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法舒地尔治疗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张湘;王赛华;罗俊;赵志宏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法舒地尔, 左心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治疗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的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左心疾病(LHD),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患者进行筛选,选择合并PH患者1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92例)与对照组(9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疾病与心力衰竭的优化治疗,试验组给予法舒地尔30 mg静脉输注,2次/日.两组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变化及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增大,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纽(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无变化.进一步分析试验组中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61例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增大,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31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增大,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可有效降低左心衰竭患者PH,改善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有效.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明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miRNAs在急性病理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达谱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在病理分期的急性期(24 h内)外周血浆中mi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例.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之内的血浆和健康对照者的清晨空腹血浆.采用TaqMan MicroRNAArrays进行miRNAs表达谱筛选.使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及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 h内外周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本研究共检测有统计意义的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 66个,其中表达上调的39个,下调的27个.上下调倍数变化显著的miR4498上调7.84倍(foldchange=7.84),miR676-5P下调为0.167(foldchange=0.167),P均<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 h内外周血浆中即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这些差异表达miRNA可能与缺血性卒中早期的缺血缺氧应激,血脑屏障破坏,早期再灌注损伤等有关,也有可能作为缺血性卒中早期干预新的治疗方向和靶点.

    作者:陈烜;侯玉立;李伟荣;张栋;何芙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118例PCI术后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心功能增加,心率变异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 心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情绪障碍,还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

    作者:刘莉莉;王立君;冯雷;江平;何爱敏;田勇;杜超;李亚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冠心病服药介入治疗后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140例进行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不同依从性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随访1年服药依从性好100例(71.43%),依从性差40例(28.57%),单因素检验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底支持、经济情况、对服药认知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费用、求医条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大(OR=4.64)、对服药认知偏差(OR=3.77)、存在服药不良反应(OR=3.60)、医疗服务不到位(OR=3.04)、经济情况差(OR=2.86).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服药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不依从性,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相应措施提高其依从性.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配对研究

    目的 观察脑血疏口服液对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且证属气虚血瘀患者30例,并按1∶1匹配对照组患者,比较血肿吸收情况,中风病病类诊断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评价脑血疏口服液对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脑血疏口服液组血肿吸收良好,中风病病类诊断评分及NIHSS评分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预后良好(mRS 0 2分)的患者比例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可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但不能改善出血性中风3个月临床预后,可能与研究样本较小有关,有必要扩大样本数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新高;赵性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祛风痰法干预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祛风痰法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对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将入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祛风痰组)和对照组(非祛风痰组),在入组后7d之内(入组的当天为第一天)任意一次NIHSS评分与入组时相比增加2分或以上分别得出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卒中例数,再分别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得出NIHSS评分来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例和16例(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均有效果,且试验组更显著(P<0.05).结论 祛风痰法可以改善进展性脑卒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路文杰;王泽颖;肖萌;兰希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hs-CRP及sICAM-1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科住院且被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阿司匹林组,乙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分别测定各组用药前后hs-CRP、SICM-1水平.丙组:选取27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甲组与乙组两种炎症因子较丙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用药后,甲组与乙组两种炎症因子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乙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可能减轻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刘云宝;侯晋;李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脂餐负荷前后IL-8、IL-10动态变化与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动脉硬化过程中脂餐负荷前后IL 8、IL-10变化规律及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高脂饲养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周,于实验初始及4周、8周、12周脂餐负荷前及负荷后2h、4h、6h、8h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浆IL-8、IL 10水平,同期超声观察腹主动脉硬化情况.结果 实验初始及4周时,脂餐负荷后IL-8、IL 10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以餐后4h、6h明显升高(P<0.05);实验8周时IL-8餐后2h、4h、6hlL-8水平较空腹略高(P<0.05),IL-10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2周时IL-8水平在脂餐负荷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先升高后逐渐下降,餐后8h略低于负荷前水平(P<0.05).结论 动脉硬化早期存在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且在动脉硬化过程中,脂餐负荷对动脉硬化早期炎症反应影响较大.

