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陈龙霏;厉建爱;隋晓琳;张宪忠;李莉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个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全球性疾病。冠心病(CHD)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因。冠心病冠脉管腔狭窄到严重程度后,心肌氧需量(myocardial oxygen demand, MVO)与供氧量之间的尖锐矛盾,心肌细胞因缺氧导致不可逆性的损伤导致心肌梗死发生[1,2]。心肌梗死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并由此可引发心脏疤痕形成和左心室重构包括心脏扩张、收缩功能障碍。心肌组织缺氧所造成的内皮细胞凋亡、毛细血管密度不足进一步使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并加重左室功能障碍[3]。而在这一系列变化中,MicroRNA (miRNA)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洋;甘宇;周建业;杨新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片仔癀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 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 Longa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得生组、尼莫地平组及片仔癀大、中、小剂量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 BDNF和 IL 6的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结果在梗死中心区,模型组的 BDNF和 IL 6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片仔癀各剂量组的 BDNF和 IL 6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在梗死周围区,模型组BDNF和IL 6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片仔癀各剂量组BDNF的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而 IL 6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片仔癀大、中剂量组的脑组织病理形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结论片仔癀可以上调局灶性脑梗死后大鼠 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和下调 IL 6蛋白表达,减轻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
作者:孟佳;黄希艳;李倩;朱陵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老年室上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9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10例室上性早搏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组、前列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观察各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24 h平均心率、慢心律(HRmin)、血脂进行监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经治疗后24 h平均心率、HRmin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在改善24 h平均心率及 HRmin方面均显著优于参松养心组和前列地尔组(P<0.05),联合治疗组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参松养心组(P<0.05)。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参松养心组和前列地尔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人室上性早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好。
作者:张方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对冠心病双心效应的血流动力学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可舒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心可舒片,2片/次,每日3次,坚持服用1个月后,比较两组在血流动力学以及临床预后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比黏度、全血黏度高比值(ηH)、全血黏度低比值(ηL)、血浆黏度(ηP)、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抑郁、焦虑情绪等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黏度,降低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脂,改善患者的冠心病临床症状,通过缓解抑郁、焦虑情绪达到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
作者:马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芦丁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CF)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利用 Langendorff实验系统,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观察溶剂及不同浓度芦丁(0.3μmol/L,1μmol/L,3μmol/L,10μmol/L,30μmol/L)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先用正常台式液灌流大鼠心脏,待各指标稳定后,记录冠脉流量(CF)、左心室收缩压(LVDP)、左心室舒张压(LVEDP)、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 )和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 )。30 min后,用含溶剂或芦丁的台式液灌流大鼠心脏,再记录各参数。观察芦丁对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0.3μmol/L,1μmol/L,3μmol/L,10μmol/L,30μmol/L芦丁浓度依赖性增大CF值,使CF值从7.3 mL/min±1.2 mL/min增大到12.6 mL/min±1.1 mL/min;芦丁浓度依赖性增大LVDP值和+dp/dtmax值,使LVDP值从60 mmHg ±2 mmHg增大到73 mmHg ±4 mmHg ,使+dp/dtmax值从1135 mmHg/s±102 mmHg/s增大到1427 mmHg/s±115 mmHg/s;不同浓度芦丁对 LVEDP和-dp/dtmax值无显著影响。结论芦丁增加离体大鼠心脏冠脉流量,对离体大鼠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
作者:李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SI)作用于 PC12细胞后细胞总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实验组(PSI,10μmol/L)和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细胞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应用 Pro Q Diamond磷酸化蛋白凝胶染色技术获得蛋白点磷酸化水平的差异信息,运用 MALDI TOF质谱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结果差异蛋白点2、3均为 p47,为2个同功体,蛋白酶体抑制剂干预后二者磷酸化水平均增加。结论 p47表达上调及磷酸化水平增高与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的异常蛋白聚集及空泡形成有关,p47可能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王秋艳;牛小媛;胡林森;房亚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德富;吴明华;陆海芬;王永生;曹理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B 型利钠肽(BNP)、尿酸(UA)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5 mg/kg+5%葡萄糖200 mL静脉输注,每天2次,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时比较疗效及 BNP、UA水平。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 BNP及 U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 BNP及 UA水平。
作者:杨晓芹;薛国敏;常瑜;张金玲;卢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不同心功能分级的 CHF患者(96例)及健康对照组(30名)的NT proBNP、CTnT、hs 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 CHF组患者 NT proBNP、CTnT、hs 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LVEF值越低,NT proBNP、CTnT、hs CRP水平越高;NT proBNP、CTnT、hs CRP水平与 LVEF值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的 NT proBNP、CTnT、hs CRP水平有助于 CHF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作者:阴淑莹;韩伟;魏芳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脑小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与痴呆、卒中等有密切的关系,早期发现和处理血管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
