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萍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20 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10 mg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生活质量,观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DL-C、TC、TG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11% vs 3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病人血脂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雷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了解高血压对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4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的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共187例,按其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105)及血压正常组(n=82),采用MIC-12H型三导同步全信息动态心电图系统记录各组病人的HRV数据,比较两组病人间HRV的时域指标,相邻间期差值50 ms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结果 高血压组病人PNN50、RMSSD、SDANN、SDNN均低于血压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MSSD、SDANN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HRV、SDANN、SDNN与心功能分级具有负相关性,而PNN50、RMSSD与心功能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Ⅱ型心肾综合征伴有高血压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较重,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作者:王欢;胡元会;褚瑜光;邱志凌;薄荣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低频振动对于2型糖尿病(T2DM)脾虚湿阻型病人脂联素、游离脂肪酸(FFA)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40例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医符合脾虚湿阻型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口服西药治疗,振动组加用低频振动治疗.分别比较每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脂联素、FFA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脂联素、FF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振动组治疗前后比较,脂联素、FFA水平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和振动组比较,脂联素、FFA水平变化明显(P<0.05).结论 低频振动可以改善T2DM(脾虚湿阻型)病人脂联素、FFA水平,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作者:盖迎男;赵建国;陈冰;殷中来;安月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归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112例高血压病人,将肾阳虚衰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试验组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基础上加用右归丸.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降压效果、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归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于肾阳虚衰型高血压有辅助降压效果,且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作者:杜鹏冲;刘培中;李创鹏;陈林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发挥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30 g ~260 g,采用随机数字标示法分为5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七氟醚后处理加用锌原卟啉(ZnPP)组(SP+Zn组)、锌原卟啉组(Zn组).S组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不结扎,I/R组、SP组、SP+Zn组、Zn组结扎30 min后松开结扎线并再灌注120 min.I/R组、Zn组再灌注前3 min分别单次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Znpp(5 μg/kg)稀释液1 mL并吸入纯氧3 min;SP组、SP+Zn组再灌注前3 min分别单次注射生理盐水1 mL,ZnPP(5 μg/Kg)稀释液1 mL并吸入2%七氟醚3 min.再灌注满120 min后,①取抽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含量.②取心尖缺血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③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测心尖缺血组织中HO-1含量.结果 与S组相比,其余各组cTn-I、HO-1、MDA含量均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SP组cTn-I、MDA含量明显下降,HO-1含量、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SP+Zn组、Zn组两两比较cTn-I、HO-1、MDA含量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在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作者:李翔;范志强;王建刚;田首元;金弋乔;杨春;段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丛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A)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Ⅱ级~Ⅲ级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颈丛复合右美组(DC组)30例和颈丛组(C组)30例.DC组在超声引导下颈深丛使用罗派卡因麻醉,同时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C组在超声引导下颈深丛使用罗派卡因麻醉,同时复合生理盐水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病人CEA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DC组的高血压、心动过速明显低于C组.C组有些病人因不能配合手术改为全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血压降低、心动过缓、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在CEA术中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颈丛阻滞中,并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非计划改全麻的发生.
作者:凡浙录;孙秀俊;王春燕;薛朝霞;杨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11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7例)与尿激酶组(56例),观察两组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两种药物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瑞替普酶组治疗后30 min,1 h及2 h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距溶栓时间在6 h以内和(6~12) h再通率相比较,瑞替普酶组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瑞替普酶较尿激酶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能够早期快速开通血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精准医疗是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模式,基因组学是精准医疗的基本知识,主要将个人的基因变异、环境和生活方式考虑在内.通过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识别个体是否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或降低的等位基因,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再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优化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花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病人获益大化.
