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庭;张存泰;吕家高;姚济华;周洪莲;余维巍;姚丰;全小庆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进而评价替格瑞洛在急诊 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急行 PCI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1 h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口服;对照组术前1 h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术后两组病人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 ,每日1次。观察时间为7 d,随访30 d。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2h、2d及7d时血小板聚集率,30d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7 d和30 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创意无统计学意义(19.7%比8.7%,P>0.05;32.0%比14.3%,P>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快、更强,而且在药物停用后,药物效应终止也快。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组没有发生大出血的增加,而且出血事件发生率更小。
作者:马瑞;朱国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治疗,即分别在头皮、咽部及舌根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4 d。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结合吞咽训练及药物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作者:李宝栋;白晶;潘亮;刘涛;董猛;毕振云;宋伟伟;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药(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及室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另设假手术(只穿线,不结扎)作对照。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卡托普利组和益气活血组。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片4.39 mg/(kg· d)溶解灌胃;益气活血组给予生脉注射液3.51 mL/(kg· d),血塞通注射液17.54 mg/(kg· d)腹腔注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取材,采用 real time PCR法检测左心室梗死边缘区 Cx4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 Cx43蛋白表达;在体电刺激记录室颤诱发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 Cx43的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益气活血组 Cx43的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体电刺激室颤诱发率模型组高,卡托普利组和益气活血组的室颤诱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后室颤的发生,其机制与改善心室 Cx43表达有关。
作者:吴爱明;娄利霞;张冬梅;柴立民;聂波;赵明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门诊治疗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消渴方加减联合格列齐特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格列齐特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两年,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戴群;张建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初步探讨气象因素与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全部新发脑梗死病历资料,筛选出现住址为太原市区的病例并寻找其发病高峰。将高峰期病历采用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标准分型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后采用逐步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脑梗死发病存在季节性,春季高发。年发病在4月、5月出现高峰。TOAST亚型中,动脉粥样硬化型与日温差、日平均气压1 d差、日平均相对湿度3 d差、日低气温7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485,P<0.01;r=0.284,P<0.05;r=0.291,P<0.05;r=0.406,P<0.01);与日高气温1 d差、日高气温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377,P<0.05;r=-0.323,P<0.05)。心源性栓塞型与日温差、日平均相对湿度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363,P<0.01;r=-0.259,P<0.05)。小动脉闭塞型与日高气温1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309,P<0.01),与日平均气温、日低气温1 d差、日低气温3 d差呈负相关关系(r=-0.404,P<0.01;r=-0.334,P<0.05;r=-0.278,P<0.05)。OCSP亚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与日低温度3 d差呈正相关关系(r=0.320,P<0.05),部分前循环梗死与日低气温1 d差呈正相关关系,后循环梗死及腔隙性梗死与各气象因素无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预测模型(r=0.261,P<0.05),各亚型模型平均误差率均大于30%。结论气象因素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因亚型不同而存在变化;脑梗死发病前的动态气象变化对发病影响更大。
作者:李景莉;李常新;李景鑫;王瑞;王状状;吴晓巍;安嫆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99 Tcm 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心肌灌注延迟增强(DE MRI)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72例临床诊断 CAD病人,进行99 Tcm 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DE MRI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左心室心肌节段划分采用17节段法,连续两个心肌节段灌注显像异常作为诊断 CAD的标准,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延迟增强分级标准分为5级,1级~4级作为诊断CAD的标准,以CAG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诊断CAD的金标准。结果72例病人中经 CAG诊断为 CAD 61例,非 CAD 11例;以 CAG结果作为诊断 CAD的金标准,99 Tcm 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 CAD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88.5%、63.6%、84.7%;DE MRI诊断 CAD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78.7%、81.8%、79.2%。两种方法诊断 CAD相关性良好。结论99Tcm MIBI SPECT 心肌灌注显像和DE MRI 诊断CAD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二者相关性较好。
作者:陈玲玲;王连生;严士荣;杨波;郝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梳理了转化医学的概念,分析了中医学术传承的现状,探讨了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的中医学术传承,以期推动学术经验的传承及传承人才的培养,将中医学术经验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作者:贾树;张梅;路培;张建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估 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2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冠脉 TIMI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术后 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冠脉 TIMI血流、无复流发生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0%和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以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国英;孙彦博;李冰;景莉;薛晓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名老中医浦家祚教授善用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本文试从气机升降运动的意义、气机升降的枢纽、升降失调致眩晕的病机和浦家祚老师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的经验等方面加以阐述。
