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8例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的治疗分析

罗伟雄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 Ⅰ期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38例,全部采取Ⅰ期手术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结果:本组138例全部治愈,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6例(发生率0.0435%),腹腔脓肿形成1例(发生率0.007%),切口感染3例(发生率0.0217%),无肠瘘发生.结论: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治疗手段,并且具有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的护理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是一种全身进展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肾损害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生发展与心里、社会、遗传、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治疗应采用心身统一的方法,坚持合理用药,注重心身护理.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治疗意识在社会上应加强卫生防治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有关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更应详细地讲解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高血压是终身疾病,正确合理用药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帮助患者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认真与医护人员配合,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恩球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为进一步了解其病因分布规律、发病趋势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现将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其诱因分析如下.1 病因及其诱因1.1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临床上发现大部分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都有一定的诱发因素.1.1.1饮食不当是引起出血的主要诱因,主要是平时不注意定时定量,进食过冷过热食物,饮用具刺激性的浓茶、咖啡、肥腻、煎炸和产气食物,或暴饮暴食,以上因素可使处于溃疡活动期的病变部位发生出血.

    作者:陈凤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分析

    目的:通过对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分析,探讨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科学依据以及与癌间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在我院诊治的46例鼻咽癌患者,根据中医医师在放疗、化疗前诊断分型为痰浊结聚24例、气血凝结17例、火毒团结5例.同时对46例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46例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低分化鳞癌37例,占80.43%,泡状核细胞癌占9例,占19.57%.结论: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与鼻咽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及科学性,对指导临床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智平;郭玉龙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自拟润肺养阴汤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观察自拟润肺养阴汤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采用MAP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予自拟润肺养阴汤配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人数多于对照组,治疗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进展人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显效、有效人数多于对照组,无效、恶化人数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细胞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D8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润肺养阴汤配合化疗治疗具有缓解癌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增加体重,稳定瘤体,提高免疫力,延缓肿瘤发展的作用,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加化疗的效果,有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生存质量及提高多项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秦永胜;周志坚;潘爱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规范腹膜透析操作流程对降低腹膜炎发病率的意义

    目的:探计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对腹膜透析患者规范换液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的效果,减少腹膜炎的发病率.方法:在原有的换液操作方法上将出入腹膜透析液称重细化,使腹膜透析液出量计算更精确.2010年新入组接受CAPD治疗的20位患者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核并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结果 经过规范化培训后的考核,合格率及出院后1个月首诊合格率为100%,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腹膜炎发生率为零.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换液操作培训与考核可确保患者换液安全,避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透析质量.

    作者:尹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维生素B12湿敷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维生素B12的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对26例度以上放射性皮炎用维生素B12湿敷1——2次/天.结果18例5天显效,7例2周内显效,1例院外无效,总有效率达96%.结论维生素B12湿敷治疗放射性皮炎疗效好.

    作者:潘琳;万洁;王仕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32例肾功能不全护理体会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延缓肾功能恶化的目的.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3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经护理3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心理,通过系统规范的心理干预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情绪稳定,血液透析顺利,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裴晶;范延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多数可以不采用手术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情观察要点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作者:聂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白血病髓外浸润多排CT表现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提高对白血病髓外肺、脑、肝、脾等脏器浸润的影像学认识,对比分析白血病髓外浸润的CT表现,探讨多排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近三年间临床已确诊为白血病,且经多排CT检查,检查发现为白血病髓外浸润的患者总计7例,以此进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独脑内浸润者2例,病变累及颞叶、额叶、项叶;单独肺部浸润者1例,病变累及上叶、下叶;肝、脾同时浸润者3例,均为肝、脾内多灶性病变;肺、肝同时浸润者1例,肺部病变为多样性,肝脏病变为弥漫性结节性.结论:利用多排CT检查可以充分发现白血病髓外浸润所累及脏器,可以确定脏器受累范围与程度,但受累脏器CT表现不一且缺乏特征性,诊断时尚需结合临床病史及组织学、免疫生化检查等.