    作者:郑晓丽;靳春荣;陈武;白涛;吕吉元;梁建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不同溶栓及抗凝方法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2例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抗凝组20例,尿激酶溶栓组23例,瑞替普酶溶栓组29例,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D2聚体水平、基础心率、右心功能变化、血栓再通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的PaO2、D2聚体水平、基础心率、右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好转,瑞替普酶溶栓组、尿激酶溶栓组与单纯抗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再通率方面,瑞替普酶溶栓组>尿激酶溶栓组>单纯抗凝组,与单纯抗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尿激酶溶栓组与单纯抗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溶栓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治疗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右心功能,而瑞替普酶溶栓及抗凝治疗更安全有效.

    作者:刘丽平;李建宏;许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59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2周,对照组不采取上述治疗,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指标包括:①视觉疼痛评估量表评分(VAS);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注射后2周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下降,但只有治疗组的VAS评分、HAMA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神经痛,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焦虑情绪.

    作者:欧海宁;周凯欣;黄彬;卢伟焰;朱俊志;覃正杰;杜丽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蒙药珍宝丸与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珍宝丸与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加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常规药物加珍宝丸治疗、常规药物加扎冲十三味丸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珍宝丸组及扎冲十三味丸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珍宝丸组及扎冲十三味丸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F-36评分,珍宝丸组及扎冲十三味丸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珍宝丸组及扎冲十三味丸组患者的FuglMeges评定(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珍宝丸与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确切,扎冲十三味丸对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疗效更显著,珍宝丸对卒中后情感障碍疗效更显著.

    作者:张亮;潘卫东;吴晓华;许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11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每组55例.A组行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B组行美托洛尔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及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A组dSBP、nSBP指标水平降低幅度比B组更大,而B组dSBPV、dDBPV、24hSBPV、24hDBPV指标水平降低幅度比A组大(P<0.05或P<0.01);B组生活质量评分比A组高(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或美托洛尔均可积极改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水平,但美托洛尔联合氨氯地平疗效更佳,对患者血压变异性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贺鸿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血浆sLOX-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他血脂成分的关系、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高血压患者62例,高血脂患者3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56例,另入选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入选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血浆sLOX-1、ox-LD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各组sLOX 1、ox-LDL、TNF-α水平;分析高血压和高血脂与sLOX-1的关系;血浆sLOX-1和ox-LDL、TNF-α水平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血浆TNF-α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血浆ox-LDL、血浆sLOX-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5).重度高血压患者血浆sLOX-1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高血压组(P<0.05);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sLOX-1与血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27,P<0.05.单因素Pearsor分析结果显示血浆sLOX 1水平与LDL-C、TC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98,P<0.05;r=0.502,P<0.05.结论 血浆sLOX 1水平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分级相关;血浆sLOX-1 Lox 1是可以反映高血压的危险预测指标;SLOX-1和RAS系统存在相互作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浆sLOX-1水平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加;血浆sLOX-1水平与高血压患者的炎症状态有关,血浆sLOX-1水平可以作为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之一.

    作者:陈群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痰瘀同治法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 现代医学诊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段和方法复杂多样,虽然较早期治疗效果有所提升,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一直致力于发挥中医药特长,完善现代医学治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近年来,痰瘀同治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更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已得到国家多项科研课题的大力支持.本研究主要对近5年痰瘀同治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系统整理综述,以期促进中医药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规范应用,进一步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整体疗效.

    作者:王营;何燕;汤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改良太极拳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疗效初探

    目的 观察改良太极拳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择22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改良太极拳康复技术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FMA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 经过1个月的康复治疗,两组在FMA量表总分和Berg量表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基线差值比较,试验组FMA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erg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但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改良太极拳技术能显著提高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作者:周莉;李宗衡;张勇;陈恺;林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端粒、端粒酶与血管老化的关系

    研究伴随增龄而出现的血管老化问题已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血管老化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涉及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衰老.端粒学说是被广泛讨论的衰老假说之一,端粒长度的缩短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开始;端粒酶作为一种特殊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能够有效维持端粒的长度以延缓衰老,进而推测端粒、端粒酶可能通过细胞衰老的形式与血管老化发生密切的联系.

    作者:景晓杨;雷燕;王强;修成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进展

    感染是急性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肺炎的发生率为7%~22 %[1],导致医疗费用急剧增加[2].德国科隆Hilker等[3]提出了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这一概念,即原无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罹患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本研究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防治进行分析及综述,促进临床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重视.

