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华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7月-2017年1月门诊及住院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及原发病治疗,治疗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作者:陈艳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汤联合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尿酸(UA)、内皮素-1(ET-1)、正五聚体蛋白-3(PTX-3)、可溶性黏附分子-1(slCAM-1)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 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UA、ET-1、PTX-3、slCAM-1、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UA、ET-1、PTX-3、slCAM-1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UA、ET-1、PTX-3、slCAM-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应用益气活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病人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其内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UA、ET-1、PTX-3、slCAM-1表达相关.
作者:郭子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性质脑卒中病人发病早期的功能损伤特点及其与康复效果和预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2例住院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性质分为出血组和缺血组,病人入院时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改良巴氏指数(MBI)、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Sheikh躯干控制测定法(Sheikh法)、Fugly-Meyer平衡量表(FMB)和Fugly-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其功能损伤情况,治疗1个月后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价病人的功能独立性,随访第6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病人预后生存质量,评价各量表评分与FIM评分、FIM评分与WHOQOL-BREF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时出血组MBI、Sheikh法和FMB评分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康复治疗后出血组ESS评分、MMSE评分和FMA评分低于缺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出血组FIM总分、WHOQOL-BREF生理和心理领域评分均低于缺血组(P<0.01).出血组入院时各量表评分与FIM评分存在线性相关(r>0.3);缺血组除MMSE评分与FIM评分不存在线性相关,其余各量表评分与FIM评分均存在线性相关(r>0.3).出血组ESS、FMB和MMSE评分为有意义自变量,缺血组ESS、MBI、FMA和MMSE评分为有意义自变量;FIM评分与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均呈正相关(r>0),出血组病人FIM评分与WHOQOL-BREF评分的相关程度高于缺血组(r出血组>r缺血组).结论 不同发病性质脑卒中病人发病早期的功能损伤存在差异,与康复效果及预后生存质量的相关程度不同,临床应根据卒中病变特点制定针对性康复治疗方案.
作者:杨秀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芳香烃受体是一个独立的核受体,其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转录激活Ⅰ相及Ⅱ相的药物代谢酶介导对异生物质的代谢.目前未发现与芳香烃受体高度相关的生理性激动物质,通过观察芳香烃受体基因敲除小鼠,芳香烃受体的内源性信号通路认为对心血管系统起重要的作用.芳香烃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心肌肥厚,在多个器官发现非正常的血管结构及血压异常.芳香烃受体对心血管生理过程包括心脏功能、血管发育及血压调节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宇;陈灿;黄石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及中医证型特点.方法 应用中医证候特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头痛影响测试量表(HIT-6),对2013年4月-2014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的门诊和住院病例进行评估.结果 原发性头痛44例,偏头痛30例(68.2%),存在焦虑抑郁15例(50.0%),紧张性头痛14例(31.8%),抑郁6例(18.2%).偏头痛的中医证型分布趋势为:风火证10例(22.7%)>风痰证和气虚湿阻证各6例(13.6%)>气血两虚证5例(1 1.4%)>风瘀证3例(6.8%);紧张性头痛病人以气血两虚证(20.5%)为主.单纯抑郁与风火证呈显著正相关(r>0,P=0.008);焦虑抑郁共病与气虚湿阻证呈显著正相关(r>0,P=0.000).结论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病人抑郁和焦虑患病比例较高;偏头痛以风火证为多,紧张性头痛病人以气血两虚证为多;偏头痛与气血两虚证呈显著负相关,而紧张性头痛与气血两虚证呈显著正相关,焦虑抑郁共病头痛病人与气虚湿阻证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赵永烈;王良叶;蔡英丽;王永丽;胡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早期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术后24 h给予患侧肢体穴位电刺激,每日2次,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继发性障碍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后早期行穴位电刺激治疗可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甄文剑;刘莹;李娜;文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失语症是中风恢复期三大后遗症之一,罹患率高,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以治疗原发卒中,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中医学病证相参,治疗中风后失语由来已久、收效不俗.初步整理姜亚军教授治疗中风后失语,着眼脾肾、注重痰瘀、巧妙应用虫类药,获效良多.
作者:王淑雅;李辉;姜亚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0例UA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抗血栓、扩血管、稳定斑块及控制风险因素),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两组病人均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及心电图(ECG)改变.结果 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心电图比较方面,治疗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UA可改善病人心肌缺血发作及心电图等,且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海洋;杨守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颈动脉夹层(CAD)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根据发病部位分为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和颅内段颈动脉夹层,颅外段CAD较颅内段CAD更常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AD致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为血栓栓塞,关于CAD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存在争议,影响CAD预后因素研究较多,本文就颅外段CAD治疗和预后进行综述.
