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华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的表达与ER、PR受体及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8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C-erbB-2、P53的表达.结果 C-erbB-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58.5%,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C-erbB-2、P53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ER及PR表达有统计学相关性(均P<0.05).结论 C-erbB-2、P53与乳腺癌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在临床上为其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部位、Ducks分期等11项相关临床指标,用SAS 9.2软件对5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Kaplan-Meier和多因素非比例风险的COX模型分析.结果 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598例结直肠癌患者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79%、56.14%、21.89%;年龄、Ducks分期、病理类型、淋巴是否转移、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CA242)及肿瘤大小8个变量中各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的Ducks分期、年龄、病理类型、血清中CEA及CA242的含量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时,应该充分考虑Ducks分期、年龄、病理类型、血清中CEA含量及糖链抗原CA242等因素.
作者:郭小泉;刘佳;杨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例结肠癌自发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仅3例术前诊断明确,7例手术探查明确诊断.术中行肿瘤切除Ⅰ期肠吻合1例,肿瘤切除近端肠造瘘Ⅱ期吻合8例,单纯结肠造瘘1例.术后3例切口感染裂开,4 例肺部感染.经治疗,6例顺利出院,4例死亡.结论 结肠癌自发性穿孔病情危急,及时诊断、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恰当的术式选择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龚海;潘燕;俞一峰;姚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贲门癌及食管下段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贲门癌、3例食管下段癌行经腹食管裂孔径路肿瘤切除术.结果 全组病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相应食管、胃残端切缘病理未见癌细胞.结论 经腹食管裂孔径路用于贲门癌及食管下段癌创伤小,能充分满足所需切除食管的范围,亦能方便地清扫胃周淋巴结.
作者:盛新;马耀磊;魏丛明;邹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CT导向肺穿刺标本检测的临床应用新价值.方法 65例肺占位病例穿刺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影像学诊断均不能排除肺癌.采用单排螺旋CT导向作病灶活检,所有标本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52例病理诊断为肺癌,其中26例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10例突变,其中腺癌8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结论 肺穿刺标本检测不仅能明确诊断肺癌,结合EGFR基因突变检测也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
作者:王纯;周红轩;张永良;费小东;朱利群;潘琴;郑瑄;杨燕峰;陈菊香;石贤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直肠腔内双荷包缝合技术在低(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合理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直肠腔内双荷包缝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3.2%),2例出现吻合口出血(6.5%),经保守治疗,恢复正常.排便功能术后24周基本恢复正常.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直肠腔内双荷包缝合应用于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方式.
作者:魏晓平;田大广;胡明道;于恒海;王秋虹;刁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运用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012年1月至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采用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处理的71例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部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仅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间11~21天,均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加强护理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作者:孟莉;张伟;胡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胃癌、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58例食管癌、胃癌患者术前放置胃肠营养管,术后24 h即经营养管缓慢、恒温滴注营养液.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护理、营养管护理,以及加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58例中53例顺利进行了肠内营养,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的作用,且符合生理、经济方便、并发症少.加强护理有利于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作者:余治芹;葛红;杨桂花;范丰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湿性疗法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对1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患者,应用改良式湿性疗法进行伤口护理.结果 18例患者伤口均痊愈.结论 改良湿性疗法能加速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伤口的愈合,避免了植皮手术,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
作者:羊丽芳;程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要点及临床治疗原则.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0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15例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切除+颈淋巴清扫术15例,患侧甲状腺切除+峡部+对侧大部分切除3例,甲状腺全切术2例.术后监测血清降钙素,发现1例局部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确诊主要依赖组织病理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监测血清降钙素能及早发现局部复发和转移.
