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聚贤;张培;马赟英;范志亮;尹少华;陈欣
目的 观察降脂灵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 100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降脂灵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VEGF、NO、CRP、SO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VEGF、NO、CRP、SOD、IMT及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IMT及斑块面积明显降低(P<0.05),VEGF、NO、SOD、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降脂灵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显著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
作者:张晓兰;沈洋;段雄波;张国锋;李辉;柴伟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根据综合康复方案训练,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按自行需要活动.结果 出院时两组病人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生存质量量表(QOL) 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发现,观察组BNP水平、LVEF、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改善(P<0.05),QOL 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心脏康复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利于增强运动能力,促进心脏康复,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蒋庆渊;陆铭;李锦玉;李志强;刘春兰;刘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TIA)进展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入院并随访5年的颈动脉狭窄TIA病人12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具体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继发脑梗死;对照组为无继发脑梗死.入院后,由经过训练的专人统计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24 h内常规抽血,检验生化指标.随访5年,统计发病情况、发病次数、时间及进展为脑梗死的时间及生化指标、格拉斯哥评分(GCS)、神经功能损害情况、日常生活量表等(ADL)情况并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指数、ABCD2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比较方面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化指标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度狭窄比例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重度狭窄病人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入院时GCS评分、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比率及出院时ADL量表得出的Ⅱ级预后比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脑损伤程度重,预后差.结论 颈动脉狭窄性TIA病人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指数超过400、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同时颈动脉狭窄性TIA继发脑梗死,脑损伤重.
作者:米国青;薛满忠;马洪颖;傅昱;李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丹红通经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依达拉奉+丹红通经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NIHSS(7.51±2.65)分、CRP(7.01±2.32)mg/L,均优于对照组[(11.73±7.22)分、(14.03±5.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92.31%)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5%)与对照组(12.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通经方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CRP水平,改善病人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作者:姜秀云;吴梦娇;任菊敏;杨帆;徐国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脉络膜前动脉梗死[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AChA) infarction]是脑梗死的特定类型,又称为Abbie综合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诊断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本研究介绍脉络膜前动脉(AChA)的解剖结构特征和血液供应分布,分析国内外对AChA梗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仍需要对AChA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张树泉;张海林;杨月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注射液联合乌司他汀对颅脑损伤病人脑保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颅脑损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颅脑损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注射液.对比两组脑神经损伤指标s100b、脑血流及炎症指标.结果 观察组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动态阻抗(DR)、脑血管特征性阻抗(ZCV)、脑血管外周阻力(R)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分别为(16.9±2.5)ng/mL、(4.6±0.5)pg/mL、(5.3±0.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S100B水平高于治疗前,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8 d观察组S100B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结论 丹参酮联合乌司他汀可以对颅脑损伤病人脑保护,改善其炎症反应.
作者:路顺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炎性因子水平、调控因子活性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4年2月1日-2015年2月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109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人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54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对照组每日一次给予注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一次口服10丸,每日3次.治疗时间为两个疗程,1个疗程为4周.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因子活性及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结果 在两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间,治疗组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治疗方案选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调节因子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控制良好、症状明显改善,减少冠心病急性发病危险.
作者:孟宪杰;李莉;常绍菊;李会;曹丽慧;杨柳;张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流程改造前后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收集13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发病4.5 h内,均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根据病人诊治时间分为早期溶栓组和流程优化溶栓治疗组.选择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病人1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36例溶栓病人,溶栓24 h和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出血风险相对增高,流程优化组较早期溶栓组出血率降低,而疗效更好.结论 给予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进行静脉溶栓流程优化治疗,疗效优于同期保守治疗者.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陆丽芸;马召玺;吴亚平;唐晴;钱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11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7例)与尿激酶组(56例),观察两组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两种药物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瑞替普酶组治疗后30 min,1 h及2 h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距溶栓时间在6 h以内和(6~12) h再通率相比较,瑞替普酶组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瑞替普酶较尿激酶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能够早期快速开通血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的死因,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可从心肾阳虚立论,以温补心肾,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同时本病病程中多夹杂气滞、血瘀及痰饮.程晓昱以真武汤为基础加减,自拟复方真武冲剂,灵活多变地给予治疗,疗效突出.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叶青;程晓昱;程丹;徐婧熙;谢晚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泰舒达对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肢体感觉及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 选取144例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给予泰舒达联合美多巴治疗;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经过12周治疗,分析病人H-Y分级转化情况,肢体感觉症状以及自主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H-Y分级:观察组4级转化为1.5级~3级病人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感觉症状:观察组肢体疼痛、肢体寒凉、肢体痉挛、不安腿综合征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神经症状:观察组尿频尿急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干、便秘、出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泰舒达联合美多巴治疗老年帕金森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较单独应用美多巴治疗,可较好改善病人的运动症状,肢体的感觉症状,以及部分自主神经症状.