    作者:李军民;赵磊;许振武;邢海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38例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38例,全部采取Ⅰ期手术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结果:本组138例全部治愈,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6例(发生率0.0435%),腹腔脓肿形成1例(发生率0.007%),切口感染3例(发生率0.0217%),无肠瘘发生.结论: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治疗手段,并且具有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伟雄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2月~2010年9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5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左肾静脉狭窄段内径、左肾静脉狭窄段流速、近肾门段流速左肾静脉近肾门段内径与狭窄段内径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无痛苦、并可作动态观察等优点,可作为目前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丽;邱日锋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妇产科急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妇产科急症患者的超声资料.结果:110例妇产科急症患者的超声诊断结论均经临床手术、病理或其它检查确诊.结论:超声检查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妇产科急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东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海马内质网应激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作用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由于灾害、战争等引起的巨大痛苦导致的精神、身心症状的持续状态或焦虑综合征.研究表明海马是学习记忆的重要部位,在条件性惊恐反射的消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TSD患者海马体积相对变小与神经元凋亡有着密切联系.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调节蛋白质合成及合成后折叠、聚集的场所,也是调节细胞的应激反应及细胞钙水平的场所.ER应激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就ER过度应激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及与凋亡相关蛋白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刘鑫琪;杨杨;尚方剑;石玉秀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舌象研究概况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消化道肿瘤舌象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舌象异常主要表现为肝瘿线的出现、舌下络脉异常、舌质紫暗、舌有瘀瘢瘀点等方面.对于疾病的判断以及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指导.

    作者:邓海燕;郑丽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重症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与同期26例常规治疗患者作比较,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疗效,记录并分别比较两组在灌洗前及灌洗后48h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急性肺损伤评分和肺感染评分.结果:灌洗组患者在灌洗48h后与非灌洗组相比,各项评分均有显著下降,明显低于非灌洗组(P<0.05);灌洗组总有效率为93.5%,与非灌洗组总有效率76.9%相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肺炎,疗效确切,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何峻;胡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66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脑血管病与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及降低颅内压药物等,与丹红注射液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不予应用,对于伴发感染、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或并发症者根据病情给予适当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促进ACl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热衣汗·阿布力米提;海尔呢沙·肉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周围血管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可导致肺栓塞,是血液在深静脉内的异常凝结,导致血管管腔阻塞,静脉血流障碍.近年来人们倾向于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 VTE).深静脉血栓在急性期者可行手术取栓治疗,但绝大多数可经溶栓及抗凝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溶栓及抗凝治疗仍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姜轶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47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14例和治疗组256例.所有患儿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补充电解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和妈咪爱治疗;治疗组中药复方治疗.两组共观察5天.结果:两组患儿均在10天内达出院标准,大便正常时间,热退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治疗组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明显高于对昭组,值得推广.

    作者:周斐;张文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是引起儿童死亡的原因之一,临床上除抗感染、对症治疗外,雾化吸人是常用、适应证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雾化吸入是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吹散成细小的雾粒,使其悬浮在吸人的空气中,经口或鼻吸入,以达到湿化呼吸道黏膜、祛痰、解痉、抗炎等目的[1].雾化吸入因其药物直接吸入呼吸道,效果迅速,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给药方法.不少儿童哮喘患者由于治疗不当终发展为成人哮喘而迁延不愈,其中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差以及操作欠佳是治疗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研究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雾化吸入过程中予持续护理干预所起的作用,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汤琼;袁婷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26例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内固定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定期随访术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6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均愈合完好,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3.65%,各种不同手术内固定方法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远端较复杂C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平行双钢板螺丝钉固定或Y形钢板固定,对于B型骨折选用2-3枚拉力钉穿透对侧皮质固定或用单侧钢板固定,A型骨折用足够长的螺丝钉穿过对侧皮质固定,可获得坚强的内固定,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作者:庄宗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