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琼
目的:对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一次,共14日.丹参组60例,给予丹参4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一次,共14日.结果:丹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高.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玉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在CT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10年12月经CT诊断为外伤性脑梗塞且资料完整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45例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分为两型,轻微脑外伤患者CT扫描显示腔隙件梗塞灶发乍在基底节内囊区、半卵园中心的均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均无占位效应及脑内、外血肿形成.严重脑外伤患者66.7%CT扫描显示梗塞灶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结论:CT对外伤性脑梗塞有很大的价值,不同的发病机制对于CT的诊断有相应的指导性作用.
作者:许亚军;孙泽华;和运明;孙先凤;李莉;王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静脉穿刺是广泛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穿刺时能否做到一针见血对能否及时完成抢救治疗任务和减少患者痛苦关系很大.笔者经过二十余年的护理工作实践,体会到针对不同的病例患者采用不同的静脉穿刺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静脉穿刺的几点经验浅谈如下:
作者:袁长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除一些很难预料的护理意外之外,主要由工作缺陷造成,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及治疗效果,因此,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做好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和预防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人通过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分析如下:1 产科护理存在的风险
作者:林淑贞;蔡丽珊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甲状腺疾患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不论其原因或性质如何,多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或肿块形成,甲状腺肿瘤可单发也可多发.过去一直认为单发肿块恶性率高,多发者恶性率低,一般前者为后者的2-3倍.但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资料统计显示,多发性肿块的癌发生率也不低.因此,全面探讨甲状腺癌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病人的病情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通淋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方中山萸肉粉碎成细粉,其余加水煎煮提取浓缩成稠膏,与上述细粉混合,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在显微镜下观察山萸肉的显微特征,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甘草定性鉴别.结果:其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为适应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避免由于手术给患儿造成的痛苦,笔者应用1:1消痔灵注射液点状注射直肠粘膜下层治疗小儿直肠脱垂35例.患者一次性治愈33例,仅二例经二次注射达到治愈.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无任何后遗症.结果 表明:本法具有疗程短、痛苦小、疗效可靠、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作者:韩喜;朱晓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 我科门诊输液室针对输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在输液全过程实施流程环节管理,落实核对三签名制、主班负责制、反问姓名制、年轻护士带教培养制、巡视记录签名制、值班长制等护理制度.结果 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使患者投诉、护理差错下降.结论 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消除门诊输液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作者:胡高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医名词术语国际命名标准化在国内外开展了数十年,两套国际标准的出台在带来暂时统一局面的同时又引发了新的讨论,本文尝试对比两套标准,旨在发现差异,分析原因,从而促进标准化进程,推动中医更好地对外传播.
作者:史文君;杨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肾病主要以肾小球病变的症型为主,临床上多以肉眼血尿、浮肿来诊.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多在于热在下焦,热可分为虚实.其次,脾肾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肾阴虚亦为临床常见的症型.本文总结了叶廷钰在治疗慢性肾病方面有着独道的方法,首辨阴阳;重视活血化瘀,搜风通络的运用;重视内服和外治,辨病论治等等.
作者:孙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外科手术室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分别对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人性化服务(观察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手术室管理、护理素质、消毒隔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手术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作者:李惠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痹骨泰胶囊中血竭素高氯酸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钻石)C180DS2(250mm×4.6mm 5um)色谱柱,乙腈-0.05%NaH2p水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按外标法进行检测.结果:血竭素高氯酸盐在浓度为0.005 μg.ml<'-1>~0.05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82%(n=6),RSD为0.6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克痹骨泰胶囊的含量测定有效方法.
作者:耿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活血祛瘀药是为血瘀证而设,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以治疗血瘀肿痛,外伤瘀肿,瘀阻经络之半身不遂,瘀血内停之胸胁诸痛等证.血瘀证多因寒凝、气滞、血虚、气虚、外伤等导致,临床用药有同有异.笔者拟结合历代名方的用药特点及临床经验,对活血祛瘀方剂的制方配伍方法和用药规律做一浅析.
作者:赵斐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本文对医院医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医疗保险的计划与实施方面的对策,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建议.
作者:向云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比较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愈后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03年6月~2010年12月的乳腺癌临床资料中抽取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共125例,其中90例行改良根治术,35例行保乳术,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牛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生活质量,美容满意率方面保乳组明显高于改良组.结论:对于比较早期的Ⅰ、Ⅱ期乳腺癌保乳组和改良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改良组.
作者:钱秀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快速扩弓式上颌前方牵引口内装置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收集近期我科接受正畸的24例错牙合患者,比较治疗前、后头患者头影测量硬组织各指标的测量值.结果 头影测量硬组织各洲屠值对照显示,SNB角、上下中切牙角及上中切牙切缘到NA连线的垂直距离等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余各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扩弓式上颌前方牵引口内装置治疗能有效改善牙颌面矢状关系不调,矫治效果.
作者:李智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9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ERCP组全部成功实施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72例胆总管结石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所有92例均行鼻胆管引流,重症组10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组病死率8.3%,对照组重症组病死率33.3%.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治疗是安全的,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
作者:刘京平;汤梦锦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合理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45例SAP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治愈率为86.7%(39/45),其中非手术综合治疗为91.9%(34/37),手术治疗组为62.5%(5/8);并发症发生率非手术综合治疗组为13.5%(5/37),手术组为37.5%(3/8);总死亡率为13.3(6/45),其中非手术治疗组为8.1%(3/37),手术组为37.5%(3/8).结论 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可有效提高SAP的治愈率.
作者:曾书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丰动脉夹层的方法、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7例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覆膜支架释放均成功,封闭左锁骨下动脉4例,接受治疗者无围术期死亡.随访过程中,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近、中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
作者:周海宁;张永恒;夏洪韬;杨波;刘建平;陈权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护理部2006年开展细节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方法后,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5.6%,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8%,患者满意度为97.5%,明显减少了护理缺陷,使护理质量得到保障.结论:将细节管理运用到工作全程,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防范了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李惠兰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