    作者:向茜;熊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降压达标速度不同对于慢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重要靶器官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压达标速度不同对于慢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的影响.方法 入选慢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急降组要求一周内把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对照组要求为数周内把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缓降组).比较患者在入组时、1周后及4周后C反应蛋白(CRP)、心律失常发生率、尿素氮(BUN)、肌酐(Cr)及不良反应临床事件变化.结果 急降组治疗前与1周后CRP分别为(15±1.4)mg/L及(26±2.3)mg/L(P <0.05),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0.g8%及47.56%)(P<0.05),BUN分别为(4.6±0.9)μmol/L及(9.6±1.2)μmol/L(P <0.05),Cr分别为(78.4±4.6)μmol/L及(113.4±6.2) μmol/L(P<0.05),不良反应临床事件分别为7.32%及28.05%(P<0.05).在治疗一周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时,组间比较,除BUN、Cr(P<0.05)外,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降压达标上,速度过快可造成心、脑、肾重要靶器官功能不良反应.

    作者:蒋兴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T2DM)是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70%以上T2DM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T2DM已被列为冠心病(CHD)的等危症[1],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还应干预高血压、血脂异常、腹型肥胖、代谢综合征等.STENO-2研究发现,综合干预T2DM患者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2].因此,国内外学者努力开发可控制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的降糖新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类配体依赖的核转录因子,其亚型的配体激动剂不仅可以改善包括T2DM、高血压和肥胖等在内的胰岛素抵抗(IR)综合征,还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程.本文就PPARs激动剂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静;张国瑞;王立君;杜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脂餐负荷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变化及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 研究动脉硬化模型兔脂餐负荷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喂饲1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喂养12周,于初始、4周、8周、12周给予脂餐负荷,分别于空腹、脂餐负荷后2h、4h、6h、8h耳缘静脉采血,测定SOD、MDA含量;同步超声观察腹主动脉硬化情况;12周时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法观察相关动脉硬化情况.结果 在动脉硬化过程中,MDA含量呈升高趋势,4周、8周、12周较初始升高(P<0.05),8周高.脂餐负荷前后,MDA含量逐渐升高,2h、4h、6h均比空腹高(P<0.05),餐后2h末高,然后逐渐下降,6h末低.在动脉硬化形成过程中,SOD活性呈下降趋势,4周、8周、12周末较初始下降(P<0.05),8周末低.脂餐负荷前后SOD活性下降,2h、4h、6h均比空腹降低(P<0.05),2h末低,随后4h、6h逐渐升高.结论 动脉硬化形成及脂餐负荷过程中,MDA与SOD含量呈相互平衡状态,而脂餐负荷对动脉硬化形成有较大影响.

    作者:侯士杰;靳春荣;白涛;陈武;吕吉元;梁建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化浊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小凹蛋白-1及亲环素A的影响

    目的 研究化浊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胆固醇跨膜逆转运关键蛋白小凹蛋白-1(cav 1)及亲环素A(CyclophilinA)的影响,探讨其通过促进胆固醇跨膜逆转运抗AS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复方组、辛伐他汀组.采用单纯高脂喂养法复制兔AS模型.造模、给药15周后取胸主动脉,HE染色观察各组动脉斑块形成,蛋白印迹法(WB)测定主动脉壁内cav-1及亲环素A表达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主动脉壁内cav-1及亲环素AmRNA表达量,观察实验药物对胆固醇逆向转运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兔胸主动脉管壁上粥样斑块形成明显,各给药纽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v 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cav-1表达增加(P<0.05),中药复方组cav-1表达量也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亲环素A表达明显增多(P <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复方组及辛伐他汀组亲环素A蛋白表达减少(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v-1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及中药复方组cav-1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较对照组亲环素A mRNA表达量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及中药复方组较模型组相比亲环素A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1).结论 化浊通脉方能够通过适度调节cav-1及亲环素A的表达,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减少斑决中亲环素A的过度表达,减少AS血管壁内泡沫细胞及斑块的形成,终达到抗AS的作用.

    作者:王晓宁;张艳虹;徐凤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