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彭慧;陈苏;王四坤;刘恒有;孙玉真;胡晓军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重组人脑利钠肽, 炎症因子, 心功能指标, 血小板集聚率, 主要心血管事件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177例AC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组和联合组,3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组采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替格瑞洛组基础上静脉输注rhBNP,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分析3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小板集聚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替格瑞洛组病人治疗后LVEF、LVEDD、LVESD、IVS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病人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其余两组(P<0.05),同时LVEDD、LVESD、IVSD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其余两组(P<0.05).联合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替格瑞洛组次之,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替格瑞洛组病人血小板集聚率、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提高ACS病人心功能,抑制心肌重塑,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血小板集聚率,改善预后,同时并未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急救中成药临床应用的进展

    冠心病急救中成药40余年来快速发展,综述冠心病急救中成药发展及临床应用的进展.

    作者:张鞠华;李海霞;赵志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缺血后处理联合水蛭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大鼠PI3K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IPOC)联合水蛭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磷脂酸肌醇-3激酶(PI3K) 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MCAO)组、缺血后处理组(IPOC组)、缺血后处理+水蛭注射液后处理组(P-L组)4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IPOC和MCAO模型,采用TTC染色法计算脑梗死体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I3K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h,IPOC组较MCAO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L组脑梗死体积较IPOC组进一步缩小(P<0.05).SO组的PI3K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较少,MCAO组的PI3K表达明显增高(P <0.01);IPOC组、P-L组的PI3K表达水平较MCAO组升高(P<0.01);P-L组PI3K表达较IPOC组升高(P<0.05).结论 脑缺血损伤;脑缺血后处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PI3K的表达有关,水蛭注液可进一步促进其表达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胡跃强;兰鹏;秦红玲;苏锦勋;覃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肝主疏泄理论的中风后抑郁中医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出现的继发性抑郁性情感障碍性疾病,国内外发病率均较高,且危害性大.肝主疏泄的中医理论在PSD治疗中应用广泛,回顾性分析基于肝主疏泄理论的针灸及中药在PSD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庄丽华;詹松华;孔营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PCT、CRP、TGF-β1、NSE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将9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予以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预后情况,手术效果,血清PCT、CRP、TGF-β1、NSE,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CT、CRP、NSE较对照组降低;TGF-β1,AD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疗效确切,能缓解血清PCT、CRP、TGF-β1及NSE变化.

    作者:何小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药干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脑供血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脑血管介入术后同样面临再狭窄的问题.如何减少术后再狭窄,是脑卒中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如何有效干预这些环节成为减少再狭窄发生的关键.临床实践证明,即使规律服用西药,仍不能解决再狭窄的问题.近年来,研究者在中药防治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方面进行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现将新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童晨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心病PCI术后心脏康复医学模式转变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适用于冠脉狭窄大于70%及有明显症状的冠心病(CHD)病人,血管再通率高,创伤小,术后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但PCI术后冠脉极易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影响其介入疗效.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本研究从新医学模式角度综述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马迎霞;王雄;魏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心力衰竭现状探讨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中医药治疗心衰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临床通过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疗效.葶苈大枣泻肺汤是治疗心力衰竭的经典方剂之一,临床疗效确切.本文通过葶苈大枣泻肺汤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探讨其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李彬;谢世阳;王新陆;高原;王永霞;朱明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太极拳预防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太极拳动作简单,易记易学,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作用,适合不同人群日常练习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冠心病一级预防中,太极拳可有效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太极拳可帮助降低冠心病病人血清铜蓝蛋白(CP)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从而干预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帮助改善冠心病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状况,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冠心病三级预防中,大极拳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病人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B型钠尿肽(BNP)的表达、缓解心绞痛的发作及促进病人心脏康复.

    作者:黄慈辉;蒋凯林;庄振杰;温俊茂;王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调脂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hs-CRP、IL-6和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调脂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脂及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诊收住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8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各60例.3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急救治疗,A组辅以辛伐他汀20 mg/d治疗,B组辅以普伐他汀20 mg/d治疗,C组辅以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比较分析3组病人调脂药物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血浆血脂及炎症性因子hs-CRP、IL-6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前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及hs CRP、IL 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3组血浆TC、LDL-C及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3组血浆TC、LDL-C、HDL-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C组较其余两组更低(P<0.05).结论 早期应用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血脂水平,且能明显抑制炎性反应.

