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苏丽萍;苌翠粉

关键词:高血压, 肝阳上亢型, 天麻钩藤饮, 苯磺酸氨氯地平, 血压变异性
摘要: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70例,根据随机数字生成法排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络活喜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钩藤饮联合络活喜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和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SBP和24 hDB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面红、心悸、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联合络活喜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能促进血压的降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血压变异性有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麝香保心丸辅助阿伐他汀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脉粥样硬化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 和治疗组(阿托伐他汀加服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心绞痛改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斑块稳定性.

    作者:陈珍;蔡超;王崇全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发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3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将病人分为END和非END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热、糖尿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TOAST分型以及脑梗死体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END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发热、NIHSS评分、空腹血糖以及脑梗死体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热、高NIHSS评分、空腹血糖偏高以及较大的脑梗死体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晏小琼;谭倩;余丹芳;付斌;郭珍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阿托伐他汀对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机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炎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汉中市三二○一医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胸外科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应激水平,白细胞介素(IL)-8、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脑钠肽(BNP)均下降,射血分数(EF)上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DA水平下降,SOD水平上升,且观察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TNF-α、IL-6、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病人TNF-α、IL-6、IL-8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治疗的二尖瓣置换术病人,可以改善病人炎症水平,减轻应激反应,保护心功能.

    作者:周涛;高媛;江婷婷;刘伟良;王勇;孙国成;费蕾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同期门诊与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降低病人86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与缬沙坦组,在给予饮食控制与适量运动基础上,每次40 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8周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PG)、空腹胰岛素(Fins)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DBP、SBP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8周后DBP和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FPG、2 hP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缬沙坦组治疗前后FPG、2 hP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FPG、2 hP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均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且两种药物在降血压方面效用相当;替米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显著优于缬沙坦.

    作者:刘洋;吕媛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化痰通腑类汤药对缺血性中风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化痰通腑类汤药对缺血性中风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化痰通腑类汤药的神经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类汤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 d、治疗后5 d、治疗后7 d、治疗后12 d测定病人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炎症因子水平,疗程结束后评价病人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TNF-α、IL-6、hs-CRP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治疗后12 d,研究组病人TNF-α、IL-6、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化痰通腑类汤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化痰通腑类汤药对缺血性中风病人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IL-6与hs-CRP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及释放而实现的.

    作者:姚梓平;何春辉;段丽君;秦慧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所有病人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及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疗效、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性、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病人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0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6.06%,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疗效,可改善病人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性指标.

    作者:张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比伐卢定用于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比伐卢定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抗凝血作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4例术中应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研究组34例术中应用比伐卢定进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凝血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出血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用药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病人术后1 h APTT值较高,术后4 h研究组病人APTT值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伐卢定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中抗凝血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刘育慧;任志学;张淑兰;郑立平;王世荣;王刚;耿清峰;曹淑玲;尹淑利;安丽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70例,根据随机数字生成法排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络活喜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钩藤饮联合络活喜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和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SBP和24 hDB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面红、心悸、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联合络活喜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能促进血压的降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血压变异性有关.

    作者:苏丽萍;苌翠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羊藿三七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羊藿三七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羊藿三七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羊藿三七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秦小东;秦德怀;罗英豪;何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高、低浓度七氟醚麻醉对老年病人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究在老年病人手术的实施中运用高浓度与低浓度的七氟醚麻醉对病人血流动力学以及心功能的影响,为七氟醚麻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安徽省宜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50例老年病人的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8%七氟醚麻醉的8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同时将采用4.5%七氟醚麻醉的70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分别对比两组病人各麻醉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输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内径缩短率(LVFS).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后5 min OAAS评分以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其他时间HR、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 、T4观察组LVESD、CO、LVFS、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不同浓度七氟醚麻醉老年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性差异,相关麻醉指标无明显变化,但是高浓度的七氟醚能明显抑制老年病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因此,低浓度的七氟醚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锦河;贾红波;申建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疗效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7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梗死相关血管是否再通而将其分为再通组(n=27)与未通组(n=10),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于入组时、AMI病人于溶栓前后检测血清CTGF水平.结果 溶栓前再通组及未通组血清CT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病人溶栓后血清CTGF水平较溶栓前明显下降,未通组病人溶栓后血清CTGF水平较溶栓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动态观察溶栓前后血清CTGF水平对判断病人溶栓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杨;刘林琼;王春雷;王梁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Notch1对肺纤维化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Notch1在肺纤维化肠黏膜屏障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肺纤维化模型组(I组)、肺纤维化+Notch1抑制组(I+D组).I组、I+D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造模,I+D组在造模后1周开始腹腔注射Notch1抑制剂DAPT.在造模后28 d全部处死小鼠,取小鼠血液、肺脏、回肠末端10 cm.血液离心后的血清用于ELISA测量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右肺、5 cm回肠石蜡包埋后采用HE、Masson染色,并测量肠黏膜、肠绒毛以及肠隐窝的高度.PCR测量左肺、5 cm回肠末端的Notch1mRNA含量.结果 小鼠肺部HE染色、Masson染色、Ashcroft评分提示I组存在明显的纤维化改变,与N组、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小鼠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血清中T-SOD、GSH-PX含量明显低于N组、I+D组,肠道Chiu''s分级、血清MDA的含量明显高于N组、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IPF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完整性被破坏、黏膜损伤.小鼠肠隐窝深度的测量结果提示I组肠隐窝细胞增生明显高于N组、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肺组织、肠道组织中Notch1 mRNA的表达高于N组、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1表达增高促进了肺纤维化的发生,小鼠肺纤维化体内存在肠黏膜的损伤、坏死脱落,Notch1同时可以通过肠上皮隐窝增生介导肠上皮损伤后修复.

