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杰;秦勇;周一心
目的 探讨血尿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129例病人依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n=78)和高尿酸血症组(n=51),分别测定两组病人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并分析病人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吸烟史、体重指数(BMI)、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史及基础心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病人ET、MPO浓度高于尿酸正常组,NO浓度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尿酸水平与NO值呈显著负相关(r=-0.647,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尿酸水平与MPO、ET值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5;r=0.529,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病人血管内皮功能较尿酸正常病人降低,血尿酸水平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预测指标.
作者:梁普博;郑云龙;袁月荣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收集总结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例均为老年病人,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6岁.4例病人发病过程中均无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表现为一侧肢体发作性麻木伴无力2例,一侧上肢发作性无力1例,一侧肢体发作性无力1例,短暂性言语不利2例.3例病人头部CT均表现为限局性脑沟、脑回内线样高密度影,1例MRI及DWI检查显示左侧中央前沟内条索状短T1短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呈条状稍高信号.结论 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因其出血部位局限,多位于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且不具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误治,应引起基层医师重视.
作者:白彦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肾功能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 0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以病人1年内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依据将其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事件组368例,无事件组632例,对比分析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肾功能情况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368例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病人中,脑血管病发生率高,达21.74%.事件组病人年龄较大、舒张压低、脉压高、空腹血糖值高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与无事件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人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特别是当肾小球滤过率<40 mL/(min ·1.73 m2) 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而言,肾小球滤过率是导致病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长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TT)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发病时间在12 h内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74例,将其按收治时间顺序分为TT+PCI组和PCI组,每组37例,TT+PCI组病人在行TT治疗后再进行PCI治疗,PCI组病人直接予以PCI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TT+PCI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CI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2.7%,PCI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优于直接PCI治疗.
作者:刘风琴;张文芹;黄春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加减会厌逐瘀汤喷剂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确诊为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洼田饮水试验评价3级以上的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加减会厌逐瘀汤喷剂喷涂口咽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会厌逐瘀汤喷剂喷涂口咽部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简便易行.
作者:张惠利;王文刚;薛秀娟;李淮安;赵鑫;相希;王亚静;王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活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0)、CEPO组(n=10)和对照(Control)组(n=10),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作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术后第8周CEPO组开始经腹腔注射50 μg/kg CEPO,3次/周,连续4周;Sham组、Control组同期经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术后第8周、12周行心脏彩超检测大鼠心功能.术后第12周末取大鼠心肌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细胞形态;采用原味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心肌活化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建模大鼠术后第8周时出现心室肥厚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退;CEPO组干预4周后左室射血分数较Control组明显升高(P<0.05),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降低(P<0.05).与Control组比较,CEPO组AI值显著降低[(23.87±1.45)% vs(30.15±0.67)%,P<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0.489 1±0.029 1)明显减少(P<0.01).结论 CEPO可通过抑制凋亡关键酶Caspase-3的活化,显著减少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以改善心功能.
作者:黄兆琦;伍金雷;许卫;陈永权;谢文杰;陈晞明;陈盛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增强现实技术提高医学上心脏解剖认知的作用.方法 在我院2013级海军医学专业学员中随机抽取60名,分为增强现实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幻灯和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现实组采取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Virtuali-Tee T恤衫帮助学生了解心脏解剖的细节.比较两组学员对心脏解剖细节和全局认知的测试成绩.结果 增强现实组在心脏解剖细节和全局方面的认知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增强现实技术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复杂心脏解剖的认知.
作者:贺治青;楚扬;吴宗贵;梁春;丁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对照组、Hcy正常组和H型高血压组的空腹血糖(FBG)、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浆Hcy.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IMT.结果 Hcy正常组与H型高血压组血浆LDL-C、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DL-C水平Hcy正常组与H型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FBG、TG、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Hcy高于Hcy正常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Hcy正常组Hc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IMT高于Hcy正常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Hcy正常组IMT亦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IMT与Hcy (r=2.016,P=0.031)及LDL-C(r=1.936,P=0.036) 呈正相关;与HDL-C、TC、TG、FBG无相关性.结论 H型高血压病人IMT明显增厚,IMT增厚可能与高Hcy、高LDL-C的协同作用有关.
作者:何成毓;彭兴;王芳;尹涛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100例CHF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分布及CD4+Th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外周血CD4+、CD3+、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病人外周血CD4+、CD3+、CD4+/CD8+的比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IL-10 水平较正常组显著下降,而γ-干扰素(IFN-γ)、IFN-γ/白介素-10(IL-10)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IFN-γ、IFN-γ/IL-10 比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IL-10 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IL-10 水平显著升高,而IFN-γ、IFN-γ/IL-10 比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CHF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曹新营;王志军;杨文琦;邢彩耐;刘宁;黄宇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系统评价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 3个外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3个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17年1月10日,检索所有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文献(RCTs),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员分别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有效数据,采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7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应用西药相比较,在西药基础上应用稳心颗粒可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MD=5.48,95%CI(2.59,11.61),P<0.00001],提高射血分数[RR=7.56,95%CI(6.65,8.46),P<0.000 01],延长QT间期[MD=24.46,95%CI=(18.61,30.31),P<0.000 01]和控制心率[MD=-11.04,95%CI(-14.86,-7.21),P<0.000 01],且能显著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结论 西药基础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较单纯西药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梁蕴瑜;姚晓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血管生长因子(VEGF)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高血压脑出血依据纳入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的平均流速(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氧化应激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VEGF及MA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3,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的Vm、V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PO、LPO、 MD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SOD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7 d、14 d,观察组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7 d、14 d,各时间点观察组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应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VEGF表达及平稳降压有关.