    作者:李敏;刘煜;李东;马燕霞;刘丽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是提取自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保护心脑组织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具有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灌注,促进组织修复,改善运动、认识、神经等功能,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常慧敏;李常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高血压病人206例,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A组,Hcy≤1 5μmol/L)和高Hcy组(B组,Hcy> 15 μmol/L).比较两组病人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血清Hcy水平.结果 高Hcy组病人血清Hcy、肌酐、尿素氮、尿酸均较正常Hcy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与肌酐(r=0.227,P=0.001)、尿素氮(r=0.517,P=0.000)、尿酸(r=0.388,P=0.000)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病人血清Hcy在高血压肾脏损伤起重要作用,血清Hcy与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石晶晶;王欢;胡元会;邱志凌;薄荣强;褚瑜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入组经冠脉CT或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的病人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12周,观察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的含服量及对代谢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片使用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血脉瘀阻证病人服用冠心舒通胶囊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石洁;阿不都吉力力阿不力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连续综合干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连续综合干预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观察时间为3年.比较两组病人高血压控制情况、生活习惯改变情况,高血压并发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压差值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控制率为80.3%,明显高于对照组61.9%.干预后,观察组生活习惯均有显著改变,且明显较优(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为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P<0.05).结论 连续综合干预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肯定.

    作者:李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周华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心力衰竭及鹿角系列方运用经验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研究介绍周华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心力衰竭的经验;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方面结合心力衰竭分期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运用展开阐述,并论述鹿角系列方在心力衰竭的分期治疗经验.

    作者:宋晓龙;瞿惠燕;戎靖枫;王咏;杭宇;周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养心氏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养心氏片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各大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6月,纳入养心氏联合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经Jadad改良版质量评价后纳入文献,采用Reviews Man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个研究,全部为中文文献,Jadad评分1篇为2分,13篇为1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可提高病人临床疗效,OR=3.24,95%CI[2.33,4.49],P<0.000 01;提高6 min步行距离(6MWT),平均差(MD)=47.21,95% CI [37.45,56.97],P<0.000 01;降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标准化均数差(SMD)=-1.57,95% CI [-2.50,-0.63],P=0.001;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D=-0.39,95% CI[-0.80,0.02],P=0.06.服用养心氏片后,个别病例出现干咳、上腹部不适、胃胀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氏片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心功能,但现有文献质量偏低,确切结论仍需进一步严格试验证实.

    作者:陈琴月;戴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自主神经在阵发性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在阵发性房颤发生中的作用及维持过程中的机制.方法 利用Poincare散点图为工具,区分阵发性房颤的不同类型.通过对阵发性房颤病人发作前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发作前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变化,监测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SDNN指数(SDNN Index)、心率变异三角指数(HRVTI)、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比值(LF/HF)前后变化.结果 100例房颤病人,迷走型房颤33例,交感型房颤67例.根据Poincare散点图形态,将房颤分为星形、椭圆形、棒球杆形、不规则形,100例房颤病人中星形63例,椭圆形13例,不规则形24例.交感型房颤和迷走型房颤与健康志愿者比较神经张力变化明显.交感型房颤病人LF、LF/HF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发作前30min~45 min达到峰值.迷走型房颤病人HF、LF/HF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发作前15 min明显增高;迷走型房颤发生前,HF、LF/HF较正常人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变异性关系密切.

    作者:焦华琛;魏哲;孙婷婷;郑书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益气健脾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型帕金森病病人便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汤联合针刺治疗气虚型帕金森病病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气虚型帕金森病便秘病人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与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益气健脾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结合针刺取穴,隔日1次;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杜秘克),每日3次,每次10 g,餐后30 min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为5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病人症状总积分及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两组治疗结束后2个月症状总积分及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或P<0.01).结论 以益气健脾联汤合针刺治疗气虚型帕金森病病人便秘r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其停药后的远期疗效更具有优势.

    作者:陈敏;王祎晟;张晓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林慧娟教授治疗高血压临床经验初探

    目的 研究林慧娟教授治疗高血压临床经验.方法 利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平台收集林慧娟教授治疗高血压临床病历资料,规则化处理原始病历数据中药数据,采用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点式互信息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得出林慧娟教授中医临床辨治高血压常用中药、中药核心处方及中药配伍规律.结论 系统总结林慧娟教授中医诊治高血压的用药规律.

    作者:王怡斐;苏文革;彭伟;师伟;鲁颖;张鑫;郭芳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MMP-9、NO、ET-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GDI)联合依达拉奉(EDA)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6例VC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EDA治疗,观察组采用GDI+EDA联合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MMP-9、NO、ET-1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后MoC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后MMP-9、ET-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1).结论 GDI联合EDA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能有效提高病人智力水平与认知功能,疗效更佳,可能与其显著改善血清MMP-9、NO、ET-1水平有关.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宇;赵珊珊;刘旭;郑玉敏;孟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177例AC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对照组、替格瑞洛组和联合组,3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组采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替格瑞洛组基础上静脉输注rhBNP,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分析3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小板集聚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替格瑞洛组病人治疗后LVEF、LVEDD、LVESD、IVS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病人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其余两组(P<0.05),同时LVEDD、LVESD、IVSD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其余两组(P<0.05).联合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替格瑞洛组次之,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替格瑞洛组病人血小板集聚率、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提高ACS病人心功能,抑制心肌重塑,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血小板集聚率,改善预后,同时并未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作者:彭慧;陈苏;王四坤;刘恒有;孙玉真;胡晓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