    作者:郭慧;刘学军;杜毓锋;郝小燕;张帆;郭娜娜;林白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0月山西省灵丘县中医院糖尿病科78例早期DN住院病人,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教育、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3粒/次,每日3次.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白蛋白排泄比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UAER、AC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有效治疗早期DN,改善肾损害.

    作者:王茂林;李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三七总皂苷分期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血肿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分期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苷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及治疗脑出血的佳时间.方法 将138例小到中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分为对照组、24 h治疗组、72 h治疗组和7 d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4 h治疗组、72 h治疗组和7 d治疗组分别在发病24 h、72 h、第7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七总皂苷治疗,于发病第28天CT测量脑血肿,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 4 h治疗组、72 h治疗组和7 d治疗组血肿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4 h治疗组低于72 h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治疗组低于7 d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以促进血肿吸收,降低hs-CR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三七总皂苷治疗脑出血早期使用比晚期使用更有利.

    作者:丁志刚;王青松;张贵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血糖和血清中降钙素原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血糖(FBG)和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2月-2015年2月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病人152例研究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其分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分~8分)72例,中型颅脑损伤(GCS 评分9分~12分)54例,轻型颅脑损伤(GCS 评分13分~15分)26例.另选同期本院 1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于入院后24 h内,术后1 d、7 d、14 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比较并分析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病人FBG、PCT动态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FBG和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中度、轻度颅脑损伤病人在术后血清中FBG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术后1 d和7 d时,3组病人血清中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后14 d时,3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14 d,预后不良组FBG和PCT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血清中FBG和PCT的动态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荣亮;郑鲲;吴勇;胡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TCD检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x)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ICAex重度狭窄或闭塞的52例病人为观察组,另选取52例ICAex血管正常的病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血管搏动指数(PI),并判断侧支循环开放类型.结果 ICAex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人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变,与健侧相比,患侧MCA、ACA血流速度明显下降,频谱形态呈弥散圆钝状,PSV和PI值明显下降(P<0.01);患侧PCA血流速度明显上升,PSV和PI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OA血流方向逆转,血流速度相对升高,PI减低;TCD检测的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及程度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检出结果基本一致,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可以检测到ICAex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能为临床及时选择适宜治疗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赵仁军;刘英;杨加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病人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的变化研究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病人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病人为A组,75例糖尿病无脑血管病变病人为B组,75名健康同龄者为C组,然后检测及比较3组的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并比较A组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病人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结果 A组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均差于B组及C组,B组则差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血管病变病人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较差,与微血管病变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病人的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相对较差,且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病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故对此类病人进行上述方面的监测与改善价值较高.

    作者:魏旭英;孙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同型半胱氨酸对脑梗死后痴呆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脑梗死后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120例,行Hcy检测和头颅CT或MRI检查.根据NINDS-AIREN有关血管性痴呆(VD)的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脑梗死后痴呆(痴呆组)和脑梗死后无痴呆(非痴呆组)两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滴Hcy水平.并以NINDS-AIREN作为诊断的金标准,Hcy作为一种生物学诊断试验指标,计算痴呆组和非痴呆组Hcy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预测值和似然比及ROC直线下面积.结果 痴呆组、非痴呆组病人Hcy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痴呆组升高较非痴呆组显著(P<0.01).Hcy 诊断试验的敏感度为70.00%,特异度为58.33%,准确度64.1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69%和66.04%,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68和0.51.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 4.结论 Hcy与VD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但由于Hcy诊断价值较低,故不能认为Hcy是一种V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方兴;江颖;李颖;欧俐羽;曹桢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探讨

    从中医方面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尤其是心、脾、肾三脏,气血亏虚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病理因素以痰瘀为主,全面认识其发病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作者:黄树武;陆银艳;刘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钻孔引流清除术对脑出血病人血清S100A8/A9水平及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清除术对脑出血病人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8/A9水平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脑出血病人,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钻孔引流清除术,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S100A8/A9水平、治疗前后脑水肿体积、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100A8/A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S100A8/A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病人S100A8/A9水平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病人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病人CRP水平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病人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脑水肿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脑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两组病人脑水肿体积在治疗后7 d达到高峰,随后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病人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1,P=0.013),对照组病人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钻孔引流清除术有助于改善脑出血病人血清S100A8/A9、CRP水平及脑水肿程度,提高脑出血病人治疗效果.

    作者:赵东林;熊超;李德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