作者:张庆玲;王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硝普钠对难治性心力衰竭(RHF)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功能、血清 N末端脑钠肽原(NT pro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 RHF患者65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硝普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 rhBNP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前、用药后7 d血清 NT proBNP、去甲肾上腺素、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 vs 50.00%;91.43% vs 66.67%, P<0.05);用药后7 d,两组血清 NT proBNP和 NE水平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1),并且观察组血清 NT proBNP和 N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用药前相比,观察组 LVEDD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 LVEDD降低不明显(P>0.05),两组LVEF值均提高(P<0.01)。结论 rhBNP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优于单用硝普钠,并改善患者心功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作者:薛蓉;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血瘀是高血压病重要病机之一,瘀血既是高血压病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也是高血压病产生并发症的重要病因。活血化瘀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兼以平肝潜阳、健脾化痰、疏肝理气、滋养肝肾、益气等治疗以标本兼顾。
作者:李洁;解品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根据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街道所属高血压病患者的整体现状,探讨本街道高血压病患者发病特点、疾病控制情况、病情转归等相关因素,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管理的依从性,并为制定更为完善的慢性病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7年1月—2014年1月建立高血压管理卡的7069例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069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男性占40.63%,女性占59.37%,年龄在60岁~69岁患者占总数的35.86%,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占29.88%,合并有冠心病患者占13.30%,合并有脑卒中患者占40.60%。管理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血压控制率达97.86%,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有明显好转。结论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街道所属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情况控制良好。
作者:李建华;宋红伟;张桦;罗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134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再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13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轻度狭窄75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29例,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结果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比较,狭窄程度越严重,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明显相关性。
作者:蔺素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活血法对高血压病气虚痰瘀互结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87例高血压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属气虚痰瘀互结证型者,随机分为益气化痰活血法加西医常规治疗的治疗组(44例)、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加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3例),观察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斑块数量与斑块面积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斑块数量与斑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中药具有改善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张国英;郭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2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组给予右室间隔部起搏,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室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QRS波时限(QRSd)、收缩达峰值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左室的收缩功能影响较小,缩短了左室不同部位收缩达峰值时间,减小了 QRSd宽度。
作者:王丹阳;丁绍平;胡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穴位超声联合中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给予抗血小板、扩冠、降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13例,除常规药物外,加用超声波联合中药作用于虚里穴,每日1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变化比较,治疗组从治疗前的79.63 mm/min±13.21 mm/min减少到治疗后的16.37 mm/min±6.19 mm/min,对照组从治疗前的78.91 mm/min±12.67 mm/min减少到治疗后的51.65 mm/min±9.26 mm/min。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波联合药物作用于虚里穴对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尚正录;张卫斌;杨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患者的代谢组学变化,并确定其相关生物标志物群,初步阐明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的代谢组学内涵。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8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为肝火亢盛证型患者24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21名,抽取受试者空腹12 h静脉血、留取受试者晨尿。经样品前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 MS)技术对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尿液进行全谱代谢组学分析,并进一步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主成分因子负荷矩阵分析,并作变量散点图,寻找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群。结果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组与健康人群组血清和尿液的代谢谱图均有改变,两组血清代谢谱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组与健康人群组血清和尿液的代谢产物中均存在发生显著变化的化合物,并且两组血清中的3羟基丁酸和葡萄糖,以及尿液中的甘氨酸和磷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型患者与健康人群代谢谱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可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物,阐释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代谢组学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医证候学研究方法。
作者:宁澄;王广基;阿基业;郝海平;陈晓虎;范群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冠心病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防治冠心病的新途径,在血管新生的过程中,缺血诱导了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为诱导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中药以其多靶点的作用方式对缺血心肌的调节作用日渐受到重视,并有了较多的研究,本文从中药单体及复方对心肌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作一个概述。
作者:郑望;毛美娇;邓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