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曲酶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刘晓;侯晓晖

关键词:巴曲酶, 依达拉奉, 脑梗死, 效果
摘要:目的 对采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的方法对患有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进展性脑梗死的确诊患者病例7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巴曲酶与依达拉奉联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没有出现特别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的方法对患有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用药后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值得使用和推广.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整体护理医患沟通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患者在手术室整体护理期间的沟通信息情况,分析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情况通过患者亲属进行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亲属需要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希望照顾好病人占92.5%,主刀医生经验占85.0%,主刀医生水平占77.5%;而不需要的选项有7项,主要原因是亲属已充分了解并相信医院的力量以及亲属在术前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结论:在手术室整体护理期间,通过调查患者家属,可以进一步畅通医患沟通,对增强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童志敏;李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围产期脑组织缺氧及血流灌注低下引起的脑部损害.由于新生儿脑组织对缺氧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故几乎所有的新生儿窒息性脑损伤都是由灌注量降低造成的.主要病因为窒息,其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重症肺炎、红细胞增多症等,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病因之一.

    作者:赵佑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关于临床药学工作中的体会和建议

    临床药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日常诊疗所涉及的药事管理工作,如临床药品的调剂、调配、临床药学、药物信息、制剂、药物研究、药品检验与质控、药学的科研与教学等.文章结合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实际情况,总结了笔者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作者:喻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微小心肌损伤与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阻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研究发现,患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可有微小心肌损伤(minormyocardial damage,MMD)通过肌钙蛋白Ⅰ(cTn-Ⅰ)可以进行检测,这些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本研究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以评价炎症因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作者:玛依努尔哈依尔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心内科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心内科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67例心内科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睡眠卫生指导、改善环境、刺激控制训练法、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干预1周后,干预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与入院前比较显著下(P<0.05);入院1周后,两组患者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玉霞;程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50例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党参、大枣、甘草)治疗,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吗丁啉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主要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各项指标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91%.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胃镜检查各项指标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促进胃内炎症愈合.

    作者:刘淦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酒精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方法:总结55例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5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55例均有不同程度脑萎缩,12例小脑萎缩,9例表现为脑白质脱髓鞘,结论:酒精性脑病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姜祖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误诊36例分析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目的: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误诊的原因,提高确诊率,以及时治疗.方法:我们对2005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59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其中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1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6例误诊,误诊率为28.1%.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与外科、妇科的一些疾病不易鉴别,误诊率较高,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重视腹腔镜和超声检查,及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崔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不良的主要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2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消化不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等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1个月内使用抑酸剂及其他药物可能影响患者胃肠功能的药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按照FD的罗马Ⅲ的诊断标准进行小儿消化不良诊断.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对疗效分析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食欲不振、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等,两组患者在各种临床症状表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短.结论 采用有针对性的吗丁啉和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且临床症状消失快,应加强临床使用及推广.

    作者:李伟;曹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小儿哮喘的危害和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给患儿带来的危害,并分析小儿哮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32例,分析总结其并发症,以及造成的其它影响.将3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镇静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结果:病情严重的患儿,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可能发生肺气肿和肺心病、呼吸骤停和呼吸衰竭、气胸和纵隔气肿、心律紊乱和休克等并发症,甚至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较大影响.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显效数为11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3.8%;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3%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明显缓解症状.

    作者:张兴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输卵管妊娠的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措施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习子宫外孕.其中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1],进年来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可引起严重腹腔内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是产科常见急腹症,常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刘丽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探讨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

    目的:观察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分析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进行CT扫描图像,分析CT表现.结果:本组20例同时出现2个椎间盘突出,中央型突出36个,侧后型突出10个,外侧型10个.结论:CT诊断LDH的突出物不仅直观而且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中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37例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慝,进展迅速,患者就诊时多已为中晚期,手术切除或进行放、化疗已意义不大,自我科采用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以来,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何汶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可再生资源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水解纤维素的β-D-糖苷键生成葡萄糖的多组分酶的总称.传统上将其分为3类: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属于糖苷水解酶类,本文综述了纤维素酶分子结构,降解纤维素的机制,总结了纤维素酶近年来的主要进展与研究趋势.

    作者:房晓明;方春雷;刘振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浅谈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

    临床麻醉学已发展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测与复苏、疼痛治疗等内容,麻醉科工作范畴不断向深更广的领域拓展.其中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学科的头等大事,如何强化麻醉安全意识,便于实习生重视麻醉安全问题,提高临床麻醉水平和质量,保证病人安全并减少医疗纠纷呢?本人认为应结合工作经验和实例,总结几点体会.

    作者:张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痰热清注射液在治疗小儿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浅谈痰热清注射液在治疗小儿啼炎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淑香;冯改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依据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风险因素认知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风险因素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风险因素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后明显提高护患风险意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陈勇;刘晓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单孔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进展

    单孔腹腔镜技术作为近几年国内发展成熟起来的国际前沿微创手术,以其显著的微创性、美观性、经济性、舒适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越来越获得认可,己成为近年临床热点,但作为新术式在临床推广应用仍存在很多困难和观念提升.因此我们对单孔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即其在泌尿外科及男性生殖系统的应用前景和应用进展.单孔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相比有其优势,要想在泌尿外科及男性生殖外科获得更大的突破,仍需广大同仁进一步努力.

    作者:吴明贵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脑外伤性脑梗塞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24例脑外伤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状况,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预后积分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积分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恢复良好1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脑外伤性脑梗塞病因复杂,预后较差,早期发现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化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某医院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针药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弥可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本组研究显示,治疗组中显效的有20例,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中显效的有12例,总有效率为73.17%,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使用针药治疗DNP,增加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简便、不良反应小.

    作者:刘君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