡灶局部清创后,碘酊烧灼及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61例、结果56例治愈、好转3例.其中2例角膜溃疡灶较深、面积较大,采用结膜瓣覆盖配合氟康唑眼药水治疗好转2例.平均治愈天数17天.结论: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明显优于以往采用二性毒素B联合碘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于孔阳;苏岩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