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进萍
目的:探讨参附通脉胶囊联合血栓通粉剂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独给予血栓通粉剂治疗,治疗组给予参附通脉胶囊联合血栓通粉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d,观察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和CD62P.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通脉胶囊联合血栓通粉剂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1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结果 160例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试产62例,40例试产成功,再次剖宫产120例.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再次剖宫产组,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该给予试产的机会.
作者:李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讨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使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共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甲氨蝶呤单独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乔培革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对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的评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患者病例55例(定义为A组);另取55例正常人(定义为B组).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的右心室舒张和收缩容积、重量、射血分数进行测量,并加以比较.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右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的右心室重量、舒张和收缩容积都明显大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右心室功能进行评价,其准确度高,可信性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估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作者:肖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手术室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其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时刻威胁着她们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作者:曾文玲;魏凤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我院21例新生儿咽喉囊肿致呼吸困难的临床基本情况,并分析讨论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入诊的咽喉囊肿致呼吸困难的21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等,并观察其治疗后1年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新生儿咽喉囊肿容易导致呼吸困难,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1年后随访患儿:21例患儿中20例痊愈,无复发;1例死亡,死因为重症肺炎,尸检未发现喉部囊肿.结论:新生儿咽喉囊肿易导致患儿呼吸困难甚至死亡,临床上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李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220例肺癌患者、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和糖类抗原125(CA125)的水平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5),Cyfra21-1在鳞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5).NSE对小细胞肺癌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P<0.05),CEA对腺癌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P<0.05).结论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NSE可作为检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CEA对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作用,Cyfra21-1对鳞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吕红博;徐怡;庞作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血清NO、ET、SOD变化与新生儿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间产前诊断为ICP的孕妇且并发胎儿窘迫剖宫产45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孕妇胎母血,脐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比较两组孕妇新生儿的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的母亲静脉血中的ET、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脐血中NO含量显著对照组,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早产、死胎及窒息现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P患者的NO、ET及SOD含量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其在ICP发病及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米阳;许林波;郭娜;韩云;赵三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物理化学是药学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何培养独立医科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乎教学质量优劣重要途径.通过联系实际的紧密性、课堂气氛的活跃性、问题情境创设的巧妙性三个方面的探索,培养和提高了药学生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
作者:杨婷;张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做好密切的病情观察,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并给予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经微创手术治疗后术后护理是关键.
作者:王春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本文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概念出发,着重分析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要求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要求.
作者:张晶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确认输液(大容量注射剂)生产中在线测试滤芯起泡点的方法和起泡点测试值的控制范围.方法 按起泡点测试要求安装过滤系统,通过测试每支滤芯起泡点和在线测试起泡点结果进行比较;比较新滤芯和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芯的过滤效果,确认起泡点测试值的控制范围.结果、结论 按本文要求安装和在线测试起泡点,可行;生产前后起泡点测试值应大于0.25Mpa.
作者:朱巾帼;周洁铭;韦程程;陈月菊;李燊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为了观察二夏清心汤加味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失眠症患者采用二夏清心汤加味治疗,经2至4周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2例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5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5%.结论 二夏清心汤治疗失眠症疗效良好.
作者:马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浅谈治疗小儿腹泻合理药物的选择
作者:王学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温胆汤为中医经典名方之一,经过历代医家对此方进行研究和实践,其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涉及人体各个系统.
作者:唐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比较氨甲喋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氨甲喋呤对照组和氨甲喋呤配伍米非司酮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次肌肉注射氨甲喋呤50mg/m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米非司酮,200mg/次,1次/天,连服2天,定期监测血HCG及B超检查.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0%对照组治疗成功率7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氨甲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可得到提高.
作者:欧树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探讨眼底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眼底出血68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口服维生索C、肌苷片及原发病治疗.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眼,视网膜静脉阻塞31眼,老年性黄斑变性11眼,视时膜静脉周围炎2眼,外伤性眼底出血5眼.治疗后,治愈46眼(58.97%),好转16眼(20.51%),有效11眼(14.11%),无效5眼(6.41),总有效73眼(93.59%).结论 眼底出血的治疗关键是对原发病进行有效控制及治疗,并配合眼底出血的常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
作者:王景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本文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药及其成分与致肝损害机制及临床特点及加强预防措施等作简要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引起肝损伤的有效措施.
作者:毕桂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治疗组手术时间比开腹治疗组稍长(P>0.05),但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治疗组,胃肠道恢复快,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不影响美观,比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谦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背景音乐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校附属医院的160例阴道分娩的孕妇,年龄在20-35岁,平均为26岁.将本组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80例,研究组80例.研究组宫口开大于2cm时安排在有音乐背景的待产室和产房,全产程一对一陪伴,密切监测产程中母婴情况及产程进展;对照组则由轮班助产士按以往常规定时监测及处理,待产室和产房无背景音乐.对两组的疼痛程度、顺产比例和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痛值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的疼痛程度为Ⅰ、Ⅱ级的占了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两组产妇的产程每个阶段研究组的产妇平均时间都小于常规组,而两组的分娩顺产率研究组(85%)也明显高于常规组(60%);结论 在有背景音乐的待产房和产房分娩的产妇的顺产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下降,分娩预后效果优秀,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董小琳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