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立
膜分离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在传统中药生产中呈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文章对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在制剂生产方面去杂除热源以及药剂浓缩和溶剂回收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并对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晓梅;苏晓艳;王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男性海洛因依赖者强制戒毒和自愿戒毒戒断后血液中卵泡刺激素和睾酮浓度的改变.方法 收集强制戒毒的男性海洛因依赖患者23例,自愿戒毒的男性海洛因依赖患者23例,正常对照23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测量强制戒毒急性戒断期(距后一次使用海洛因<96小时)、稽延性戒断期(戒断30天、戒断90天),自愿成毒和正常对照者的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卵泡刺激素)、TT(totle testoterone睾酮)水平.结果 强制戒毒组急性戒断期FSH、T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强制戒毒组戒断后30天和90天时FSH浓度无变化,TT水平升高,与急性期和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自愿戒毒组FSH、T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男性海洛因依赖者性激素在海洛因依赖急性和稽延性戒断期的分泌与调节处于紊乱状态.
作者:任艳萍;张国富;罗小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因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接受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32 min,术中平均出血25 ml.无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d.11例患者均成功分娩健康婴儿.结论 在妊娠中期选掸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足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乃荣 刊期: 2011年第19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5岁,教师.因右眼视物不清4天,于2011年5月3日入院.查体T36.3℃,P 72次/分,R18次/分,BP110/80mmHg,神智清,颈软,心肺(一),肝脾(一),神经系统(一).眼底镜检:视网膜黄斑区小血管痉挛并水肿,有黄色点状渗出.实验室检查:Hb143g/L,WBC14.4×109/L,N0.84,L0.19.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
作者:李莎;李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疣病毒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好发于面部手背部等暴露部位,并容易自身接种传播.扁平疣发生于青少年相对多见,尤其易累及面部,严重影响面部形象,给患者及家人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而目前西医治疗,疗效并不满意.物理治疗(如激光、液氮冷冻治疗等疗法)对皮肤有较强刺激,掌握不好易留疤痕或色素沉着.
作者:欧阳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10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全州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24种6407例,死亡38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3434例,死亡38例,发病率为319.50/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1.72%;死亡率为3.53/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了34.93%.丙类传染病7种297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梅毒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90.56%.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斑疹伤寒、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79.38%.结论:当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梅毒、淋病、手足口病、斑疹伤寒和流行性腮腺炎是严重危害我州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申剑波;许云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国北方农村、城市都较为常见,由于其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可导致中毒性心肌炎[J].我院接诊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的患者中绝大多数都存在心肌酶升高,心电图ST-T改变的情况,严重时町危及生命,我们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纳洛酮针,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继发中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玉凡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总结了胰岛素泵治疗精尿病的护理,包括置泵前的准备、置泵时的护理、置泵后的护理,低血糖、高血糖、输注障碍等问题的处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卫生.说明了治疗期间护理的重要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环.
作者:张艳婷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我院临床实践中因急腹症被误诊为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误诊的主要原因,以便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自 2005年来8例因急腹症就诊于我院被误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研究中引发患者出现急腹症的主要原因有流产、宫颈管粘连及早孕合并黄体破裂.结论 妇科临床实践中一些不常见的急腹症已被宫外孕诊断为临床实践中在面此类患者时要进行全面分析,尽量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寇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小肠异位胰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小肠憩室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这和发病率低有关.只有在发生溃疡、梗阻、出血等并发症行剖腹探查及进一步病理学检查时才能确诊.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腹痛、肠梗阻,非典型的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应想到芹位胰腺的存在.异位胰腺一旦确诊或其他腹部手术中发现,应该手术切除,术后效果满意.
作者:姜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和吲哚美辛片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疗效.方法:60例结节性红斑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和吲哚美辛片治疗(治疗组)36例与雷公藤多甙片和吲哚美辛片治疗(对照组)24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和吲哚美辛片治疗结节性红斑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微循环,加速炎症吸收.
作者:王春钊;孙慧姿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136例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治愈77例,占56.61%,好转48例,占35.29%,末愈2例,占1.47%,死亡9例,占6.62%.死亡原因主要为合并冠心病、心衰、糖尿病等.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加强功能锻练有利于病症的康复.
作者:张云卿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回顾近10年2型糖尿病辩证分型与客观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郭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两医结合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的有效性.方法:OHSS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西医治疗组(A组)和中西医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之间对于疾病症状(腹胀)、体征(腹嗣、体重)、红细胞压积的控制以及腹水穿刺频率、白蛋白的使用量、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发现B组在腹胀缓解、腹围、红细胞压积、体重控制方面明显优于A组(P<0.05),同时在腹水穿刺频率、白蛋白的使用量、住院天数上,B组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OHS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巾常见的疾病,因其症状轻微,常易被人们忽略.本文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78例慢性胃炎进行临床分析.本组78例病例中男性49例,女性29例,均为发病年龄31岁~52岁,其中上腹痛54例,上腹胀、饱胀28例,恶心、呕吐15例,暖气6例,经控制饮食、制酸、抗幽门螺杆菌等治疗.41%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46%的患者症状好转,13%的患者症状无缓解.
作者:蔡玉刚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ICU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我科ICU对自2009年01月--2010年01月收治的401名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22人,感染率为5.37%,未发生一例MDRO的暴发事件.结论:加强人员管理、重视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定完善的MDRO感染监测制度是预防和控制ICU内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岩;金东起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布加氏综合症的超声影像表现,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方法 回颐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3例布加氏综合症的患者资料,总结其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4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末阻塞或尚未完全堵塞的肝静脉,肝短静脉扩张,肝侧支循环建立(腹擘静脉和膈下静脉交通支).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布加氏综合症的首选方法,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旭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daromlbosis,DVT)是脊髓损伤(SCI)的常见并发症,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中不正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1].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的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肺栓塞(PE),即静脉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相应肺组织血流供应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症[2],威胁患者的生命.
作者:张敏;李艳召;梁计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比较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愈后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03年6月~2010年12月的乳腺癌临床资料中抽取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共125例,其中90例行改良根治术,35例行保乳术,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牛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生活质量,美容满意率方面保乳组明显高于改良组.结论:对于比较早期的Ⅰ、Ⅱ期乳腺癌保乳组和改良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改良组.
作者:钱秀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介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9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的造影剂为碘普罗胺300造影剂,对照组使用的造影剂为碘化油.结果:察组复通成功输卵管77条,复通率为93.90%;对照组复通成功输卵管70条,复通率为85.37%.观察组妊娠率71.43%,埘照组妊娠率为59.18%.结论:介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创伤小,复通率高,妊娠率高,碘普罗胺作为子宫输卵管造影剂比碘化油效果好,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童爱英;汪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