作者:李春红;高琛;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初步了解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6月住院及门诊前庭性偏头痛患者3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药物治疗均好转。结论前庭性偏头痛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姝娟;刘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在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Kil ip I级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将30 mg盐酸法舒地尔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2次;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不加用盐酸法舒地尔。两组均在入院后即刻及之后每隔4 h检验1次肌钙蛋白 I(cTnI),直至 cTnI峰值出现。所有病人入院即刻及1周后检测B型脑钠肽(BNP),待术后1 d及1周后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治疗组的 cTnI峰值为23.62μg/L±14.5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5μg/L±16.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心脏射血分数、心脏功能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病人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曲军;王真;王术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4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人群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浆 HCY、血糖、血脂检测,测定24 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收缩压标准差(SSD)、舒张压标准差(DSD)及 HCY、血糖、血脂水平。并根据 HCY水平将高血压组患者分为伴 HCY升高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组和不伴 HCY升高的高血压(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3组人群动态血压与HCY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及非 H型高血压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 HCY水平、24 h SBP、24 h DBP、24 h SSD以及24 h DS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 H型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血浆 HCY水平、24 h SSD以及24 h DS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包括 H型高血压和非 H型高血压) SSD与 HCY(P=0.000)、LDL C(P=0.038)呈显著正相关;DSD与HCY(P=0.024)、LDL C(P=0.04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24 h 动态血压变异性指标SSD、DSD 与血浆HCY 水平显著正相关。血浆HCY 升高可能是BPV 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商秀洋;石洁;胡元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现状,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 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等近10年文献,综合分析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现状。结果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既往多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首次提出于1984年,距今已有30年,但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研究相对较少,近10年来研究不断深入,但与射血分数降低(收缩性)心力衰竭相比,认识仍显不足。结论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仍不统一、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手段及用药仍无指南参考,多数药物治疗只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远期预后无影响,确定的证据尚需大样本、硬终点、长随访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提供。
作者:赵国元;赵志强;毛静远;王贤良;王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91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双侧颈动脉无病变或轻度狭窄,58例)和观察组(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70%,3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围术期、术后1年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围术期、术后1年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飞;徐东;张科峰;李洪利;尚学斌;刘燕晖;姚青;杨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左房内径指数(LADI)与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充盈峰和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充盈的充盈峰的比值(E/A值)、血浆 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评价两者与早期高血压靶器官心脏损害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门诊高血压病人90例,按左房内径指数23 mm/m2分为 LADI增高组与 LADI正常组,比较两组间E/A值和BNP的差异。结果 LADI增高组E/A值和BNP均明显高于LADI正常组(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 LADI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BNP水平、E/A值、收缩压、舒张压。结论左房内径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BNP 水平与左房内径指数的关系大,E/A 值次之。
作者:范小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1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发作性右上肢抽搐10 d 于2014年1月3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0年,血压高达160/100 mmHg,坚持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20 mg,每日2次)降血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30/70 mmHg左右。否认糖尿病病史。2个月前因前交通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外院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肢不自主抽搐,双眼向左侧凝视,持续约1 min 后消失,无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入院前在外院口服中药、加巴喷丁胶囊、丙戊酸镁片等药物抗癫痫治疗,病情无好转。近2d 患者右上肢抽搐症状发作频繁,平均15 min发作1次,每次发作持续1 min~2 min,入院时查体:血压120/70 mmHg,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科查体: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四肢肌力Ⅴ级,四肢深浅感觉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入院后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尿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正常,血糖20.6 mmol/L,血酮体阴性、尿酮体阴性。脑电图:正常范围脑电图。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后段内阴影,多考虑炎性病变。颅脑CT:右侧桥小脑区一类圆形极高密度影,多考虑为术后改变。入院诊断:继发性癫痫、颅内动脉瘤术后、肺炎、高血压病。给予改善循环、抗感染、降血压、抗癫痫及口服降血糖药物等治疗3d 后,病情无好转。入院后第3天复测空腹血糖26.8 mmol/L,立即给予胰岛素静脉输注,血糖下降到13.0 mmol/L以下,抽搐症状消失,停用抗癫痫药物,嘱患者控制饮食,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5 mmol/L~7 mmol/L,随访6个月无类似发作。
作者:刘吉耀;吕云利;齐丽莎;廖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在此病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以增加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认识和深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脑电图、影像学、脑脊液改变。结果6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无性别差异,脑电图异常率高为85.2%,腰椎穿刺脑脊液异常率为73.7%,头颅磁共振成像异常率为53.6%。结论脑电图检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很好,病毒性脑炎后4d~7d脑电图阳性率高;对其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尤其对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的形成有更好的提示。
作者:石志杰;孙美珍;程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B型脑钠肽(BNP)及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的影响。方法将8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在用药前和用药2周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BNP、hs 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5%,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BNP、hs CRP、LVEDD、LVESD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BNP、hs 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体内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作者:顾顺忠;王世亚;丁宏胜;张跃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焦虑和(或)抑郁症状的63例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抗心绞痛及心理疏导等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汉密顿焦虑(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情绪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为45.16%,观察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AMD及 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TG、LDL C、HDL 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可以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对血脂水平有一定的改善。
作者:钟向红;钟宣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脉血康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脉血康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TC、LD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物之一,且具有调整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郑海建;秦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