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溶栓流程改造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中的应用

王红洲;王万华;陆丽芸;马召玺;吴亚平;唐晴;钱小燕

关键词:脑梗死, 血栓溶解治疗, 院内延迟, 绿色通道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流程改造前后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收集13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发病4.5 h内,均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根据病人诊治时间分为早期溶栓组和流程优化溶栓治疗组.选择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病人1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36例溶栓病人,溶栓24 h和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出血风险相对增高,流程优化组较早期溶栓组出血率降低,而疗效更好.结论 给予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流程优化治疗,疗效优于同期保守治疗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利舒康胶囊治疗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利舒康胶囊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临床症状稳定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成利舒康组(n=40例)和常规治疗组(n=40例).利舒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利舒康(2粒 3次/日),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增加,NT-proBNP明显减低(P<0.05),两组比较利舒康组比常规组临床症状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更明显(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及NT-proBNP降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舒康可以改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立华;姜阳;苏豪;高莉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究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以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Hcy水平分为高Hcy组(28例)和正常Hcy组(2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血压变异性.结果 高Hcy组病人在血压变异性与正常Hcy组病人之间差异显著.比较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CV),高Hcy组与正常Hcy组分别是(0.10±0.01)比(0.11±0.04)(P<0.001);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CV)高Hcy组与正常Hcy组分别是(0.12±0.02)比(0.14±0.03)(P<0.001);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高Hcy组与正常Hcy组分别是(0.07±0.01)比(0.08±0.02)(P<0.001);比较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高Hcy组与正常Hcy组分别是(0.10±0.04)比(0.13±0.04)(P<0.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正相关性,Hcy越高,血压变异性越大.

    作者:王蕾;卜星彭;李丽;李春霞;鹿育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右归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112例

    目的 探讨右归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112例高血压病人,将肾阳虚衰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试验组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基础上加用右归丸.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降压效果、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归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于肾阳虚衰型高血压有辅助降压效果,且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作者:杜鹏冲;刘培中;李创鹏;陈林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拟利心冲剂联合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利心冲剂联合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利心冲剂口服联合新活素,初始负荷量1.5 μg/(kg·min),继续以 0.075 μg/(kg·min) 的速度静脉维持 5 d.利心冲剂组方:黄芪 30 g,黄精 15 g,补骨脂 12 g,葶苈子12 g,益母草30 g.每次1袋,冲服,1次/日,14 d 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临床显效率 (62.5%) 和总有效率 (87.5%) 均较对照组 (16.7%和50.0%) 显著提高 (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 (NT-proBNP)、 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 ) 均有显著改善 (P<0.05 ) .结论 采用利心冲剂联合新活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且较安全.

    作者:姜卫东;姜晨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程晓昱教授调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的死因,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可从心肾阳虚立论,以温补心肾,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同时本病病程中多夹杂气滞、血瘀及痰饮.程晓昱以真武汤为基础加减,自拟复方真武冲剂,灵活多变地给予治疗,疗效突出.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叶青;程晓昱;程丹;徐婧熙;谢晚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降脂灵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病人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目的 观察降脂灵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 100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降脂灵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VEGF、NO、CRP、SO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VEGF、NO、CRP、SOD、IMT及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IMT及斑块面积明显降低(P<0.05),VEGF、NO、SOD、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降脂灵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显著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

    作者:张晓兰;沈洋;段雄波;张国锋;李辉;柴伟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进展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TIA)进展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入院并随访5年的颈动脉狭窄TIA病人12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继发脑梗死;对照组为无继发脑梗死.入院后,由经过训练的专人统计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24 h内常规抽血,检验生化指标.随访5年,统计发病情况、发病次数、时间及进展为脑梗死的时间及生化指标、格拉斯哥评分(GCS)、神经功能损害情况、日常生活量表等(ADL)情况并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指数、ABCD2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比较方面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化指标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度狭窄比例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重度狭窄病人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入院时GCS评分、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比率及出院时ADL量表得出的Ⅱ级预后比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脑损伤程度重,预后差.结论 颈动脉狭窄性TIA病人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指数超过400、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同时颈动脉狭窄性TIA继发脑梗死,脑损伤重.

    作者:米国青;薛满忠;马洪颖;傅昱;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11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7例)与尿激酶组(56例),观察两组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两种药物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瑞替普酶组治疗后30 min,1 h及2 h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距溶栓时间在6 h以内和(6~12) h再通率相比较,瑞替普酶组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瑞替普酶较尿激酶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能够早期快速开通血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及对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76例颈动脉狭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应用颈动脉造影治疗,试验组采取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凝血因子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Modified Rankin Scaje9(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试验组评分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术后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可持续一周,其术后变化水平较术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FDP)水平以及术后1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同时,试验组的Barthel指数机堪的那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SS)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虽然对病人凝血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其水平均在术后1周有明显改善.