作者:张晓洁;房亚兰;牛小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DPN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组病人给予硫辛酸注射液600 mg,每日1次静脉输注;B组病人给予胰激肽原酶片120 IU,每日3次口服;C组病人给予硫辛酸+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用法用量同A组与B组.比较3组病人治疗前后总症状评分系统(TSS)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病人治疗前TSS、MNCV、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治疗后TSS降低,MNCV和SNCV显著提高,C组指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胰激肽原酶和硫辛酸可有效改善DPN病人的神经功能,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宋开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人民医院就诊的26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根据病人病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Barthel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病人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秀敏;武艳丽;黄文霞;朱丽荣;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25-羟维生素D[25(OH) 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64例冠心病病人按紫杉醇洗脱支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手术协同作用积分(SYNTAX)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0)、重度组(n=22),并同期选择64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比较冠心病组与健康组及冠心病不同病情程度亚组血浆Hcy、CRP、Lp(a)、25(OH)D水平,并分析血浆Hcy、CRP、Lp(a)、25(OH)D与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Hcy、CRP、Lp(a)高于健康组,25(OH)D低于健康组(p<0.01).重度组血浆Hcy、CRP、Lp(a)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25(OH)D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1).Hcy、CRP、Lp(a)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25(OH)D水平与SYNTAX积分呈负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见Hcy、CRP、Lp(a)、25(OH)D是影响SYNTAX积分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Hcy、CRP、Lp(a)、25(OH)D指标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诊断,可评估病情进展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魏引;何亚磊;蔡叶锐;王新楼;周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08例老年OSAH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GSPE A组(36例)与GSPE B组(36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GSPE A组和GSPE 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高低剂量GSPE口服治疗.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氧饱和度(MSaO2)、夜间低SaO2(LSaO2);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GSPE 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SPE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PE 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SPE A组和GSPEB组LSaO2高于对照组,氧饱和度(SaO2)< 90%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PE B组LSaO2高于GSPE A组,SaO2< 90%时间低于GSPE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PE A组和GSPE B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GSPE B组MDA低于GSPE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SPE A组和GSPE B组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PE B组IL-6和TNF-α低于GSPE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PE对OSAHS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降低病人氧自由基水平、拮抗炎症反应,但抗氧化能力不明显.
作者:樊蕴辉;郭霞;李立群;王红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帕金森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血小板β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就诊的84例帕金森痴呆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外周血血小板β淀粉样前体蛋白免疫反应片段之比(βAPPr)水平、C反应蛋白(CRP)、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oC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βAPPr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RP、PARK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T-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帕金森痴呆能有效提高病人的MMSE评分和MoCA评分,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βAPPr,降低血清CRP和PARK7水平,提高NT-3表达,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卢彪;郭华;王晓东;王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及主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社区高血压病人500例作为干预组,由社区医师上门指导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分别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一次膳食调查.研究结束时从相邻社区以配对方式抽取高血压病人5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病人研究结束后钠的摄入量、动物脂肪摄入量和动物胆固醇摄入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钾的摄入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新发脑卒中、新发糖尿病、新发冠心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病人戒烟25例,对照组病人仅戒烟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病人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控制病人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双平;党振騠;毛朝旭;马登峰;张静;权爱珍;马瑞珠;郝劭琼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病人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脑卒中病人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脑卒中复发情况、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随访期间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5,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11.86%,对照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8.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1,P>0.05).两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起始端重度狭窄病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和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的效果更佳.
作者:米玉霞;张广玉;王艳玲;苏海涛;丁建;吴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不同证型血脂水平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病人207例,对入选病人进行中医辨证.检测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比较不同中医证型血脂水平特征.结果 不同中医证型病人TC、TG、HDL-C、LDL-C变化趋势为:阳虚水泛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亏证<痰瘀互阻证,阳虚水泛证与痰瘀互阻证T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病人中,痰瘀互阻证、阳虚水泛证与血脂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今后中医微观辨证的参考依据之一.
作者:邱志凌;胡元会;薄荣强;石晶晶;刘瑞华;汪九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术后进行“坐式八段锦”早期康复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介入治疗术后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坐式八段锦”康复运动训练,并进行必要的出院后技术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出院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及6 min步行距离(6MWT)、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结果 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浆BNP及6MWT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6个月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病人早期进行“坐式八段锦”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家美;梁春;王蓓;潘逗逗;贺治青;厉娜;吴宗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分析1例临床疑难案例,反映孟昭阳教授临床灵活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疑难杂症的独特思维方法与经验,不固定常规思路,结合中西医手段,实现辨证施治,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葛树龙;孟昭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脑梗死病人病情复杂多样,梗死部位不同,症状不同,我院收治1例以情感异常及反复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的脑梗死病人,现报道如下.1 资 料病人,男,47岁,已婚,务农,因右下肢活动不利1天于2016年2月16日入院.病人1d前无诱因发作右下肢活动不利,偶有头晕、饮水呛咳,无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无言语不利,未用药治疗来我院就诊,头CT示:两侧侧脑室前角腔隙性脑梗死及软化灶,右侧基底节区脑软化灶,门诊以“脑卒中、高血压病”收治入院.
作者:赵丽艳;龙海霞;赵健;詹红艳;马兴常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