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菌性角膜炎61例临床分析

于孔阳;苏岩松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 氟康唑联合, 治疗, 碘酊烧灼, 溃疡灶, 结膜瓣覆盖, 治愈天数, 药物疗效, 疗效显著, 眼药水, 面积, 临床, 局部, 结果, 方法, 毒素
摘要:目的:探讨0.5%氟康唑联合碘酊烧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药物疗效.方法:采用角膜溃疡灶局部清创后,碘酊烧灼及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61例、结果56例治愈、好转3例.其中2例角膜溃疡灶较深、面积较大,采用结膜瓣覆盖配合氟康唑眼药水治疗好转2例.平均治愈天数17天.结论: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明显优于以往采用二性毒素B联合碘酊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梅毒结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方法:将63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应用苄星青霉素,每周1次连续3周,孕晚期再用上述方案治疗1疗程.非治疗组22例,全程未用抗梅毒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早产1例,无死胎、死产现象,先天性梅毒患儿6例;非治疗组早产6例,死胎1例,先天性梅毒患儿9例,两组出生先天性梅毒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期以潜伏梅毒为主,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能改变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顸后,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作者:杨颖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目的:探讨血透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方法:成立科室感染控制小组,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制定切实有效的消毒、隔离等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有效的提高了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结论: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莹先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硬膜外镇痛导乐式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导乐式分娩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将住院自愿要求无痛分娩,无妊娠合并症、无麻醉禁忌症的正常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实行硬膜外镇痛导乐式分娩,对照组120例实行硬膜外镇痛传统式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时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时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母乳喂养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硬膜外镇痛导乐式分娩镇痛效果好、能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滕小英;杨优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1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消结汤结合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63例,采用口服消结汤配西药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口服中成药治疗,常用药物桂枝茯苓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0.48%,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3.4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结汤结合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

    作者:王筱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15例急性腹痛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15例急性腹痛误诊的原因,并讨论避免误诊的方法.方法:选取15例基层医院急性腹痛误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误诊原因等.结果:急性阑尾炎误诊率高,比例占40%,其次为宫外孕,占26.7%.误诊时间在2h~3d,误诊导致病情加重3例,无死亡.结论:基层医院急性腹痛误诊以急性阑尾炎和宫外孕等为主,因此在临床诊治中应详细了解病史,全面分析检查结果,培养医护人员责任心,扩充多系统、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分析病情能够有效地减少误诊的发生情况.

    作者:田延民;张仁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进展性后循环缺血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病因干预提供可能.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的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表现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偏身无力16例(64%),中枢性面瘫16例(64%),舌瘫15例(60%),眩晕13例(52%),构音障碍12例(48%);病情进展时间中,进展时间不超过3天为22例(88%),超过3天为3例(12%),平均为2.32天;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高血压13例(52%),高脂血症11例(44%),椎基底动脉狭窄10例(40%),糖尿病9例(36%),冠心病9例(36%).结论: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复杂,部分可表现为进展性,高血压、高脂血症、椎基底动脉狭窄、糖尿病、冠心病是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防止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欧阳青;李劲图;黄小良;林丽卿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

    静脉穿刺是护士基本的技术性操作之一,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除了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外还必须有过硬的穿刺技术,特别是儿科的头颈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更为重要,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若果做到一针见血,才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路开通.但实际工作中有事也可因一次穿刺不成功,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段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灵杆菌素的分离纯化研究

    灵杆菌素是从粘质沙雷氏菌菌体中提取的生物药物,其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大量临床实验证明灵杆菌素是一种可诱导免疫抗体产生的超抗原,在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关于灵杆菌素基础研究工作进行的还是比较少,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也比较陈旧,制约灵杆菌素的发展.其中如何进行高效率的纯化并尽可能的减少杂质的引入是首要问题.本实验采用科学筛选过的凝胶过滤层析法对灵杆菌素进行分离纯化,以提高药效组分的含量和质量,同时形成一套科学评价质量稳定性的检测体系,并确定本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武桂萍;任立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非典型结核性胸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探索

    1病例摘录1.1马××,男,1963年出生,回族,广河县城关镇火红村人,1998年6月25日就诊,主诉发热、咳嗽、胸痛.半年来曾先后在私人诊所、县医院,以感冒、气管炎进行过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昨夜,出现高烧、剧烈咳嗽、胸闷气短、不能平卧.25日晨觉乏力、头晕,咳嗽、胸痛未减.拍片显示左肺中下野致密阴影,右肺肋隔角模糊,初步印象:左侧胸腔积液;肺炎.结合既往病有咳嗽、乏力、食少、夜间多汗等情况,高度怀疑为结核性胸膜炎.进行痰涂片检查,检出结核菌,确诊.