作者:李晓红;安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AChA) infarction]是脑梗死的特定类型,又称为Abbie综合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诊断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本研究介绍脉络膜前动脉(AChA)的解剖结构特征和血液供应分布,分析国内外对AChA梗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仍需要对AChA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张树泉;张海林;杨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因子活性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4年2月1日-2015年2月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109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人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54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对照组每日一次给予注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一次口服10丸,每日3次.治疗时间为两个疗程,1个疗程为4周.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因子活性及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结果 在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间,治疗组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治疗方案选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调节因子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控制良好、症状明显改善,减少冠心病急性发病危险.
作者:孟宪杰;李莉;常绍菊;李会;曹丽慧;杨柳;张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病因不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现代医学对其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方法有着一定的优势.现对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有利于该病的防治.
作者:樊华;居励之;王佑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丹红通经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依达拉奉+丹红通经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NIHSS(7.51±2.65)分、CRP(7.01±2.32)mg/L,均优于对照组[(11.73±7.22)分、(14.03±5.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92.31%)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5%)与对照组(12.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通经方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CRP水平,改善病人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姜秀云;吴梦娇;任菊敏;杨帆;徐国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辨治糖尿病神经性膀胱非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糖尿病神经性膀胱非尿潴留病人58例,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主要证型包括
作者:张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76例颈动脉狭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应用颈动脉造影治疗,试验组采取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凝血因子变化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Modified Rankin Scaje9(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试验组评分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试验组术后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可持续一周,其术后变化水平较术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FDP)水平以及术后1 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同时,试验组的Barthel指数机堪的那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SS)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介入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虽然对病人凝血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其水平均在术后1周有明显改善.
作者:田荣;毛更生;李冬梅;杜世伟;聂庆彬;孙剑;陈琳;张煜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当今,伴随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而中医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婷;安冬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7月经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ADHF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心脉隆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观察治疗后心血管病死率、再次心衰住院率的差别.结果 用药治疗1月后BNP、SV、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1月后,心血管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改善LVEF、SV及预后.
作者:陈剑峰;薛书峰;段卡丹;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肾功能的保护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高血压病人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肾功能、TGF-β1、内皮素-1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观察组为[(122.13±20.12)mmHg、(76.45±11.32)mmHg],低于对照组的[(132.89±18.45)mmHg、(82.13±13.28)mmHg],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F-β1以及内皮素-1都所有下降,观察组为[(24.12±5.18)ng/L、(35.46±5.90) ng/L],低于对照组[(30.45±7.12)ng/L、40.23±6.39)ng/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为(20.12±3.12)mg/L,低于对照组(27.45±5.02)mg/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晕、腹泻、低血压、咳嗽以及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肾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不良反应低,效果显著.
作者:连海燕;陈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泰舒达对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肢体感觉及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 选取144例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给予泰舒达联合美多巴治疗;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经过12周治疗,分析病人H-Y分级转化情况,肢体感觉症状以及自主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H-Y分级:观察组4级转化为1.5级~3级病人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感觉症状:观察组肢体疼痛、肢体寒凉、肢体痉挛、不安腿综合征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神经症状:观察组尿频尿急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干、便秘、出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泰舒达联合美多巴治疗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较单独应用美多巴治疗,可较好改善病人的运动症状,肢体的感觉症状,以及部分自主神经症状.
作者:岳秉宏;范磊;刘星亮;潘妍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的死因,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可从心肾阳虚立论,以温补心肾,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同时本病病程中多夹杂气滞、血瘀及痰饮.程晓昱以真武汤为基础加减,自拟复方真武冲剂,灵活多变地给予治疗,疗效突出.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叶青;程晓昱;程丹;徐婧熙;谢晚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流程改造前后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收集13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发病4.5 h内,均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根据病人诊治时间分为早期溶栓组和流程优化溶栓治疗组.选择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病人1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36例溶栓病人,溶栓24 h和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出血风险相对增高,流程优化组较早期溶栓组出血率降低,而疗效更好.结论 给予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流程优化治疗,疗效优于同期保守治疗者.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陆丽芸;马召玺;吴亚平;唐晴;钱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