作者:冯凌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阐述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或高血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与乳腺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中心性肥胖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且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血糖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特征,是增加罹患乳腺癌风险的潜在因素,且与乳腺癌不良预后相关.血脂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不同血脂成分对于乳腺癌预后的作用不同.高血压是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尚不明确,但控制血压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生存.代谢综合征与乳腺癌发生、预后相关.通过多种途径相互作用.应通过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调整防止个体代谢异常发生,从而减少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作者:杨璇;高润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2例EGIST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EGI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除2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者有明确诊断外,其余术前均未确诊.全组均经手术治疗,肿瘤位于小肠系膜5例、大网膜4例、腹膜后2例、卵巢1例,平均直径为12.8 cm.9例完整切除,2例姑息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其中联合脏器切除3例.免疫组化CD117、CD34及α-SMA阳性率分别为100%、58.3%及33.3%,随访12~126个月,4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3例带瘤生存,其余5例未见复发.复发3例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部分缓解.结论 EGIST临床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低.外科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可能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作者:焦峰;王太洪;还勇为;赵一奇;周大勇;黄海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12例局部晚期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接受4个周期G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0 mg,第1~5天静脉滴注).结果 12例均完成4个周期的GC方案化疗,总有效率58%,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3例,进展2例.6例患者化疗后行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3例经剖腹探查肿块无法切除而仅行放疗,2例患者因病情进展行姑息性化疗,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后仅行姑息性化疗.GC方案化疗的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91%白细胞减少.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目前治疗局部晚期膀胱移行细胞癌有效、安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模式.
作者:徐子程;喻彬;须霆;杨尔炘;汪仪俊;邹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ie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s)的外科诊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能力、防止漏诊和误治,提高诊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例MPMN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4、29个月死亡,另3例随访至今,生存时间分别为术后45、16、10个月.结论 对MPMNs的诊治只要认真分析和提高警惕,仍存在外科治疗的意义,使患者受益.
作者:江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保护控尿功能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1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TNM分期为T1~2N0M0,行LRP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期16例按标准术式完成手术,为标准组,后期40例在常规根治术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为改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尿管留置时间、控尿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比标准组少(P<0.05),而30天、60天、90天控尿率均高于标准组(P<0.05).结论 改良L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是安全、有效的,术中的精细处理可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改善术后控尿功能.
作者:吴凯;马晖;米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肿瘤患者的整体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但他们(尤其是接受姑息性手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庭看护的心理问题往往被临床忽视.恶性肿瘤患者家庭看护的心理问题常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恐惧以及失落感.他们目睹亲人罹患癌症并接受包括手术在内的各种治疗与护理的全过程,经历像钟摆一样反复的大悲大喜的复杂情感.因此,护士不仅要护理患者,也要重视对主要家庭看护者的评估,给予同样支持和帮助,以提高看护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对患者的家庭护理质量.作者借助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隆巴迪癌症中心姑息治疗部Tami Borneman等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姑息性手术的家庭看护的一项调查研究报道来诠释上述论点.
作者:吕广梅;李筱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胶质母细胞瘤是化疗耐药性强的肿瘤,其对诱导凋亡的化疗抵抗,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对诱导自噬的化疗较少抵抗.虽然很多化疗方案都参与调节自噬过程,但胶质母细胞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与其耐药性密切相关.目前,自噬在胶质母细胞瘤化疗中具体起什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作者对近年来自噬在胶质母细胞瘤化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周渊;王汉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诊治的3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原发小肠肿瘤患者术前误诊27例,误诊率79.4%.误诊病例中良性7例,恶性20例;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14例,回肠10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黑便、肠梗阻、腹块等.术前内窥镜、X线、B超及CT等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低.结论 误诊原因为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当临床症状与各种体查及辅助检查不符合时,应注意小肠肿瘤的可能.
作者:王凯;林小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经腹壁和阴道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施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60例,术后经腹壁和阴道引流各30例,针对两种引流方式的不同特点进行护理.结果 在注意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准确记录引流量,加强基础护理,及时对症处理等相关护理问题后,两种引流方式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方式,常常由医生根据术中情况而定,虽然两种引流方式各有千秋,护理方法各有侧重,但只要重视并有针对性地护理,两种方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都可预防,保证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
作者:师凌云;符卜乐;王金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口腔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仅占恶性黑色素瘤的0.5%左右,好发于口腔上腭黏膜,极少数发生于牙龈.我院2012年3月收治1例上牙龈多发恶性黑色素瘤,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于2012年3月无意中发现左上牙龈黑色肿物,无出血等症状,后缓慢增大,于3月20日入院治疗.查体:左上4、5及6齿近腭侧牙龈可见一大小1.5 cm×2.0 cm的黑色肿物,突起黏膜表面,颜色深,边缘不规则,左上4及5齿近颊侧牙龈亦见一大小1.0 cm×1.5 cm左右的黑色肿物,颜色稍淡,稍高出黏膜表面,边缘不规则,右上、下牙龈及口腔其余黏膜未见异常.
作者:张云;殷忠美;王守峰;张峰;张晓艳;张金岭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