    作者:田荣;毛更生;李冬梅;杜世伟;聂庆彬;孙剑;陈琳;张煜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尼莫地平联合叶酸治疗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叶酸治疗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究.方法 选取2015年在本院就诊的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病人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50例,比较3组病人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3周后收缩压(122.19±10.22)mmHg,低于对照1组的(127.69±9.35)mmHg和对照2组的(126.63±8.96)mmH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3周的舒张压为(71.24±9.15)mmHg低于对照1组(75.39±8.17)mmHg和对照2组(74.28±7.96)mmH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3周的血浆Hcy为(8.12±2.14)μmol/L,低于对照1组的(9.54±1.51)μmol/L和对照2组(9.62±1.78)μmol/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3周的NIHSS评分(11.34±4.83)分,低于对照1组(13.45±5.17)和对照2组(13.62±4.91)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3月的Barthel指数(86.72±12.35),高于对照1组(72.19±10.27)和对照2组(73.62±10.8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小剂量叶酸能有效控制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压水平,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改善脑梗死病人预后.

    作者:康聚贤;张培;马赟英;范志亮;尹少华;陈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理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临床应用

    脑卒中后抑郁(PS)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以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在国内外发病率均较高,由于其为情志障碍性疾病,因此心理治疗在PSD的治疗中尤为重要.对近年来心理治疗在PSD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献予以综述,以提升医生和病人对PSD的认识,为其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作者:庄丽华;詹松华;孔营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病人血脂水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及帕金森综合征(PDS)病人血脂水平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的82例PD、62例PDS病人及80例对照组的血脂水平,研究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结果 PD组及PDS组的ApoA1、ApoB、LDL-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HDL-C、TC、LP(a)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水平的ApoA1、ApoB、LDL-C、TG可能是PD及PDS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杰;王圆圆;叶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比索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TIMP-1、BNP的影响

    目的 探究比索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托洛尔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TIMP-1表达水平、心功能指标、炎症指标水平及BNP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观察组96.6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MP-9及TIMP-1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9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IMP-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病人MMP-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IM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指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SD及LVE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及BNP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比索洛尔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疗效,改善MMP-9、TIMP-1、TNF-α、BNP水平,促进病人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杨秋菊;王耀辉;李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颈丛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观察

    目的 探讨颈丛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A)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Ⅱ级~Ⅲ级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颈丛复合右美组(DC组)30例和颈丛组(C组)30例.DC组在超声引导下颈深丛使用罗派卡因麻醉,同时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C组在超声引导下颈深丛使用罗派卡因麻醉,同时复合生理盐水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病人CEA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DC组的高血压、心动过速明显低于C组.C组有些病人因不能配合手术改为全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血压降低、心动过缓、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在CEA术中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颈丛阻滞中,并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非计划改全麻的发生.

    作者:凡浙录;孙秀俊;王春燕;薛朝霞;杨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精准医疗优化高危PCI病人的抗血小板治疗

    精准医疗是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模式,基因组学是精准医疗的基本知识,主要将个人的基因变异、环境和生活方式考虑在内.通过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识别个体是否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或降低的等位基因,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再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优化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花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病人获益大化.

    作者:李晓红;安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的研究进展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AChA) infarction]是脑梗死的特定类型,又称为Abbie综合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诊断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本研究介绍脉络膜前动脉(AChA)的解剖结构特征和血液供应分布,分析国内外对AChA梗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仍需要对AChA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张树泉;张海林;杨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清钙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钙调蛋白(CA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102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CAM与hs-CRP检测,同时进行病例资料搜集与实验室常规检测,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CAM与hs-CRP含量分别为(189.34±24.98)ng/mL和(7.82±2.84) mg/L,而对照组分别为(80.92±20.59)ng/mL和(1.29±1.33)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血糖(GLU)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为(14.92±2.19)分,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AM和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08,0.394,P<0.05).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M、hs-CRP、LDL和GLU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IHSS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清CAM与hs-CRP含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伴随有血脂与血糖的异常,血清CAM与hs-CRP含量可作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鞠飞;刘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7月经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ADHF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心脉隆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观察治疗后心血管病死率、再次心衰住院率的差别.结果 用药治疗1月后BNP、SV、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1月后,心血管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改善LVEF、SV及预后.

    作者:陈剑峰;薛书峰;段卡丹;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20 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10 mg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生活质量,观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DL-C、TC、TG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 vs 3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病人血脂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雷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红素氧合酶-1在七氟醚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发挥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30 g ~260 g,采用随机数字标示法分为5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七氟醚后处理加用锌原卟啉(ZnPP)组(SP+Zn组)、锌原卟啉组(Zn组).S组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不结扎,I/R组、SP组、SP+Zn组、Zn组结扎30 min后松开结扎线并再灌注120 min.I/R组、Zn组再灌注前3 min分别单次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Znpp(5 μg/kg)稀释液1 mL并吸入纯氧3 min;SP组、SP+Zn组再灌注前3 min分别单次注射生理盐水1 mL,ZnPP(5 μg/Kg)稀释液1 mL并吸入2%七氟醚3 min.再灌注满120 min后,①取抽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含量.②取心尖缺血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③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测心尖缺血组织中HO-1含量.结果 与S组相比,其余各组cTn-I、HO-1、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SP组cTn-I、MDA含量明显下降,HO-1含量、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SP+Zn组、Zn组两两比较cTn-I、HO-1、MDA含量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在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李翔;范志强;王建刚;田首元;金弋乔;杨春;段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