作者:哈斯木江热合曼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佳运动耐量训练对老年冠心病心衰病人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心功能Ⅱ级~Ⅲ级136例老年冠心病心衰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结合佳运动耐量训练治疗,在治疗1个和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心功能、心脏储备功能、生活质量和预后.结果 治疗组病人心功能、运动耐量、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以2个疗程效果更佳(P<0.05);心率、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佳运动耐量训练较单纯西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老年冠心病心衰病人的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官春梅;艾宏亮;施翔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高血压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高血压病人日益增多.由于先天及生活方式等因素,青年高血压脾胃亏虚者多见,中气不足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贯穿始终,治疗上从脾论治,重视健运脾胃,调畅三焦往往获益良多.
作者:康锦伟;胡元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运用中医药调木宁心法治疗肝气郁结型心悸的疗效.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选取肝气郁结型心悸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辨证服用以疏肝解郁、益气宁心为主的中药汤剂,随证加减;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35,P>0.05).3个月、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治疗有效病人中复发4例,复发率11.4%;对照组治疗有效病人中复发8例,复发率为23.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0,P<0.05).结论 中医药调木宁心法治疗肝气郁结型心悸有明显疗效,可明显降低的疾病复发率.
作者:张文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诊治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万方医学网、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和《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的医案为数据源,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研究共纳入名老中医165名,医案416则,药物290味,共5 402频次,使用频率高的前十味药分别是:丹参、甘草、川芎、瓜蒌、黄芪、当归、半夏、茯苓、人参、薤白,温性药物使用频率高,甘、苦、辛为主要药味,归经主要为心、肺、脾经;因子分析总结出名老中医常用药物组合体11个,显示出名老中医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灵活辨证用药.结论 益气、活血、化痰是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法.
作者:任毅;陈志强;张敏州;何德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二仙汤早是治疗妇女闭经前后疾病的常用方,具有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之功效.近年来,杨传华教授多将此方加减用于治疗妇女更年期高血压,且疗效显著.现将运用二仙汤加减治疗妇女更年期高血压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张积宁;杨传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91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常规+替罗非班治疗方案;B组在A组基础上,术后给予尼可地尔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术前及术后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指标变化,同时观察3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造影剂开始灌注时间(AT)、灌注达峰时间(APT)、灌注的峰值强度(PI)、振幅(A)、曲线上升斜率(β)低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B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及A组(P<0.05),LVDs、LVDd、LVESV、LVEDV、AT、APT、PI、A、β低于治疗前及A组(P<0.05).B组、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3组不同出血并发症程度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尼可地尔及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和心肌微循环.
作者:陈默;吴先军;杨小莉;何丽丽;何妮;鲁繁;黄子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肌钙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肌钙蛋白[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心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TnT、cTnI低于对照组[(104.89±14.56)ng/L和(119.73±16.87)ng/L、(101.49±12.68)ng/L和(115.73±15.4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肌酶谱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卡托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佳,能够降低血清肌钙蛋白水平.
作者:刘中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大脑中动脉(MCA)经颅多普勒脉动指数(PI)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MCA供血区急性期脑梗死病人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的PI指标,观察病人梗死侧和非梗死侧PI值的差异,并分析CIS的危险因素,分析PI与CVD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梗死侧大脑中动脉PI值高于非梗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组病人PI值和腔隙性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BMI为影响PI的独立因素.结论 TCD的参数PI是能够检测颅内动脉顺应性的有效指标,其值升高动脉顺应性降低,弹性减退,将硬度增加,和脑卒中密切相关,PI值的增加和年龄、BMI具有相关性.
作者:杜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中和肽素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例,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组(CHF组);30名体检健康的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血清和肽素水平及NT-ProBNP浓度,出院6个月后随访其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病人血清和肽素水平与NT-ProBNP浓度随着心脏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着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升高而降低(P<0.05);左心房内径(LAD)与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随着心脏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大(P<0.05);室间隔厚度(IVS)随着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升高而显著减小(P<0.05);治疗后血清和肽素及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LVEF分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随访,事件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事件组(P<0.05).结论 和肽素、NT-ProBNP浓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存在着相关性,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心力衰竭病人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估.
作者:刘泉;张淼;沈红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