作者:岳秉宏;范磊;刘星亮;潘妍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钙调蛋白(CA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102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CAM与hs-CRP检测,同时进行病例资料搜集与实验室常规检测,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CAM与hs-CRP含量分别为(189.34±24.98)ng/mL和(7.82±2.84) mg/L,而对照组分别为(80.92±20.59)ng/mL和(1.29±1.33)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血糖(GLU)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为(14.92±2.19)分,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AM和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08,0.394,P<0.05).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M、hs-CRP、LDL和GLU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IHSS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清CAM与hs-CRP含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伴随有血脂与血糖的异常,血清CAM与hs-CRP含量可作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鞠飞;刘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病因不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猝死.现代医学对其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方法有着一定的优势.现对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有利于该病的防治.
作者:樊华;居励之;王佑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当今,伴随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而中医药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婷;安冬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69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脑钠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肌钙蛋白I、左室射血分数及Gensini积分.结果 双支病变组的脑钠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肌钙蛋白I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脑钠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肌钙蛋白I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则为双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低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脑钠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其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可通过其水平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李同社;高振华;杨智宏;靳飞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利舒康胶囊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临床症状稳定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成利舒康组(n=40例)和常规治疗组(n=40例).利舒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利舒康(2粒 3次/日),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全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增加,NT-proBNP明显减低(P<0.05),两组比较利舒康组比常规组临床症状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更明显(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及NT-proBNP降低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舒康可以改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立华;姜阳;苏豪;高莉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低频振动对于2型糖尿病(T2DM)脾虚湿阻型病人脂联素、游离脂肪酸(FFA)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40例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医符合脾虚湿阻型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口服西药治疗,振动组加用低频振动治疗.分别比较每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脂联素、FFA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脂联素、FFA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振动组治疗前后比较,脂联素、FFA水平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和振动组比较,脂联素、FFA水平变化明显(P<0.05).结论 低频振动可以改善T2DM(脾虚湿阻型)病人脂联素、FFA水平,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作者:盖迎男;赵建国;陈冰;殷中来;安月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系统评价脑脊液多聚酶链反应(PCR)对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CBM和VIP,查找评估PCR对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曲霉菌感染诊断价值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月10日.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统计并Meta分析,评估异质性及发表偏倚.结果 终纳入8个研究,共130例病人,确诊/可信病人数为27例(20.8%).针对3篇病例对照及1篇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4[95%CI(0.796,0.992 )]、0.930[95% CI(0.837,0.971)]、14.09[95% CI(5.87,33.82)]、0.016[95% CI(0.001,0.843)]、847 [95% CI(16,4536)]、0.99[95% CI(0.97,0.99)].但有一定的异质性(I2=37%)和发表偏倚(P=0.095)存在.脑脊液PCR阳性率显著高于脑脊液GM检测(P=0.018)和血PCR检测(P=0.02).结论 脑脊液PCR对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PCR检测方法学上存在异质性,发表偏倚可能高估PCR方法的诊断价值,上述结论仍需谨慎看待.
作者:刘真君;贺光明;董伟;赵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归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112例高血压病人,将肾阳虚衰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试验组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基础上加用右归丸.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降压效果、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6%,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归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于肾阳虚衰型高血压有辅助降压效果,且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作者:杜鹏冲;刘培中;李创鹏;陈林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了解高血压对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4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的Ⅱ型心肾综合征病人,共187例,按其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105)及血压正常组(n=82),采用MIC-12H型三导同步全信息动态心电图系统记录各组病人的HRV数据,比较两组病人间HRV的时域指标,相邻间期差值50 ms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结果 高血压组病人PNN50、RMSSD、SDANN、SDNN均低于血压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MSSD、SDANN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HRV、SDANN、SDNN与心功能分级具有负相关性,而PNN50、RMSSD与心功能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Ⅱ型心肾综合征伴有高血压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较重,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作者:王欢;胡元会;褚瑜光;邱志凌;薄荣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