    作者:刘承魁;胡艳青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32例肾功能不全护理体会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延缓肾功能恶化的目的.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3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经护理3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心理,通过系统规范的心理干预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情绪稳定,血液透析顺利,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裴晶;范延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动症患儿30例,按照治疗时间分为三组,实施中药汤剂治疗方案,同时家长配合实施患儿的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时间在30天以下的有6例,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例数均为2例;治疗时间在30 ~ 60天的有16例,12例痊愈,3例显效,1例有效;治疗时间在60~90天的有8例,6例痊愈,显效及有效的均为1例,三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效果与治疗依从性关系密切,坚持治疗、家长积极配合,治愈率较高.

    作者:尚红梅;殷菡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腰腿疼痛针灸治疗

    腰腿痛是一组以腰部疼痛或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徵,它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好发於中,老年人,主要由腰肌劳损,炎症,风湿以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疾病引起.据流行病学调查,美国居民有80%的人在其工作年代患过腰腿痛,瑞典居民有65%的人在其工作年代患过腰腿痛,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率亦逐渐增加.国内统计资料表明,腰腿痛患者的门诊率仅次於感冒和心血管疾病[1].本病病因复杂,疼痛时缓时重,缠绵不愈,复发率高.许多患者久治不愈而演变成慢性,顽固性腰腿痛,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采用针灸治疗腰腿痛较为普遍,且临床疗效显著,兹将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陈淑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规范腹膜透析操作流程对降低腹膜炎发病率的意义

    目的:探计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对腹膜透析患者规范换液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的效果,减少腹膜炎的发病率.方法:在原有的换液操作方法上将出入腹膜透析液称重细化,使腹膜透析液出量计算更精确.2010年新入组接受CAPD治疗的20位患者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并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结果 经过规范化培训后的考核,合格率及出院后1个月首诊合格率为100%,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腹膜炎发生率为零.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换液操作培训与考核可确保患者换液安全,避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透析质量.

    作者:尹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47例癫痫样发作的低血糖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癫痫样发作的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样发作的低血糖患者的临床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入院后急查血糖均偏低,在1.8-2.5mmol/L之间,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梗死灶及出血灶,癫痫样发作种类形式多样,脑电地形图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波形,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推注50%葡萄糖后症状均快速得到改善,并停止癫痫发作.结论:血糖症可引发病性发作,临床确诊癫痫时,尤其是有疑似癫痫症状的患者,应排除糖尿病或由其他原因所致低血糖脑功能紊乱.

    作者:米热尼沙·塔瓦尔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在门诊对56例适宜用中药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82.1%.结论:炙甘草汤治疗各类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颜增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二陈汤加味治疗眩晕的体会

    眩晕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尤其常见为高血压引起的眩晕、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及内耳性眩晕.笔者多年来借助西医检查辨病,中医辨证用药治疗,运用二陈汤为基础方,再随证加味治疗眩晕症,收到了理想的疗效.

    作者:范新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周围血管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可导致肺栓塞,是血液在深静脉内的异常凝结,导致血管管腔阻塞,静脉血流障碍.近年来人们倾向于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 VTE).深静脉血栓在急性期者可行手术取栓治疗,但绝大多数可经溶栓及抗凝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溶栓及抗凝治疗仍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姜轶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5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引起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计划生育手术的妇女1022例的临床资料,对输卵管结扎、放置人工节育环、终止妊娠引产三种手术[1]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手术共引起并发症5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48%,其中输卵管结扎术278例,造成并发症14例,放置人工节育环466例,造成并发症25例,终止妊娠流产术278例,造成并发症17例.三种手术造成并发症56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4例,占42.9%;损伤9例,占16.1%;神经官能症5例,占8.9%;内分泌紊乱13例,占23.2%;其它并发症5例,占8.9%.结论:严格掌握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规范操作,能有效减少和预防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

    作者:罗天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在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的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门冬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各3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餐后1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对照组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在强化降糖治疗妊娠糖尿病方面明显优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梅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马齿苋联合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阴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马齿苋联合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止血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药物流产孕囊排出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50例.常规药物流产观察组50例.药物流产后用马齿苋3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天二次,连用5天.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并记录阴道出血情况.分别于首次服米非司酮后8天,15天及转经后复诊,观察用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天数)、阴道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流产后服用马齿苋、益母草,可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管丽红;苏群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